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從逆轉到逆轉,馬刺為什麼總能跟火箭合演一場悲喜劇?

  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會發生兩次,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笑劇。

  對火箭隊來說,由黑格爾和馬克思兩位哲人共同寫就的這句名言恰如其分地總結了他們和馬刺的兩場逆轉大戲——

  第一場他們手握16分的優勢進入第四節,然後被馬刺的防守反擊和朗尼·沃克的三記三分拖入加時,以至於要往回找到那記被裁判吹掉的扣籃來抒發大比分被逆轉的憤懣。

  第二場馬刺一度領先到20分,布林·福布斯三分球6投全中,而哈登的前15投2中又彷彿上一場的6818慘案重現人間。然而當火箭學起上一場第四節的馬刺,提升防守強度、打起防守反擊的時候,馬刺卻打成了上一場第四節的火箭:面對強勢洶洶的對手攻防失措,上半場6中6的福布斯下半場6中0,眼睜睜讓對面蠶食掉所有的領先優勢。

從逆轉到逆轉,馬刺為什麼總能跟火箭合演一場悲喜劇?

  到這個時候,才想起來領先十幾二十分的時候,自己投丟的一個底角三分、被漏掉的兩次罰球,才明白這兩分對整場比賽有多重要。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波波維奇在賽後表示:“每一次被逆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像是最可怕的夢魘。你很快領先到20分,但你知道在某一時刻這種情況就會改變,而你只能去期望這一切不要發生,這就是比賽。”

  說得太對了,上一場的邁克·丹東尼和15年前被麥迪秀一臉的你自己也是這種感覺。

  具體到這場比賽,在哈登前15投2中的時候,威少正沉浸在“一打馬刺就來勁”的優良傳統中,以(相對他本人來說)出色的效率砍下全場最高的31分,拖著火箭隊等來了哈登後14投8中的光明。

從逆轉到逆轉,馬刺為什麼總能跟火箭合演一場悲喜劇?

  “有時候,我們比其他球隊更渴望勝利,就這麼簡單。沒有任何打法或者投籃的調整能改變這樣的狀況。”威少牌雞湯固然醇香濃郁,但真正讓馬刺陷入“半場只得35分”窘境的,還是他們突然覺醒的防守——

  上半場予取予求的福布斯突然陷入火箭的擋拆夾擊,缺乏持球能力的他只能跳起甩鍋;德瓊泰·默裡和德羅讚的擋拆進攻被火箭堅決繞防,於是馬刺的老問題就像換季時節的感冒一般如期而至。

  在三分球的新船上逛了一圈的德羅贊看著三分線外的大好風景,只甩下一句“這些都是極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就施施然下船。

  在比賽最後時刻,馬刺寧可擺上三分球4投0中的貝里內利,也要撤下德羅贊:“這是一段艱難的時光,我想上場為球隊贏球,當你無法上場時,你的心情會很糟。”

  當你上場卻無法拉開空間時,你的心情會變得更糟。

從逆轉到逆轉,馬刺為什麼總能跟火箭合演一場悲喜劇?

  歷史因其漫長穩定的週期和頻繁激烈的衝突而誕生荒誕諷刺的巧合,火箭和馬刺也不例外。不到十天的工夫,相似的劇本就以悲劇和笑劇的形式來回上演了兩遍,更不用說近幾年來馬刺和火箭的種種戲劇情節。

  自從哈登加盟火箭、和丹東尼一道把“三分+籃下”的魔球體系練到幾乎走火入魔,火箭在冥冥中就和馬刺榫卯相接。進攻端追求極致效率、防守端追求換防五小外線壓迫的火箭,和乘坐中距離的小舢板逆水行舟、掐三分守籃下追求紀律性的馬刺,形成了攻防互搏的鮮明反差。

  火箭(哈登)的三分+籃下進攻模式正好陷入馬刺佈下的防守陣圖,而馬刺以阿德為代表的高大內線又成了雙方博弈的焦點(阿德昨天這場開局三投連中,我一度以為他又要上演教訓卡佩拉的好戲)。2017年的季後賽次輪是馬刺和火箭兩種籃球理念最有針對性的較量,也是“無限放大對方短板”的最極端體現。

  然而隨著時光流轉,如今的馬刺已不復往昔,防守效率聯盟倒數第九的他們也沒了當年死掐三分線的外線強度。默裡和德里克·懷特無法覆蓋整條外線,更何況馬刺還得把這兩人拆開使用。

  不過有趣的是,就算馬刺的外線防守水平大幅跳水,只要把防守強點擺在哈登面前,哈登就有一定幾率陷入“打鐵、較勁、強行出手”的謎之循環。昨天這場比賽打完,哈登一共只收獲了4次罰球,萊爾斯在內線補防哈登的時候,雙手舞得像好鬥的螃蟹,卻愣是不靠近哈登身體半分。

從逆轉到逆轉,馬刺為什麼總能跟火箭合演一場悲喜劇?

  但在調侃之餘,我們依然要注意——以馬刺現在的防守資源,哈登連續兩場的低迷並不能說明馬刺防得有多出色。更何況當馬刺把為數不多的防守強點甩在哈登臉上,那威少就成了捅穿馬刺的另一把尖刀。

  “我並不擔心15投2中,就算20投0中我依然有信心出手。”不愧是得分後衛的偉大傳承,在對待打鐵的態度上,哈登也和科比一脈相承。希望馬刺的後衛們在三分線外也能學習這種寶貴的投籃樂觀主義精神,爭取早日實現“全面拉開進攻空間”的偉大目標。

  否則,對馬刺來說,餘後的歷史事件就只剩下悲劇了。


  (撰文 / 潘志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