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唐朝第22代皇帝-李曄

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姓李諱曄,原名

,即位後改名為,又改名。是唐朝第22代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在位年間曾三次出逃京師長安。

唐朝第22代皇帝-李曄

初名李傑,鹹通十三年四月封壽王。乾符三年授開府儀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盧龍等軍節度、押奚契丹、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唐昭宗是在唐僖宗死後由當時掌權的宦官楊復恭矯詔立為皇太弟所擁立,先改名李敏,再改名李曄。登帝位後,各藩鎮趁著平定農民起兵的機會逐漸擴大。雖然昭宗曾圖增強軍備以增強中央朝廷的實力,在大順元年(890年)已招募到十萬軍隊,但他貿然宣佈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為叛逆予以討伐,反被李克用擊敗,不得不恢復李克用官爵。而對西川的討伐戰則陷入僵局,昭宗因河東之敗決定終止西川戰事並恢復陳敬瑄官爵,但討伐陳敬瑄的永平軍節度使王建卻抗命繼續攻打,最終取代陳敬瑄成為西川節度使。大順二年(891年),唐昭宗下令逮捕楊復恭,楊復恭抵抗失敗,出奔投靠養侄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

昭宗的舉動也引起了藩鎮的疑心。景福二年(893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擊敗楊守亮後上表昭宗,求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期待兼領兩鎮。昭宗卻想為朝廷收回一些領地,下詔任李茂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和相鄰的武定軍節度使,而任中書侍郎宰相徐彥若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失望,不奉詔。八月,昭宗命嗣覃王李嗣周率領新組建的三萬禁軍護送徐彥若就職。李茂貞與盟友靜難節度使王行瑜調兵準備迎戰,禁軍望風潰逃,李、王兵臨京城長安。宰相杜讓能原本反對昭宗討伐鳳翔,昭宗不聽,還專任他計劃調度此戰。李、王迫使昭宗賜死杜讓能。昭宗也被迫召回徐彥若,同意李茂貞兼領鳳翔和山南西道。

乾寧元年/寬平6年(894年),鑑於唐的弱化和內亂頻發; 在菅原道真的建議下,當時的日本朝廷廢止了遣唐使的職務,十餘年後(907年),唐滅亡,遣唐使走入歷史。

後來昭宗讓宗室諸王嗣延王李戒丕、李嗣周、通王李滋、儀王(唐昭宗兄,未詳)、丹王李允、嗣韓王李克良、睦王李倚、韶王、彭王李惕、陳王、濟王等十一人掌兵,愈發讓李茂貞生疑,遂帶頭叛亂,兵至長安。昭宗出逃,本欲求助於李克用,派嗣延王李戒丕前往河東,但這時李克用無力相助。這時鎮國節度使韓建表忠相請,昭宗君臣害怕長途跋涉,於是前往鎮國軍府華州。但韓建卻控制昭宗,不讓朝廷迎戰李茂貞,還迫使昭宗解散宗室諸王的軍隊,斬護駕有功的捧日都頭李筠。李戒丕從河東歸來後,顯然李克用不能發兵勤王,於是韓建又以誣以謀反的方式,未經昭宗許可即將被罷去兵權幽禁別第的十一王殺死。期間韓建又為了緩和與昭宗的緊張關係,請求昭宗立皇太子,於是昭宗立何淑妃所生皇長子李祐為皇太子,改名李裕,後來又立何淑妃為皇后,這是唐朝一百多年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立皇后。898年,昭宗與李茂貞講和復其官爵,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又勸昭宗遷都洛陽,韓建和李茂貞擔心朱溫勤王救駕,就修復被李茂貞軍燒燬的長安宮殿,昭宗才得以重返長安,但身邊除了宦官控制的神策軍外再無一兵一卒。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唐昭宗醉後親手殺了幾個宦官、侍女,引起了宦官神策軍左中尉劉季述的劇烈反應。當天,昭宗打獵夜歸,何皇后遣太子李裕還邸,李裕遇到劉季述,被留在紫廷院。第二天劉季述挾持李裕,帶兵逼唐昭宗禪讓帝位給李裕,昭宗意欲反抗,何皇后聞宮人報信趨至,出拜說:“軍容長官護官家,勿使驚恐,有事與軍容商量。”她怕傷害皇帝,說服昭宗聽從劉季述安排,於御前取玉璽授予劉季述。宦官扶昭宗與何皇后同乘一輦,與嬪御侍從公主等十餘人入東宮少陽院,劉季述親手鎖院門,將鎖眼熔鐵,軟禁了他們。當時天大寒,嬪御公主沒有衣被,號哭聲聞於外。劉季述迎立李裕為皇帝,改名李縝,尊昭宗為太上皇,何皇后為太上皇后,改少陽院為問安宮,每日只從窗中送飯。十二月,忠於昭宗的神策軍軍官孫德昭、董彥弼、周承誨在宰相崔胤指使下發動反政變,殺劉季述、右護軍中尉王仲先,赴少陽院叩門稱逆賊已誅,請昭宗出勞。何皇后不信,要孫德昭等送上劉季述等首級。孫德昭獻劉季述等首後,昭宗、何皇后才與宮人與孫德昭一同破壞門鎖而出。昭宗復辟,復李縝名李裕,褫奪太子位,復為德王。

901年因崔胤謀誅宦官,宦官韓全誨強迫昭宗投奔鳳翔,崔胤召朱全忠圍攻鳳翔。903年李茂貞殺韓全誨、張彥弘,跟朱溫和解,送李曄回長安。這時唐朝公家已經名存實亡。李茂貞被朱溫打敗,但反而使朱溫變成了最大的藩鎮,並控制著昭宗。朱溫為了滅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殺掉皇宮所有宦官五千餘人,朱溫下令,派往各軍區擔任監軍的宦官,一律就地處決(只是下令,但各地藩鎮並未徹底奉行,如李克用未殺張承業、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未殺張居翰等)。

因後來改封濮王的皇長子李裕年長俊秀,朱全忠厭惡他。崔胤也揣摩朱全忠的心意,在唐昭宗以朱全忠為天下兵馬副都統,要以皇子為名義上的正都統時,明知昭宗因李裕年長而心向他,仍然堅持請求任命輝王李祚,最後李祚被任為都統。朱全忠又通過崔胤提出以李裕曾篡位為由處死李裕,昭宗大驚,問朱全忠,朱全忠否認有此請求。崔胤覺察到朱全忠的異心,想募兵對抗他,朱全忠先逼迫昭宗罷崔胤相位,再攻殺崔胤。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全忠不顧大臣反對,遷都洛邑,令長安居民按戶籍遷居,房屋被拆後的木材扔在渭河當中,長安城哭聲一片。昭宗無奈,自陝州出發,至谷水,身邊已無禁軍。至洛陽時,何皇后哭著對朱全忠說:“此後大家(唐、宋對皇帝的俗稱,或稱“官家”)夫婦,委身全忠了。”太原軍李克用、鳳翔軍李茂貞、西川軍王建、淮南軍楊行密等各藩鎮起義,與朱全忠對抗,聲稱要出兵勤王救出萬歲。昭宗離開京師後,終日與皇后、內人“沉飲自寬”。朱全忠又借設宴為名將隨同唐昭宗東行的供奉內園小兒二百餘人縊死,選身形相似的宣武軍人穿上他們的衣服回去。從此宮中事無論大小,朱全忠都能得知。朱全忠心腹蔣玄暉被任為樞密使監視唐昭宗。昭宗身邊都是強橫小人,只有何皇后依然照顧他,不離開他身邊。朱全忠依然堅持要處死李裕,昭宗向蔣玄暉哭訴:“德王是朕愛子,為什麼全忠堅持要殺他?”朱全忠得知後很不快。

朱全忠正要用兵討伐李茂貞及其養子靜難軍節度使李繼徽,擔心昭宗英傑不群從中生變,決意弒君另立幼主。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蔣玄暉弒殺唐昭宗。是夜朱友恭等率兵上百人闖入內門,玄暉每門留卒十人,至東都之椒殿院,斬殺河東夫人裴貞一,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蔣玄暉)莫傷官家(唐、宋對皇帝的俗稱),寧殺我輩。”昭宗聞訊,身著睡衣繞著殿內的柱子逃命,被龍武衙官史太追上,李漸榮以身體護天子,一起被殺,唯獨何皇后求饒得免死。是年十月,朱全忠返回洛邑,得知昭宗已死,故意假裝震驚,伏於棺材大哭說:“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斬殺朱友恭等人。

唐昭宗在位十六載間,一直是藩鎮手中的傀儡。在極度困窘之中,昭宗求才若渴,且急於大用,有可用之人,則立即提拔。昭宗朝共拜相二十五人,宰相更替頻繁,崔胤先後四次拜相。鄭綮於乾寧元年二月拜相,三個多月後,即“以太子太保致仕。”陸扆在乾寧三年七月被拜為宰相,兩個月後貶峽州刺史。韋昭度、孔緯、徐彥若、崔遠、裴樞等人都先後兩次入相。昭宗死後,葬於和陵,他的第九子李柷被擁立即位,是為唐哀帝,不久,唐朝滅亡。

死後廟號昭宗,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起居郎蘇楷在天祐二年(905年)以昭宗非功德,議改廟諡,後來太常卿張廷範將廟號改為襄宗,諡號恭靈莊閔孝皇帝,後唐同光年間恢復原有廟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