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青石巷道盡頭,綠樹成蔭、陽光明媚,好一個靜謐而幽靜的世界。

一、濱江裡

屬近代裡份建築的濱江裡,位於漢口的蔡鍔路上 ,建於二十世紀初。該建築群為二層磚木結構,紅機瓦四坡屋面,外牆癩子灰裝飾。

建築佈局排列整齊,立面線條簡約大方,一磚一瓦,都是那段崢嶸歲月的見證。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一九一七年前後,荷蘭商人首先在此建房用作公寓,由都會首善堂代管。

一九三五年前後,富商莫德惠等八戶合資在此建成式樣相近的樓房八棟,故稱八大家,一九六七年改名濱江裡。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二、天井式住宅

漢口裡份最初是直接引進了上海里弄的住宅形式,是天井式裡式住宅的一個重要分支, 多采用在上海大量建造的三間式、兩間式和單間式。

西式裡分住宅雖出現的時間較早,但由於建造標準較高,並沒有得到普及,濱江裡的“漢口八大家”建築就是典型代表。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受到西式住宅的影響,在 1920 年左右,漢口裡分出現了一間半式和兩間半式的住宅類型,是西式住宅的簡化形式。

印刻著漢口往事的建築,在歲月的滄桑裡顯得格外孤獨,曾經的十里洋場到如今的市井氣息,不知道纏繞著多少人來人往的故事。

但這也說明裡份從來也不沉悶,永遠有著鮮活的生活。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三、待到兩鬢斑白日

在濱江裡一樓居住的老奶奶,因工作分配到這裡居住便再也沒離開。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今年已80多歲的老人,孩子也都長大在北京安家立業,教他們咿呀學語彷彿還如昨日,一晃眼現如今自己卻早已兩鬢斑白。

雖然兒女們都曾接老人去北京暫住,但老人仍然是依依不捨濱江裡的老屋,最終選擇回來與老屋相守。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四、不變的舊年華

天氣逐漸變冷,將外邊的蜂窩煤的爐子上燒上熱水,老人便在家裡縫縫衣服,偶爾抬頭望望廂房裡掛著的兒子媳婦的照片,會心的笑笑後又繼續忙手上的針線活,偶爾還會嘴角上揚的發發呆,也許老人又沉浸在某個午後的回憶裡。

一個人走過春夏秋冬,陪著老人走過的不僅僅幾十年如一日的老房子,老物件,也許更多是老房子承載的老人曾經滿滿的回憶。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時代輪迴,光陰易老,人物風景因時而變,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平窮富貴,家是不變的牽掛,是永遠留戀的港灣。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也許對於老裡份尋常人家來說,那一份家的溫暖,那一份溫馨的鄰里之情永遠都不會改變,就如這矗立在漢口的這些石牆洋樓,

走過紙醉金迷、渡過絕望危難,也能定格於這永恆中,以百年時間向世人展示著屬於它們的美麗舊年華。

漢口蔡鍔路上被遺忘的城市角落——濱江裡|武漢裡份

想知道更多武漢老巷子、老房子?

想更加了解你的家鄉?

關注武漢廣苑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