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一件98年前的鐵路公函封:見證福建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

一件98年前的鐵路公函封:見證福建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

漳廈鐵路公函封

人們普遍認為,福建第一條鐵路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鷹廈鐵路。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清代末期,福建就有了一條鐵路——漳廈鐵路。在1996年出版、由中國鐵路史編輯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鐵路大事記》中,甚至很難找到關於這條鐵路的記載,書中在講到1905年與日本交涉福建鐵路修建權時,只有寥寥數語順帶提及。

幸運的是,一件薄薄的郵品,見證了漳廈鐵路的存在。該郵品是一件1921年從廈門寄往上海的鐵路公函封,寄信人為“中國政府鐵路 漳州——廈門線”,這封掛號郵件的收件人為上海的美國鋼鐵製造公司。

漳廈鐵路的修建來自海外華僑的提議,也是靠南洋華僑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建成。廈漳一帶多有鄉人僑居南洋,清末海外華僑紛紛呼籲在閩南修建鐵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福州設立官商合辦的“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籌辦修建福州到馬尾、泉州到安海、廈門到漳州三條鐵路。

時任鐵路公司總理的陳寶琛親赴南洋募股,並補充了一些田糧賦稅,籌得213萬兩白銀,於是根據南洋華僑的意願,決定先建漳州到廈門的鐵路。計劃中的漳廈鐵路從廈門島對岸的嵩嶼起,至漳州止,全長45.5公里。1907年7月18日漳廈鐵路開工建設,漳州江東橋到廈門嵩嶼段的28公里於1909年竣工,1911年才正式通車。期間設廈門、嵩嶼、海滄、石美、江東橋、漳州6個車站(其中廈門站和漳州站最終未建設完成),此外還設有下廳、通津亭、後港溪、蔡店、吳宅、五旗及郭坑、浦南等停車臺(又稱旗站或乘降所)。

這條鐵路的修建,承載著人們對福建原始落後的交通狀況改善的希望。當時在廈門的傳教士畢腓力在他的《廈門縱橫》一書中寫道,“鐵路的時代開始了,人們可以稍許等待,漳州與廈門之間不久就要修條鐵路了。”畢腓力在書裡專門配上一幅嵩嶼火車站的照片做插圖。

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經費不足,鐵路的其他部分沒有繼續修建,使得這條鐵路先天不足,成為“前不過海,後不過江”,兩頭不通的“盲腸鐵路”——距離漳州還有17公里,距離廈門也有3公里,因此鐵路的通行作用有限,吸引不了太多人流物流,運營效益很差,連年虧損。於是,該條鐵路在民國初年盤給了交通部。

漳廈鐵路開通後,1911年5月起,大清郵政開始利用鐵路運送郵件,由運送地郵局派員隨車押運,每天交換兩次。這是福建省第一條,也是清代民國時期唯一的一條鐵道郵路。可隨著上個世紀20年代漳州廈門間公路的開通,1930年鐵路被迫停運。中華郵政也於1927年底停止了這條郵路。此後不久,鐵路被當地軍閥拆除賣了廢鐵。

清代民國時期我國開通的鐵路,多數承載了運載郵件的功能,因此都有專門的火車郵戳或者鐵路郵政的戳記,唯獨漳廈鐵路的有關郵件極為少見。由臺灣出版的《在中國鐵路郵政戳記》對清民時期鐵路郵戳郵品做了詳盡的研究,但也沒有見到漳廈鐵路郵戳或郵品記載。一位漳州的收藏家,於近20年前一次偶然機會,看到過一件蓋有漳廈鐵路戳記的信件。在他的印象中,應為腰框式日戳,上半部文字為“廈漳”,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入藏,以致錯過。(本文源自《閩南日報》,通訊員 松燁 記者 羅培新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