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疫在社區|有一種精神跨越60年 浦東金楊新村街道防控志願者成為社區“軟件”

“帶了口罩之後,才懂得自由呼吸的珍貴;

有了病毒肆虐,才懂得安心居住的難得。”

疫情之下,社區成為許多居民最大的活動範圍。如何保一方平安,打造“硬核”志願者隊伍,是此次疫情防控期間的重要力量保障。今天,記者從金楊新村街道獲悉,在居家橋居委,防控志願者最小17歲,最大77歲,跨越了整整60年。

抗疫在社區|有一種精神跨越60年 浦東金楊新村街道防控志願者成為社區“軟件”

圖說:77歲的防控疫情志願者。金楊新村街道供圖(下同)

“老少搭配”站崗不累

最近,在該小區門崗活躍著一批“新面孔”,他們是在校生。他們中最小的一名是高中生,其餘兩名為大學生。這些“新面孔”給志願者隊伍帶來了新的活力。不太熟悉居民、略顯青澀的他們,站崗時“老少搭配”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小齊是名高中生,問起她願意參與的原因,她說:“我是受到爸爸的影響,比起那些遠在疫區的逆行者,我也要做好眼前的事。”她的父親也是志願者其中一名,每逢她站崗時,父親也會在旁看著她,眼神流露出一位老父親的的驕傲。

小李、小陳也感慨道,作為大學生,這次的寒假太過漫長,有太多人再也沒有等到春暖花開,總覺得應該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

好志願者是社區“軟件”

好社區是硬件,好志願者是軟件。在疫情防控“新面孔”中,不光有在校學生,還有在職教師、醫務工作者、公司白領,也成為抗疫的中堅力量。他們沒有太多的空餘時間,但是依舊主動向居委要求,在閒暇時間參加志願者隊伍,盡己所能服務社區。

抗疫在社區|有一種精神跨越60年 浦東金楊新村街道防控志願者成為社區“軟件”

圖說:年輕的姐妹花志願者。

小陳、小王是居委幹部的女兒,她們的母親從疫情防控開始就堅守崗位,早出晚歸。女兒們在身體力行的感召下,主動地參與進來,選擇和親愛的媽媽站在一起。

“三棲志願者”阿德哥

施老師是金豐苑一名樓組長,在此次防控疫情關鍵時期,他挺身而出,報名成為一名防控志願者,協助監督保安做好門崗的防控第一關。除了每週一次2小時的站崗時間,施老師一有時間都會出現在門崗協助保安進行登記測溫,盡己之力保小區平安。此外,他捐贈了500只口罩和一支溫度槍,表示要將這一批口罩捐給小區內各物業保安、保潔以及在工作在一線有需要的人。

這樣的中流砥柱成為社區志願者隊伍的主力軍,他們中有黨員、普通居民、樓組長、業委會成員……

徐叔叔是一名防控志願者,大家親切地叫他“阿德哥”。平凡樸實的他,是第一位在金茂業主群中報名參加此次防控工作的居民。與其他志願者不同的是,他是去年剛搬入的業主。在短短時間內,他報名參加了垃圾分類志願者、清潔家園志願者以及這次疫情防控志願者。雖然他腿部不便,但他沒有尋求幫助,而是積極投身於社區公益活動,在他眼裡,沒有障礙能阻擋他為社區奉獻的腳步,並迅速融入了金茂這個大家園。

跨越60年的志願精神

社區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情感空間,鄰里守望相助。此次防控志願者年紀最小僅為17歲、最大77歲。作為年紀最大的志願者,姜老師是居家橋第五支部書記,也是金茂小區業委會主任。平時,大家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有什麼問題,都喜歡找他,他也總能以長者的經驗為大家排憂解難。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他一直衝在第一線,指導協助物業共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的“初心”。姜老師經常說:黨員就應該“少說多幹、少說真幹”。

志願精神跨越60年,讓社區充滿了溫暖、讓鄰里充滿了愛。據瞭解,疫情防控工作開展至今,在該居民區黨總支帶領下,6名支部書記全部站在防控志願者第一線、各小區業委會黨員主動參與、物業時刻備戰始終堅守崗位,溫暖大家。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