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操的四個本族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官職怎麼排?四人地位和受信任程度誰在前誰在後?

風中有朵雨做的霧狀雲


曹操親屬四大天王的排名,大致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淵的順序。後期夏侯淵在實權上趕超曹洪。

其中,夏侯惇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其實比較弱,但和曹操關係最好,因此一直是軍中二把手、曹操總代表的地位。曹仁軍事實力很強,但待遇比夏侯惇差了一個檔次,屬於方面大員。曹洪地位早期和曹仁相當,但因為實力不如,後來差了些。夏侯淵出道較晚,但軍事才能遠勝夏侯惇、曹洪,所以後期在實權上趕超了曹洪,逼近曹仁。

比較四個親屬大將的地位,無非看兩條線。一是擔任職務、爵號的高低,二是死後的待遇。

先看生前的升遷路線。夏侯惇在曹操初起兵的時候就已經是方面大員。曹操東征徐州,夏侯淵、曹洪、曹仁都帶著,就是夏侯惇留守後方。(然後被綁肉票了)。曹操定都許城後,夏侯惇是建武將軍,河南尹。他是四大天王中第一個當上正牌將軍的。

曹仁在曹操剛到兗州打敗青州黃巾軍時,就已經“行厲鋒校尉”,經常擔任前鋒。到官渡之戰時候更是留守後方大戰劉備。

曹洪在曹操打敗呂布後,先後升遷到鷹揚校尉、揚武中郎將,曹操都許後拜為諫議大夫。

而夏侯淵直到官渡之戰時候,才“行督軍校尉”,和曹仁七八年前的職務差不多,不如曹洪四五年前的職務。確實在四人中開始落後。

到曹操207年完全消滅河北袁氏勢力,208年稱丞相,打官渡之戰,實力地位達到巔峰。這時候,夏侯惇不但是伏波將軍,繼續擔任河南尹,而且“便宜從事,不拘科制”,就是說軍政大權雙攬。從封爵上,夏侯惇在207年已經封爵2500戶,是四大天王中僅有的。

同期,曹仁封都亭侯,又在赤壁之戰中留屯江陵;曹洪是厲鋒將軍,封國明亭侯。地位上相當,曹仁的實際擔子更重。

而夏侯淵這時候擔任了他的著名職務“典軍校尉”,留下“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佳句。地位還是比前面的三位有很大差距。


赤壁之戰後,夏侯惇繼續攀登高峰,216年“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219年曹操“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曹操稱魏王后,將領們都得到了魏國的官爵,夏侯惇沒有,還專門請求封官。而曹操的說法是“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意思是夏侯惇地位太高了,我魏國不該給你封官。後來夏侯惇一再請求,才拜為前將軍。

由此可知,夏侯惇在曹操麾下確實是沒有之一的絕對二號人物。曹丕繼位後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也是獨一無二。


曹仁這段時間繼續擔任獨當一面的統帥,先後為安西將軍、徵南將軍等,封安平亭侯。曹丕稱王后,拜曹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這個地位僅次於夏侯惇。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三千五百戶。也就是說之前220年曹操死前曹仁封爵只有1500戶,而夏侯惇在207年就有2500戶。可見曹仁弱於夏侯惇,但強於其他將領。


曹洪呢,他資格老,但確實軍事才能有限,在赤壁之戰後的表現就非常少了。漢中之戰時候他名義上擔任西線的總指揮,但其實實際掌權的是矮一輩的曹休。曹丕繼位後,拜曹洪為衛將軍,和曹仁基本平級,排序靠後。再往後因為曹洪得罪曹丕,自然沒啥好結果。


而夏侯淵在赤壁之戰後非常活躍,尤其在西線多次擊敗馬超,打敗其他割據勢力,功勳卓著。216年夏侯淵留守漢中,增加三百戶,並前八百戶,並拜徵西將軍。這時候,從軍職上夏侯淵平級了曹仁,當然因為資歷問題,爵位還是差些。但夏侯淵214年就獲得假節,這個時間基本和曹仁相當。可惜夏侯淵在四大天王中死得最早,否則等曹丕繼位後,以他和曹丕的關係,全面趕超曹洪應該沒啥問題的。


由此可知,上述四大天王的資歷地位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淵,但後期實權大致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


最後再看看曹魏給曹操配祀的順序吧。

233年的第一次配祀,一共3個人,分別是夏侯惇、曹仁、程昱。

249年的第二次配祀,一共20個人,分別是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硃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

250年,又將故尚書令荀攸加了上去。

從批次來看,夏侯惇、曹仁明顯優於曹洪、夏侯淵。如果要計較具體排位,曹洪在夏侯淵之前,甚至這兩位落到了晚輩曹真、曹休、夏侯尚及異姓將領張郃、徐晃、張遼、于禁的後面。只能說當時掌權的曹爽同志有些胡來了。

但是,大體上夏侯惇、曹仁在曹洪、夏侯淵之上是沒啥問題的。


巴山夜雨涮鍋


曹操對這四人的信任本無先後,都是量才使用,四人的地位也大體相當,但是班次總有先後,大約是夏侯惇第一、曹仁第二、夏侯淵第三、曹洪第四,這也只是個大概而已。

一、最初最重視的是夏侯惇,然而夏侯惇卻是個常敗將軍,但曹家給夏侯惇的地位始終在諸將的第一位

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四人,最初在曹操帳下的地位大體相當,都是司馬或者別部司馬之類的,後來升遷為校尉。然而,曹操當了兗州刺史,就讓夏侯惇當東郡太守,這個職位正是曹操原來的職位,東郡也是曹操起家之地,由此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重視。此後好多年,直到曹丕繼位,夏侯惇被拜為大將軍,夏侯惇的地位一直在諸將裡是第一位的。然而,夏侯惇的軍事才能卻遠遠不如曹仁、夏侯淵,每戰常敗,還被人劫持當過人質。然而,夏侯惇大概在四人中年齡最長、威望頗高,雖打仗一般,一直被曹家抬在諸將第一位。他最後的職位是大將軍,按照漢朝武將的官位,已經不可能更高了。

二、曹仁和夏侯淵的地位大體是相當的,然而因為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仁在曹丕繼位後成為魏國武將的第二位,夏侯惇死後,任大將軍、大司馬,成為第一人

曹仁、夏侯淵初投曹操時,都被曹操任命為別部司馬,這個別部司馬是可以單獨率領一支軍隊的,這個留下曹操身邊當司馬的夏侯惇有些不同。然而稍後,兩人的發展殊途而同歸。曹仁為曹操率領精銳騎兵,而夏侯淵顯然是去當了護軍、督軍之類的,曹操這也是根據二人的才能,量才使用。由此可見,曹仁作戰能力恐怕尤且在夏侯淵之上,而夏侯淵有一定的軍事後勤能力。到曹操晚年,曹仁為徵南將軍,夏侯淵為徵西將軍,分別各擔一方之任,兩人的地位完全相同。隨著夏侯淵死於定軍山,這種比較也就不存在了。到曹丕繼位後,曹仁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成為僅次於夏侯惇(大將軍)的魏國武將第二人。夏侯惇死後,曹仁任大將軍、大司馬,成為第一人。

三、曹洪有救曹操的大功,然而與曹丕有些矛盾,但在曹丕繼位後仍然當到衛將軍,後升遷為驃騎將軍,但位置比曹仁稍低

與曹仁、夏侯淵相比,曹洪最突出不是其軍事能力,而是其巨大的財力和家族勢力。曹操初起時,曹洪就有家兵上千人,到揚州又招募了幾千人,他最初的軍隊幾乎不比曹操本人少。但曹洪家富於財,卻為人吝嗇,因此得罪了曹丕。即便如此,曹丕繼位後也任命曹洪為衛將軍,後升遷驃騎將軍,這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相當,只比大將軍略低。

這是四個人的位分,然而若說信任,四個人應該差不多。大概夏侯惇和曹操年齡最接近,因此顯得最親近,其他三人都是曹操的弟弟輩,因此地位總不好超過夏侯惇。大概曹仁立下的軍功最多因此後來封爵達到三千多戶,在那個年代是最多的。


星火辰


只從食邑來看看四人地位高低如何?公元207年,曹操已經擊敗袁氏勢力基本上平定和統一了北方,所以曹操對麾下眾將來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封賞,宗室這邊夏侯惇為高安鄉侯(夏侯惇這個爵位很早就有了),食邑2500戶;曹洪為國明亭侯,食邑1100戶;曹仁封爵都亭侯(食邑多少不清楚,估計不如曹洪的1100戶,因為都亭侯比亭侯略低一級),不久升為安平亭侯,在曹操去世前曹仁食邑達到1500戶。

三人都封侯了,唯獨夏侯淵一人沒有封侯!一直到212年他才被封為博昌亭侯,食邑應該是500戶,216年曹操拜夏侯淵為徵西將軍鎮守漢中,並增封食邑300戶,加之前所封共800戶。這樣一對比,216年的時候差不多十年過去了,夏侯淵的食邑還差夏侯惇曹仁和曹洪不少。

所以從食邑顯然是夏侯惇最高、曹仁次之、曹洪第三,夏侯淵只能是居末了。


流雲天下


曹操手裡雖然有五子良將以及兩李,臧霸等一干名將輔佐,但是這些人更像是“大將,上將”之屬,“元帥”之職大多還是以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等人擔任。比如,曹仁就曾經奉曹操之命都督諸軍拒守馬超,討打田銀。鎮守江陵時,于禁是左將軍,假節,也要奉曹仁之命,屯兵樊北《資治通鑑.漢紀六十》。夏侯惇也曾經都督二十六軍,屯於居巢,見於本傳。曹丕三路伐吳,三個主帥分別為曹真,曹仁,曹休。



所以,宗室的貴重,可見一斑。那麼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誰更受信任和重用?各自在政權裡的地位,又是如何呢?先說說這四位元勳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這裡有個重要的標準,就是配享太廟。曹魏第一次讓大臣配享太廟是曹叡的青龍元年(233年),有三人,分別是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第二次配享太廟,是在曹芳的正始四年(249年),這次有20個人之多,其中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也入選了,但是排在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及“四子良將”(除于禁)之後,僅在朱靈,文聘,臧霸等人之前。很明顯,論曹魏政權的實際地位,排名應該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淵。而且後兩位和前兩位差距很大。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夏侯惇和曹仁才是曹操最為信用的宗室,其次是夏侯淵,但是夏侯淵在漢中之戰不幸犧牲,只能靠後了。曹洪雖然是宗室,親近度和軍中資歷比不上夏侯惇和曹仁,甚至不及夏侯淵。而且,曹洪因為性格吝嗇,得罪了曹丕,惹禍上身,被削官免爵。這種性格可能也得不到曹操的喜愛,哪怕曹操曾經被曹洪救過一命。除此外,曹洪的功勞,征戰事蹟都不及夏侯惇,曹仁,甚至夏侯淵多。所以,從曹操的信賴重用的角度,排名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

先看夏侯惇,他的本傳本就是宗室中排名第一,初從太祖,曹操是常讓他為裨將,統領別部的。後來,曹操進入兗州平黃巾,夏侯惇接替了東郡太守之職,這可是曹操目前唯一一塊根據地呀。這不就像後來劉備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嗎?這就可以看出夏侯惇在曹操心裡的地位。而且,夏侯惇不止是軍事,也還在施行屯田制,解決軍糧問題上,立下不少功勞。所以,夏侯惇不是單純的將領,平時還治學,不置產業,這樣的宗室重將,以身作則,怎麼能不受重用呢?



其次就是“軍事強人”曹仁了,不是說曹仁軍事有多厲害,而是曹仁南征北戰的次數,是這四位宗室最多的了。曹操起兵之初,曹仁行“厲鋒校尉”,常常領著騎兵作為前鋒。此時,夏侯淵還是騎都尉,曹洪則不詳。後來,曹仁北平河北,西拒潼關的馬超,南守江陵,和周瑜,劉備等交鋒,可以說戰功累累。雖然在三路伐吳時,曹仁被朱恆打敗,但是並沒有影響地位。至於夏侯淵,也是到處頻繁征戰,和曹仁差不多,曹操也很信賴夏侯淵,甚至怕他有失,指出他的缺點,可惜還是犧牲在漢中。所以,和曹洪比,夏侯淵是吃虧的,這四人中,曹洪可是最長壽的。假如夏侯淵多活幾年,地位未必在曹洪之下,因為論親近,夏侯淵在曹操心裡應該大於曹洪的。


大飛熊騎士


按照曹魏官方定義的功臣體系,排序是夏侯惇、曹仁、曹洪、夏侯淵;(根據明帝和齊王時期幾次功臣配享於廟庭的次序)


按照當過的最高官職,排序是夏侯惇(大將軍)、曹仁(大將軍)、曹洪(驃騎將軍)、夏侯淵(徵西將軍)。


按照封地大小及級別,排序是曹仁(陳侯,三千五百戶)、夏侯惇(高安鄉侯,兩千五百戶)、曹洪(樂成侯,一千戶,最高都陽侯,二千一百戶)、夏侯淵(博昌亭侯,八百戶)。


夏侯淵雖然所有排名都是最末,但是吃了早亡和戰敗的虧。後期曹丕繼承王位以及稱帝幾次加官進爵都沒趕上。所以,以此評價幾人也不算公平。


如果是按同一時代,曹丕繼承王位前,夏侯惇是前將軍,為四方將軍;曹仁是徵南將軍,夏侯淵是徵西將軍,是僅次於四方將軍的四徵四鎮將軍;曹洪是都護將軍,雖然都護或者護軍在當時是較重要的職位,但還是比不上四方、四徵四鎮這些,所以曹洪官職最低。


此外,從封侯的次序也可以看出幾人在曹魏的重要程度,夏侯惇是從徵呂布時封侯;曹仁是平袁紹時封侯;曹洪則是爭奪荊州時封侯;夏侯淵是定關中時封侯。


總之,曹魏時期,夏侯惇的地位無人可比,堪稱曹操麾下第一武將,所受勳爵、官職都是曹魏武將最高的;曹仁和夏侯淵相對差一些,但也是方面大員,一個在漢中防備劉備,一個在襄樊防備關羽。最差的應該是曹洪,由於曹丕不喜歡曹洪,所以曹洪後來的地位實際上可能不如晚輩曹休和曹真,二人最高職位均是大司馬,曹休兩千五百戶,曹真兩千九百戶。


參考文獻:《三國志》明帝紀、三少帝紀、諸夏侯曹傳傳。


光君歷史


都是曹操宗族,不存在哪個信任多少問題 至於地位是靠能力打出來的

從能力而言,夏侯惇和夏侯淵能力較高,次之曹仁,曹洪最次。曹操對他們的使用是有區別的:

夏侯惇是鎮守大將,夏侯淵是平叛大將,曹仁是出征為主、治理為輔,曹洪在曹操時期表現還行,不夠突出。

對於曹操而言,夏侯惇是曹操南征北戰時的後方鎮守大將,具有自行處理事務的權力。夏侯惇在曹操剛崛起時,就擔任治理只能:

1、曹操還是奮武將軍時,就讓夏侯惇領東郡太守;

2、曹操攻打陶謙時,就讓夏侯惇留守大本營濮陽;

3、曹操從呂布手裡奪取袞州後,又讓夏侯惇為陳留、濟陰太守——夏侯惇親自作則,率領士卒種田;

4、曹操攻打河北袁紹時,作為河南尹的夏侯惇留守大本營;

5、曹操攻破鄴城後,曹操授權夏侯惇自行處理政務:

“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

6、建安21年,曹操攻打孫權後,讓夏侯惇在居巢都督26軍,封為前將軍。

夏侯惇在曹操時期,並沒有參與什麼大戰,也沒有什麼大戰功,但夏侯惇最大的戰功,就是為曹操提供穩定的後方。

夏侯惇就是曹操的蕭何。

對於曹操而言,夏侯淵就是平叛:

1、官渡之戰時,夏侯淵就因都督軍糧有功而得以讓曹操軍堅持;

2、和于禁平定昌豨反叛;

3、平定濟南、樂安黃巾軍;

4、平定廬江叛軍雷緒;

5、都督徐晃擊敗太原叛軍商曜;

6、跟隨曹操在渭南和韓遂作戰;

7、都督朱靈平定隃糜、汧氐叛亂;

8、降伏楊秋;

9、平定中南山劉雄叛亂;擊殺馬超部下粱興;

10、在沒有請示曹操下,自行率軍救援反叛馬超而歸降的姜敘,收復雍州、涼州。

對於曹操而言,曹仁更多是將軍角色:

“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曹操曾經因為曹仁治軍嚴肅,要求一心只想做將軍的曹彰以曹仁為榜樣:
“為將奉法,不當如徵南邪!”

1、曹仁少年好武,為人俠氣,曹操還沒有崛起,就開始暗中召集人馬;

2、曹操擊敗袁術,曹仁斬殺人數最多;

3、以騎兵擊敗陶謙將呂由,和曹操合軍,擊敗陶謙,後陸續擊敗陶謙各地守將;

4、曹操攻打呂布時,曹仁單獨攻打併擊敗呂布將劉何;

5、曹操攻打張繡時,曹仁攻打別的縣,在曹操被張繡軍追擊時,曹仁主動進攻,扭轉曹操被動的局勢,進而擊敗張繡;

6、官渡之戰時,曹仁擊敗意圖在後方破壞的劉備和袁紹將韓荀,迫使袁紹不再敢分軍;

7、壺關之戰時,就建議曹操不要全部包圍,要讓守將有路可以逃跑,不要讓守軍無路可逃。

8、曹操平定荊州、赤壁之戰、因瘟疫北迴後,留守江陵的曹仁因為兵少,不得不放棄江陵,退守襄樊;

9、跟隨曹操平定關中;

10、關羽反動樊城之戰,只有幾千人的曹仁面對幾萬人馬的關羽,只能堅守。

曹洪的表現不算太突出,不必多說。


總結:

夏侯惇就是曹操的蕭何,專門留守和治理後方;夏侯淵就是曹操的韓信,因為行軍速度快速,經常到處為曹操平定各處叛亂;曹仁就是隨軍大將,專門以騎兵作戰,快速打擊,讓意圖攻佔曹操後方的劉備沒有時間立足,袁紹不敢分軍擾亂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後方。

也就是說,如果孫策沒有被刺殺而死,又意圖襲擊許昌,那麼歷史上將會由曹仁和孫策的對戰——丹楊步兵和曹仁騎兵的對決。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是能力問題!夏侯惇人品厚重,治國治軍治民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曹操讓他鎮守後方,這樣有利於穩定大本營;曹仁善專研愛學習,又長期跟隨曹操征戰,軍功高,能打惡仗,用他帶兵征戰顯然比不溫不火的夏侯惇合適些;夏侯淵年輕曉勇,曹操經常指出他的一些缺點,讓他帶兵歷練,是想把他做軍事上的接班人培養,可惜他太輕率無備,被黃忠偷襲而死;至於曹洪,他脾氣暴躁,頭腦簡單又喜歡打罵士卒,做個將軍都略顯不足,曹操讓他守個堅城潼關,他受不了刺激非要出去打結果丟了城池折損兵馬,白送的功勞都給搞砸了,曹操自然不敢再用他,也是為了他好,但還是讓他陪著出征,混混軍功,做個將軍。曹操作為三軍統帥,賞罰不公難以服眾的。綜合分析,我覺得曹操最偏愛的是曹洪。


瘋瘋819


曹操以驍騎校尉亡命起兵,有沛國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與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人來助。操大喜,但自身難保,啥官職也給不了。

孟德為東郡太守,朝廷加為鎮東將軍。參照于禁引數百人來投,命為點軍司馬,夏侯惇引來的典韋亦命為帳前都尉來看,惇、淵、仁、洪官階司馬起步,校尉封頂。

曹操遷都許昌,攜天子以令諸侯。自封大將軍、武平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其餘諸將皆為校尉、都尉。

濮陽戰呂布時,夏侯惇、曹仁留守鄄城等處。是為獨立領軍之始。

曹袁交惡,曹仁總督大軍,屯於官渡。首任戰區司令。

官渡戰後,曹仁屯樊城。敗於劉備、徐庶“八門金鎖陣”。

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命夏侯惇為都督,南征劉備。敗於諸葛亮之火勢。

赤壁戰敗後,曹操喚曹仁曰:荊州託汝管領;襄陽吾已撥夏侯惇守把;合肥吾令張遼為主將。曹仁自遣曹洪據守彝陵、南郡。仁、惇、遼分任三大戰區司令。

真是,戰敗不可怕,只要跟對人,一樣高官得做,大權在握。

戰敗西涼馬超,曹操留夏侯淵屯兵長安,官封徵西將軍,亦戰區司令。

曹操在許都,威勢日甚,尊為魏公。會大臣議收吳滅蜀大事。賈詡曰:須召夏侯惇、曹仁二人回,商議此事。惇曰:吳、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漢中張魯,以得勝之兵取蜀,可一鼓而下也。操曰:正合吾意。遂興師西征。惇、仁地位之尊可見一斑。

曹操得漢中,乃留夏侯淵守漢中定軍山隘口,留張郃守矇頭巖隘口;留曹仁、張遼屯合肥。仁、淵分任東、西戰區司令。又差夏侯惇領兵三萬巡警許都,行使中央軍司令。

曹洪領兵到漢中,令張郃、夏侯淵各居險要。官居徵西將軍之上。

丕即王位。升夏侯惇為大將軍先歿;曹仁為大司馬次歿;曹洪最後歿於驃騎將軍任上。盡皆三公也。


霧都溼氣


在這四人中排名應該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其中前兩人是一個級別,後兩人是一個級別。

夏侯惇是曹操宗親。曹氏原姓夏侯,後過繼給宦官曹氏,才改姓為曹。從這個意義上說夏侯兄弟與曹操關係最近。

夏侯惇是曹操最為相信的武將。曹操出征大多讓夏侯惇守家。夏侯惇在曹操在世時統領親兵相當於禁軍坐曹操護衛。而且可以配劍面曹。曹丕即位後封夏侯惇為大將軍。這在武將系列裡是最高軍銜。

曹仁在曹操眾多武將中輪軍事指揮才能是數一數二,還在夏侯惇之上。長期在外作為統帥,尤其在赤壁之戰後坐鎮荊州,先後頂住了周瑜和關羽的北伐。當時曹魏三個方向統帥分別是合肥的張遼,荊州的曹仁、漢中的夏侯淵。其中曹仁方向面臨的壓力最大。但曹仁很好的完成了荊州方向的防禦。巧合的是,夏侯惇病亡後,是曹仁接替了夏侯惇的大將軍之職。

夏侯淵和曹洪是第二等級,基本與張遼同等。其中夏侯淵在曹操心目中分量更重些。收張魯取漢中後曹操留下夏侯淵收漢中充分說明了對這個宗室弟兄們重視。但曹操也很清楚夏侯淵的缺點,就是脾氣暴躁易衝動。給他派了張頜做副手,但夏侯淵還是因為衝動被蜀漢擊敗身亡。曹操聞訊大哭,並不顧勸阻領兵報仇,對夏侯淵的感情當與劉備關羽類似。所以說如果夏侯淵不死,日後必能更進一步,估計有可能在曹仁執掌大司馬後接過大將軍之位。


葉開2000


首先,我們理一理五個本族之間的關係。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由於當了中常侍曹騰的養子,因此改性曹。曹洪和曹仁都是曹操的從弟(同一個曾祖父),夏侯淵和夏侯惇都是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淵和惇應該是族弟,而夏侯淵的夫人又是曹操的妻妹,也就是曹操和夏侯淵是連襟關係。

從官階上看

三國時期,將太尉、司徒、司空稱為三公,將太傅、大司馬、大將軍稱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到了東漢末年,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已經成為虛職,實際掌權的僅為大司馬、大將軍。魏國大司馬在大將軍之上,為上公,第一品,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

此外,將軍由高到底,依次設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徵(東南西北)將軍、鎮(東南西北)將軍、安(東南西北)將軍、平(東南西北)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及右將軍等。 驃、車、衛及諸徵、鎮將軍資深者可進號為大將軍。

夏侯惇,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


夏侯淵,官至徵西將軍。

曹洪,曹丕即位時封曹洪為驃騎將軍,後因私事尋釁欲處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免死,貶為庶民,曹叡即位以後,拜曹洪為後將軍,後復拜為驃騎將軍。

曹仁,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振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魏國建立後曹仁拜車騎將軍,統率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晉封陳侯,曹丕代漢建魏,封曹仁為大將軍,又遷大司馬。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官職最高的應該是大司馬曹仁,其次是大將軍夏侯惇,第三是驃騎將軍曹洪,最低的是徵西將軍夏侯淵。

從功勳上看

夏侯淵,早期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時,負責為為曹軍供應糧草,又督諸將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來,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橫掃外族勢力,張魯投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軍對陣數年,牽制劉備。

夏侯惇,曹操起兵,惇是最早的將領之一,隨操征討黃巾軍,討伐董卓時,到揚州募兵。公元194年,在與呂布作戰時,被流矢射瞎左眼。與劉備軍戰於博望波,大敗,征剿叛軍衛固,討伐張魯,與曹仁、張遼等人屯兵拒孫權。

曹洪,曹操與董卓作戰時,被徐榮所敗失去座騎,曹洪捨命獻馬並救護曹操。平兗州、徵劉表、討祝臂。官渡之戰時駐守本陣。漢中之戰時,與曹休一起抵禦劉備大軍,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曹仁,跟隨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破袁術功勞較大,大敗陶謙,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對勢,為曹操重振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襄樊之戰阻擋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

對功勞大小,各人有各人的評判標準,在我看來,功勞最大的當屬曹仁,其次曹洪,再次夏侯淵,後夏侯惇。

從信任程度上看

夏侯惇:

公元219年,曹操到摩陂,讓夏侯惇同車,惇不需要通報、傳喚,可以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233年,夏侯惇與曹仁因為功勳卓著而受到曹睿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夏侯淵:

曹操:①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餘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②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③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曹洪:

據《魏略》記載,曹操曾說“我家貲那得如子廉耶!”,意思是說,我家的財寶哪比你家多呢?能夠看得出來,曹操對曹洪吝嗇,聚斂家財還是心存不滿的。而曹丕對曹洪更是怨恨在心。黃初七年(226年),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年輕時曾向他借錢而沒借到,因此懷恨在心。曹丕當了皇帝后,借曹洪的門客犯法一事,打算將曹洪打入大牢並處死,後來,卞太后求情才得以免死。

曹仁:

曹丕寫信訓誡曹彰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徵南(徵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可見,曹丕對曹仁是賞識有佳的。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曹氏父子來說,最信任的當屬夏侯惇,其次,夏侯淵、曹仁,最後才是曹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