09.18 曾經風靡全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為名利收割機,如今銷聲匿跡

最近參加一個語文課堂研討會,有位資深同行私下向我表達了他的憂慮:

現在有些所謂的“高效課堂”模式,表面上精彩紛呈、花樣百出、熱鬧非凡,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所獲甚少。更可怕的是,還有人喊出“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之類明顯違背語文教學規律的口號。如果這種潮流佔領了語文教研的主要陣地,一定會把我們的語文教學引入歧途。

他的擔憂早已成為事實。

如果說,二十年前中語界的“人文論”與“工具論”之爭,還屬於“教什麼”的教學內容之爭、確有充分討論並最終達成一致的必要的話,現今各種標新立異的教學模式你方唱罷我登場,就純粹是野心家們追求名利的拙劣表演了。

曾經風靡全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為名利收割機,如今銷聲匿跡

語文教學有沒有方法論?我認為是有的,不然,語文教育的專業性如何體現?

比如錢夢龍老師的“三主四式”教學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讀式——就是很好的方法論,哪怕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對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這就像廚師做菜,講究色香味形,採用烹炒煎煮,是基本的要求和方法。

語文教學有沒有固定的範式?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幾種結構穩定的課型,將所有課文教學一一與之對立,囊括其中?

餘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教學,正是想做這件事。如果你學習過餘老師的板塊式教學模式,一定會發現他的方法,在大部分時候是有用的,特別是新人比較容易上手。但也會發現這種方法有時候太過程式化,生搬硬套,並不適用於所有課文和所有學生。

這就像有些所謂的智能電飯煲,有燒排骨、燉湯、蒸蛋糕等固定程式,但你仍然不能用它解決日常所有的口腹之慾,更無法憑藉一臺智能電飯煲成為大廚。

曾經風靡全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為名利收割機,如今銷聲匿跡

“高效課堂”模式是否真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習是個慢活兒,最應沉下心來,戒驕戒躁。真正的高效率,是向著明確的目標,堅持不懈穩步向前,而不是妄圖尋找一條捷徑,可以畢其功於一役。

世上根本不在於一種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大規模複製、批量化生產,用於所有課堂所有學生,簡單易學而且效率極高。

就像我們不可能設計出這樣一臺智能炒菜機,可以按固定程序高效炒出各種不同食材又滿足所有人口味的菜餚。

“高效課堂”模式之所以得以大行其道,杜郎口中學應該是始作俑者,洋思中學緊隨其後。時間已經證明,前者不過是類似於大躍進時代的浮誇風騙局,後者如今也已繁華落盡,泯然眾人。

我歷來主張,語文教學應該是“小切口,大突破”,每堂課設定的目標任務可以少一點,學得紮實一點,能舉一反三,就已經很好了。如果“大容量”,又“快節奏”,必然是風過水無痕,課堂低效甚至根本無效,怎麼可能還會有“高效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