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湖南化工職院:思政課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本網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並非單純的理論灌輸,更要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明亮人生的塔。如何改變“配方”陳舊、“工藝”粗糙、“包裝”不時尚的現象,是高校思政課面臨的共同難題。6月14日下午,一場由思政課李菡老師和語文課鄧瀅老師共同帶來的特別的思政課,在歡聲笑語中展開。

在主題為“以文化自信串起傳統文化珍珠”的思政課上,兩位老師以互相採訪的方式,上半場從《詩經•關雎》談起,師生一起感受《詩經》的語言之美、道德之美、生命之美,體味“淑女君子”內外兼修的中華風度。下半場則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為案例,師生共同沉浸於對中華民族“有朋自遠方來”博大胸懷的自豪感,並自信於儒家“和合”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的深遠影響力。兩位老師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幽默新穎的方式也激發了學生們課堂參與的熱情,有的展示書法作品,有的發起燈謎有獎競猜,有的即興唱起湖南花鼓戲,將課堂教學一次次推向高潮。

談及在思政課堂上的“首秀”,鄧瀅老師說:“我們兩位老師課前就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次的討論與磨合,希望將人文素養與思想政治素養更好地結合起來。在短短90分鐘的課堂裡,我們看到了每個人身上散發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深深體會到十九大報告闡述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意義。”

本次課是湖南化工職院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一次有益的改革創新,旨在構建大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將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融合貫通,為學生加固信仰與理想的‘承重牆’,拓展理論與實踐的‘同心圓’,擴建教與學的‘立交橋’,生成同向同行的合力,讓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配方”更先進、“工藝”更精準、“包裝”更時尚。(通訊員 李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