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了能和群眾搭上話,這位民警學會了一項“技能”……

這兩天,武漢的氣溫時高時低,盡顯早春時節的乍暖還寒。


  順著馬影河往北走,就到了武漢市漢南區東荊街,一排排圍擋裡面是軌道交通16號線的工地。沒有疫情的時候,這裡有大大小小21個工地在開工建設。


  “又到了油菜花開的季節了,真希望這疫情能早點結束。”3月1日一大早,武漢市公安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分局東荊街派出所烏金社區的管段民警谷照華就忙活起來。


為了能和群眾搭上話,這位民警學會了一項“技能”……

3月1日,谷照華走訪轄區群眾。


  谷照華的老家在河南泌陽。為了能和轄區群眾搭上話,他很快學會了一口武漢方言。十年過去了,民警“小谷”和大家成了無話不說的老熟人。


  疫情發生以來,谷照華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烏金責任區佔地47平方公里,坐落著2個行政村、4個國有農場大隊以及9個社區。和城裡面不同的是,除了封閉型小區,這裡還有不少自然村灣,這些村灣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那邊那個小夥子,你過來一下!”剛到烏金小區附近,反應敏捷的谷照華一下子便發現了問題。


  “我問你,你是不是翻牆出來的?”原來,一名年輕小夥想私自出門,趁著社區的同志不注意,竟從小區柵欄翻了出來,恰巧被在此巡邏的民警“逮”個正著。


  經過一番宣傳教育,小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谷照華隨後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將其送回小區。


  “其實,我最怕的就是個別群眾不理解。”說著話,谷照華回身到警車上拿出了喊話器:“老大爺,您沒事別出門,等這疫情過了再下樓散步。請大家一定配合我們的工作。”


  在谷照華一次又一次喊話後,幾名在樓下走路或是坐在樓道口的老人家拿起板凳回家了。


  像這樣的巡邏喊話,谷照華每天都要重複好幾次。好在,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配合工作,烏金社區一直都保持著零疑似、零感染。


為了能和群眾搭上話,這位民警學會了一項“技能”……

2月29日,谷照華在物流園區開展宣傳。


  “走,咱們再到東莊那邊去看看。”谷照華提到的東莊是比較典型的村灣,一排排民房矗立在鄉村小道兩旁,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魚塘。居住在這裡的農戶,收入大部分都是靠西瓜種植和養魚。


  村口建有一座大型倉儲物流園,裡面一共有3個大型倉庫,每個倉庫有近1.5萬平方米。這是區裡和街道引進的扶貧項目。路過物流園,谷照華上前和值守的保安人員打招呼。在物業公司員工餘志文帶領下,谷照華和同事仔細查看了A3倉庫的情況。這裡也是盒馬鮮生的物流配送基地,負責全城的生鮮物資分揀和冷鏈配送。疫情發生後,這裡每天下午五點到凌晨兩點是最繁忙的時段。


  2月29日,來自江蘇宿遷的單師傅將10噸麵條從上海運抵武漢。因為擔心出不了城,單師傅趕緊向前來檢查的民警求助諮詢。經向上級部門再三瞭解確認,谷照華告訴單師傅只要他的貨物卸載完,就會獲得一張通知單,憑藉該證明就可以出城。


  細心的谷照華一遍遍叮囑單師傅路上注意安全。同時,他還提醒物流園加強防控,對進出車輛和人員要嚴格落實體溫監測和登記制度,既要保證物資供應順暢,又要牢牢守住防控防線。


  東莊張老漢的兒子有精神障礙。這些年,谷照華時不時都會到他家噓寒問暖。


為了能和群眾搭上話,這位民警學會了一項“技能”……

3月1日,谷照華為正在地裡摘菜的村民送上口罩。


  “十年了,我們和小谷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說著,張老漢抹起了眼淚。


  “您兒子吃的藥如果不夠了,記得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谷照華對老人說。


  村東頭的陳學華一家七口人。春節前,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兒媳回來了。眼下封了城,夫妻倆暫時沒了收入,兩人急壞了。


  谷照華瞭解到他們家的情況後,提著牛奶、水果上門走訪,耐心勸慰,並專門聯繫街道和村委會,幫助陳學華自家種植的農副產品找銷路,還積極對接轄區企業,待疫情結束後,安排他們就近工作。


  見到一位老婆婆沒有戴口罩,谷照華立即下車,將一隻新口罩遞給老人,叮囑老人做好防護。


  “我們對每個村灣都實行了隔離阻斷,村裡每天都有專人24小時值守,有些村民到自家田地摘菜、餵雞,我們也是一邊宣傳一邊勸阻,絕對不讓人員聚集的情況出現。”東莊村支部書記熊六洲說。


為了能和群眾搭上話,這位民警學會了一項“技能”……

谷照華


  “知道您工作辛苦,但我們還是要盡力做好勸導工作。我會經常來瞧瞧,幫您分擔分擔。”谷照華說。


  一路上,只要見到有村民沒戴口罩或是在灣子裡溜達,谷照華就會拿起話筒喊話。


  這些天下來,谷照華的嗓子明顯沙啞了。不過,這樣的辦法看起來比較“土”,卻很管用。


  有些村民見到谷照華還會主動說:“小谷,你看我今天戴口罩了。我們都沒有出門,堅決響應政府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