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導語:孩子對家庭而言,都是無價之寶,安全、健康地長大是父母最大的願望。然而孩子成長的過程非常漫長,安全以及健康“隱患”隨處可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們平安順利地長大?這是一個極其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問題,直到遺憾或者創痛出現,父母才追悔莫及。

前幾天看到前輩轉發的一篇文章,說的是動畫片中的“安全隱患”,如果父母不明就裡,不關注細節,孩子要面臨的危險很可能近在咫尺。

文章中說得是“動畫”之所以“坑了”孩子,是因為很多動畫片的內容中隱藏著“危險因素”。作者舉了幾個幼兒意外傷害的例子,兩個分別5歲和6歲的小姑娘,一個從11樓,一個從13樓,撐著雨傘從窗戶跳出,想要用這個神奇的方法到樓下去,都是因為模仿了動畫片中的類似情節,都沒有成年人監護。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相似的因“模仿”而產生的傷害事件還有很多,比如使用“電鋸”傷人,玩兒繩索捆綁遊戲,“燒烤懲罰”等等,聽著就不寒而慄,其後果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動漫影視作品和兒童讀物,還有越來越多樣的手機遊戲,充斥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是滿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重要途徑,也是很多家長用來“替代陪伴”的方法。但是這些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管理還很不完善,不但有很多隱藏的“危險”情境,還有暴力因素,如果不予以關注,不僅會是孩子“生命安全”的威脅,還是“成長安全”的主要隱患。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事例:一個媽媽說起自己10歲兒子煩惱又憂慮,他經常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和同學、夥伴甚至家人衝突,情緒沒見怎麼激動,就會動手,才這麼小就惹了好多麻煩,不知道長大以後會怎樣。

因為父母工作太忙了,孩子主要是跟著奶奶長大。奶奶身體不太好,基本都是在家裡待著,孩子沒什麼玩兒的,就經常看電視節目。知道總看電視不好,可是跟奶奶說了也沒有多少用處,因為孩子一鬧起來,奶奶也沒辦法,只好給他看電視,還能老實一點兒。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孩子一直很喜歡打打殺殺的故事,酷愛各種武器。小時候偶爾帶出去和小朋友遊戲,總是愛玩兒打鬥一類的,如果別的孩子拒絕跟他玩兒,就會非常生氣。看到別人玩兒的時候,會衝過去搗亂,因為這個多次捱打,但總是記不住。

上了小學之後,開始的兩年還可以,時不時會因為違反紀律被老師請家長。到了三年級之後,越來越不好管理,不僅和本班的孩子打架,還會和別的班的孩子,甚至高年級的孩子衝突。每次問他為什麼不能用別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是一定要動手打人,他說只有武力可以解決問題。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媽媽有一次看到他在玩兒一種槍戰的遊戲,想知道為什麼孩子那麼有興趣,於是在一旁觀看。發現他每見到一個人出來就會開槍射擊,不管出現的是什麼人,年齡、性別都不考慮。媽媽問他為什麼看見誰都要射擊,怎麼會有這種遊戲,難道不分好人和壞人嗎,他冷冷地說不管什麼人都得死。

聽到兒子的這句話,媽媽心裡先是一驚,後是恐懼,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陌生了,才不過10歲的年紀,竟然那麼冷血。這樣下去,長大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呢,簡直難以想象。

這個媽媽的擔心絲毫不誇張,暴力傾向一旦形成,不但破壞人際關係,還非常容易發展成品性障礙,延續到青春期後,形成反社會人格,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適應問題,阻礙孩子的終身發展。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孩子們會做出匪夷所思的危險事情,會出現殘忍的暴力傾向,與多方面因素有關,除去孩子與生俱來的神經活動特點之外,外部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缺乏悉心的照顧。

對於未成年人的監護,主要在家庭,尤其是孩子們小的時候,把孩子單獨放在家裡是極不安全的做法。很多意外傷害事故,都是出現在孩子獨自在家,或者幾個孩子一起做遊戲但是沒有大人看護的時候。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其二,缺乏耐心的指導。

安全意識的培養對年紀尚小、能力欠缺的孩子們來說意義重大,一般來說,生活中常見的安全問題家長比較重視,像電源插座、刀具、火源、門禁、交通等等。但是,自然環境中的安全常識,關注得相對有限。

要麼是帶著孩子外出的時候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容許有任何危險的可能。要麼就是很少帶孩子出去,因為沒有時間精力,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孩子缺乏學習機會。

其三,不良的成長環境。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成長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心理環境。家人的不良關係和錯誤家庭教育方式,會構成糟糕的“成長生態系統”,對孩子正常發展造成消極影響甚至損傷。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其四,不適宜的書籍和影視作品。

兒童讀物、動畫片兒以及影視作品中,有很多內容對孩子會產生“示範”作用。孩子們認知能力有限,往往把暴力理解為勇敢,甚至以暴力英雄為學習對象。

兒童期的的情感發展水平較低,個體差異明顯,欠缺同理心、同情心的孩子,經常看到冰冷殘酷的畫面和情節,逐漸適應後會慢慢失去反應,所以一邊看暴力血腥鏡頭,一邊還能夠逗樂開玩笑。

而天生敏感善良,同情弱者的孩子,看到這些則很可能會受到驚嚇,引發情緒障礙。再有就是動畫作品中經常有一些誇張的,不符合生活實際的情節設定,比如多部動畫片中有撐著傘從高處飄落到地下的畫面。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其五,不健康的電子遊戲。

隨著手機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手遊的種類五花八門,家長不注意的話,孩子很可能過早接觸不適合他們玩兒的遊戲,比如偷搶欺騙,打砸殺戮,不擇手段只為得到遊戲高分。

大孩子在玩兒血腥暴力遊戲的時候,生理功能都會發生變化,別說年紀幼小的孩子,改變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內心世界的色彩。

兒童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模仿,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的“榜樣學習實驗”,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告訴我們“學習即模仿”,學習活動主要是通過觀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審視他人所接受的強化,將其作為示範而進行模仿活動。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模仿學習理論是解釋為什麼孩子們會從兒童作品以及遊戲中學習到“危險”知識的心理學理論基礎。當然,也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促進成長與發展的知識,這就要看看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員是如何做的了。

1、父母對於孩子們看的動畫片和書籍要有“分級”意識。

電影、動漫的分級制度,一直是關注點比較高的話題,但是孩子的成長不能等,而且也無法完全依賴外部管理,關鍵環節還是監護人本身。

網上可以蒐集到一些學者對國產動畫片的分級建議,告訴家長某一部作品適合多大年齡以上的孩子看。這個可以作為參考。

欠缺“分級意識”的父母不但不在意孩子們在看什麼,還會經常帶孩子一起去看自己想看的電影,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2、要和孩子一起讀書和看動畫片。

比如父母必須瞭解孩子們看的每一本書以及每一部動畫片,找到教育的“節點”,該提醒的提醒,需討論的討論。哪些有悖於生活常理,哪些精神值得學習,哪些知識可以用到,所謂家庭教育無處不在。此外,無論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甚至電影,孩子可以使用的時間必須限制。

孩子成長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父母要幫助孩子翻越“雷區”

儘可能為孩子創設條件,走近真實的生活,接近大自然,接觸人文風物,唯有成長的土壤營養豐富,水源清澈透明,孩子才有健康長大的可能。

結語:父母必須提升認識,儘可能瞭解孩子面對的世界,成為他們的夥伴,牽引他們翻越“雷區”的同時,學習勘測、識別和排除,使他們真正獲得自我保護的能力。雖然人生路風雨坎坷難免,難以找到確保孩子一生平安無虞的萬全方法。但是要努力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唯有如此,才算是盡了為人父母的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