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太平歌詞,一個闌尾不割可以但不要發炎

太平歌詞嚴格的起源比較難以考證,正史野史資料都不充足。從資料不足證大致可以判別最初起源可能是一類小曲調,起源比現在公認的相聲師承祖師爺張三祿要早。這首先表明了太平歌詞不是相聲技藝獨創的,而是引入到相聲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裡的。當然太平歌詞納入相聲功課裡之後肯定是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的。並且在京劇和大鼓等藝術門類中也沒有所謂的太平歌詞,可見太平歌詞其實在當時只是極小的曲調門類。

太平歌詞,一個闌尾不割可以但不要發炎

朱紹文

 太平歌詞在相聲行當的出現是有時代背景的。清中後期京劇等曲藝才是主流,而相聲是以市井表演為主,雖然也有在堂會上演出的清門相聲。市井表演就是撂地攤,為了招徠觀眾需要先來開場,而開場就是以太平歌詞為主。當然,隨著相聲的發展,太平歌詞後來既可融入相聲段子中,也可以獨立演出。
太平歌詞比較盛行是在20世紀初葉,但是在20世紀四十年代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裡有兩個背景原因,一方面是相聲表演逐漸開始從地攤搬進了戲園子,也就是小劇場,這樣作為圓黏兒(指的是正式表演前吸引觀眾的過程)用的太平歌詞就基本失去了作用。另一方面西方現代流行音樂開始進入中國,對觀眾的吸引力比太平歌詞更強。因此太平歌詞在表演中使用的就越來越少了。
張壽臣也曾經說過:“你可以學,也可以唱太平歌詞,但是現在,我們不圓黏兒了,太平歌詞作為圓黏兒的手段,已經過去了,而且它作為獨立曲種發展的空間已經很小了,你教給學生這個幹嘛呀?”而解放後的相聲改進則基本就把太平歌詞禁了,以致太平歌詞幾近要失傳了。所以當現在太平歌詞又被“流行”起來後好些人還覺著新鮮,似乎太平歌詞要翻身了。

其實歷史的發展是無法阻攔的,太平歌詞終究只是個相聲裡的闌尾而已。真的割掉未必不好,不割倒是有時會闌尾發炎,未必是好事。
任何一門藝術要生存發展都需要順應時代,跟著時代的背景前行。相聲也不會例外,從張三祿開始,相聲是在一代代藝人的創新發展下完善起來的,並不是祖師爺一誕生就把相聲藝術都制訂好了的。京劇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而太平歌詞作為一個連京劇都不如的小曲類還想要發揚光大只是痴人說夢。相聲為什麼沒有如京劇那樣急速衰落,是因為其核心尚未完全被時代拋棄,其核心是什麼,其實就是娛樂,能讓人樂。如果不圍繞著核心與時俱進發展,而是一味講傳統,那是固步自封的滅亡之路。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不是需要所有的傳統,傳統裡已經被淘汰的就是淘汰了,花再大的力氣去人為發展都不會有生命力,猶如躺在醫院的植物人,只能維持若干年的微弱生命體徵,而不是誕生一個健康活波的新人!
其實相聲前輩在總結四門基本功的時候是有見解的,說學逗唱,唱是放在最後的,為什麼要放在最後,就是因為唱這門功課並不是相聲最核心的東西,只是一種在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輔助功能。但是現在卻有一些相聲界的以及觀眾反覆強調太平歌詞是相聲的基本功,必須學,必須會。

那好,基本功是用來幹什麼的?是要應用的,太平歌詞練的是什麼基本功呢?唱腔和嗓子,而現代人唱的和聽的是什麼呢?是京劇還是歌曲?現代人還喜歡戲曲的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無外乎是些票友。如果練太平歌詞有助於唱歌,那豈不是做流行音樂的也都該去學太平歌詞?戲曲現在基本都是文化遺產,偶爾聽聽覺著高級,因為會的人不多,但是你絕不會把它當流行樂天天聽!
一個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東西當基本功來練價值何在?鍛鍊你的意志嗎?有這時間何不在其他基本功上下功夫,何不在段子的創作上下功夫,何不在創新上下功夫?沒有鋼筆之前,毛筆是我們的基本功吧,但現在誰還把毛筆字當基本功練?現在只剩下叫書法的了!相聲的表演形式從誕生到現在也是在變化的,以前是地攤、劇場,現在有新的傳播形式電視、網絡等,是不是為了保留傳統說相聲只許穿大褂?你穿個大褂裡面不還是現代服裝?這假模假樣的傳統實質意義何在?可能祖師爺還是扎著辮子說相聲的,是不是還要扎個假辮子?
相聲要生存要發展,不要捨本逐末,太平歌詞的闌尾不割也可以,但是不要發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