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20,這個行業能否迎來春天?

2020,這個行業能否迎來春天?

強監管擠壓下,某些賽道或要轉型、再轉型,個別領域甚至會逐漸消亡。

作者:花爺(深氫商業特邀研究員)。全文2100字,讀完約需要3分鐘。


在2019年年初的兩會上,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這個關鍵詞並未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取而代之的,是23次提及“風險”一詞。


比如“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等等。


這樣的定調已經決定了互金行業2019年的命運,那就是強監管擠壓下,某些賽道或要轉型、再轉型,個別領域甚至會逐漸消亡。

我們分重點領域具體來看一下。


01

第三方支付行業


受央行斷直連和備付金集中交存(2019年1月14日完成100%集中交存)的政策影響,支付機構2019年裡依然過得極其艱難。

頭部支付機構憑藉APP活躍度、C端用戶規模已具備了競爭壁壘。根據易觀發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9年第3季度》數據顯示,本季度內,第一梯隊的支付寶以53.58%的份額繼續保持第一,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為39.53%,位列第二。

2020,這個行業能否迎來春天?


雙寡頭格局下,第二梯隊的平安壹錢包、快錢、京東支付、百度錢包等,憑藉各自背靠的生態優勢和市場營銷,艱難拓展業務。

可以看出,隨著金融監管的持續趨嚴,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倍數增長的時代已結束,未來行業將進一步分化為: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霸佔C端市場,在數據信息安全保障下,人臉支付、生物識別支付會得到發展;其他支付機構會更倚重B端業務,從單一通道業務轉化為以支付為基礎的整體金融解決方案。


02

P2P網貸/互金平臺


近一年來P2P網貸超級平臺陸續暴雷,特別是團貸網、金信網、網利寶這樣的百億、千億平臺,出借人信心受到了空前打擊。特別是以“714高炮”為特徵的套路貸、超利貸接連上演了暴力瘋狂,將整個行業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另一個重災區,是涉及到網貸平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存管合作方面,一些銀行因為存管業務受到牽連,比如因美利車金融事件而陷入嚴重輿情危機的新網銀行;履約險合作方面,比如中華聯合保險因拒絕賠付P2P平臺厚本金融的履約險,而被出借人投訴至銀保監會的。

這些問題都對大金融行業產生了極大的負面示範效應,同時這也意味著監管有可能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與互金平臺之間的合作門檻。

資本市場同樣“遇冷”。2019年,僅有你我貸的母公司嘉銀金科,玖富普惠的集團公司玖富數科兩家在納斯達克上市,而2018年成功的互金公司一共有7家,分別是:小贏科技、泛華金融、點牛金融、品鈦、微貸網、360金融和 51信用卡。點牛金融已被警方立案偵查。


不難預見,2020年備案與監管依然是影響P2P網貸行業整體走勢的最大不確定性,甚至直接決定平臺生死。儘管目前艱難在營的各大平臺無一例外,只能以備案為核心,但從監管態度和輿論導向來看,P2P行業明年是否存在都很難說。


03

助貸機構


備案的一拖再拖加重了行業監管的不明確性,越來越多的P2P網貸平臺開始向助貸方向轉型。但是按照最新的監管要求,互金平臺、大數據公司這部分企業不得直接參與放貸(即聯合貸款模式),主要為資金方以提供獲客、風控等服務。


2020,這個行業能否迎來春天?


目前,助貸業務開展得較好的代表性的企業有趣店、360金融等。

與此同時,助貸還產生了一些新的進化方向。比如中騰信推出了一個叫“助貸路由器”平臺,其實就是資金和資產的中間方,納入更多資金、資產方並進行適配,形成一個平臺體系。

然而助貸始終都歸屬於金融範疇,因此我們還是將回歸到監管這個維度來看。截至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專門規制助貸業務的法律法規,而《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實際上是以“現金貸”整頓的名義,推進了《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中擬將所有信貸業務納入統一監管的初衷。


其中,更是重申了一個金融監管的大原則——“金融必須持牌”,同時提及“助貸業務應當迴歸本源”。


從這個角度來看,助貸業務所涉及到方、助貸方、支付方、增信方、貸後方,很有可能在後面逐一落地監管。


04

消費金融


儘管近年來持續推行的強監管是指向全金融領域的,但某種角度上,持牌機構的商業機會可能還是更大一些,比如同樣以小額、分散為特徵的消費金融領域。本年度內:

度小滿金融斥資4.5億元介入哈銀消費金融的增資,位居第二大股東。


2020,這個行業能否迎來春天?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參股小米消費金融,投資4.5億元持股30%銀保監會11月發佈公告,同意平安集團在上海籌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與巨頭們紛紛入局消費金融戰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最有希望成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捷信的“出師未捷”,11月,該公司宣佈取消在香港的上市計劃。


從牌照及股權審批的效率來看,政府層面對消費金融行業的政策支持還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持牌機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這也將刺激更多巨頭通過增資或申請成立的方式佈局相關牌照,進而盤活與場景和需求的融合。

整體來看,2020年及以後將是正規持牌機構的天下。

銀行紛紛成立科技子公司和理財子公司,一邊加大科技投入,一邊重視大零售業務;互聯網巨頭將加強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押注,但前提一定是更以現行政策和監管趨勢為主導;百行徵信之後,個人徵信業務牌照或許在短期內不再加發,但包含個人及企業在內的社會大徵信將發揮實質性作用,只不過,提升對個人信息、個人隱私的安全保護,將成為下一個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