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也“小氣”不分享玩具,我錯怪了我家娃啊!

這一期的《媽媽是超人》第三季節目中,嗯哼分享玩具的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嗯哼的家中有非常多的玩具,媽媽霍思燕提出想要把他不常玩的玩具捐出去,但遭到了嗯哼的強烈“抵制”。

嗯哼堅定的回答媽媽:“我不願意”,之後還以哭鬧抗議,全身都寫滿了拒絕。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也“小氣”不分享玩具,我錯怪了我家娃啊!

對於嗯哼的不願分享,霍思燕並沒有著急,而是耐心的告訴嗯哼:“你的東西你有自己決定的權利,但如果在願意的前提下,是可以互相玩的,對吧?

不過,此時的嗯哼依然不願分享,甚至摔了玩具,並大聲的喊著:“不要!”

冷靜了一會後,嗯哼對媽媽說:“媽媽,我來決定要不要捐。”霍思燕果斷答應:“好,那我陪你玩會吧。”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也“小氣”不分享玩具,我錯怪了我家娃啊!

之後,媽媽霍思燕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這樣好不好,我們去看看,你願意,我們就把玩具捐給更需要的小朋友,你不願意,我們就把它們帶回來。”

這一次嗯哼愉悅的同意了,並且幫著媽媽收拾出了很多自己的玩具。

玩具是每個孩子的心頭寶,嗯哼也不例外。

從堅決不捐,到主動捐出了比媽媽預想更多的玩具,嗯哼的心態變化中,媽媽的做法特別重要。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也“小氣”不分享玩具,我錯怪了我家娃啊!

霍思燕始終在對嗯哼強調一件事情:“玩具的所有權是你的,你來決定要不要捐出去。”

這恰恰是引導孩子分享的重要前提: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類的五種層次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排列,只有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才能夠產生。

這五種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其中分享作為一種道德需求,處於需求層次理論頂端的“自我實現需求”。

分享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動作,只有孩子的前四種需求得到滿足,分享才能夠成為滋養他生命的力量,否則,分享將成為對孩子的一場“掠奪”。

孩子在1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漸漸萌芽,到了2-3歲進入“自我中心”感的高峰期,他們會非常強化自己的“物權”。

此時如果不注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如果強迫孩子分享,對於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傷害至深,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壓抑、討好的人格,損害孩子的安全感。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也“小氣”不分享玩具,我錯怪了我家娃啊!

孩子不會對任何人都想要分享,他往往選擇與自己關係親密,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人一起分享。越是與孩子情感親密,相處愉悅的人,獲得孩子分享的頻率和數量越高。

同伴間自發的分享,是在孩子有社交需求之後產生的。孩子在2-3歲時,開始主動尋找玩伴,此時,以孩子意願為前提的分享開始越來越多的產生。

我有時候在外面帶女兒玩的時候,有小朋友過來要搶女兒玩具的時候,我都會跟她說,要學會分享,可每次女兒都表現的極不情願。我還一味的訓斥女兒小氣,不懂事,看到霍思燕的做法之後我才明白我一直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並不是真的懂女兒的內心。

當孩子不想分享時,給他貼上“小氣”、“吝嗇”、“摳門”的負面標籤,並不會激勵孩子樂於分享,反而會強化孩子的負面自我認知,產生與標籤相同的行為。

而且,在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時期,這種負面標籤還會激發孩子的叛逆,使孩子越發不願分享。


歡迎關注 胖虎是貓爸,每天一起學習教育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