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01 一個偉大母親的拼死一搏

在現代社會,已很難想象,一個女人會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裡,當街產子。

1194年的12月26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康斯坦絲,就在意大利小城耶西的街頭,支起一頂帳篷,就這樣誕下了皇子。帳篷的內外,還擠滿了圍觀的吃瓜群眾。

這當然很瘋狂,但也是一個母親,為給兒子正名的無奈之舉。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康斯坦絲當街產子

當時歐洲的王位繼承,不外乎是看血緣,還有姻親關係。康斯坦絲的丈夫,也就是時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亨利六世,就是從他的父親,著名的“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那裡,繼承了德意志國王的位子,然後揮師意大利,迫使教皇為他加冕為皇帝。

康斯坦絲本人,則是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王國唯一的正統繼承人,因為姻親關係,她的丈夫亨利六世自然也可以領有這個王國。二人原定在聖誕節(12月25日)那天,共同出席加冕典禮,但因身懷六甲行動緩慢,未免夜長夢多,康斯坦絲不得不讓丈夫先行趕往王國首都巴勒莫,完成加冕。

不料,就在典禮後的第二天,還在途中的康斯坦絲,就有了臨盆的跡象。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腓特烈家族關係簡圖

在外人看來,康斯坦絲比亨利六世要大10歲,早就人老珠黃,也許,這只是亨利皇帝為了得到西西里王國,搞的一場政治婚姻?當時,康斯坦絲已年過四旬,在那個年代也可以算是“老年人”了,婚後8年又一直未孕,如今,在亨利加冕的節骨眼上,卻突然有了子嗣,在信息不通暢的中世紀,這不能不令人滿心生疑。

作為未來德意志和西西里的王位繼承人,血統絕容不得半點質疑,康斯坦絲這才決定拼死一搏,還要聚眾圍觀,就是要“當街生給你們看”!這個得來不易的孩子,就是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

皇后拼了命證明兒子的血統,就是要讓他日後順利接班。然而誰也沒料到,這位名正言順的皇子,日後卻要在夾縫之中,艱難起步……

02 康斯坦絲的謀略:讓出熊掌,只要魚肉

生下來4歲不到,腓特烈二世就當上了西西里國王,但同時,也成了孤兒。

從親情角度上來說,父母生死與否,對小腓特烈其實關係不大。腓特烈從小便被寄養在出生當地的貴族家中,一生只在受洗禮時,見過父親一面,在他不到3歲時,父親亨利六世就暴病去世了。母親在他4歲那年,把他接到王國首都,進行了國王的加冕禮,但團聚只有幾個月,康斯坦絲也溘然長逝。

4歲的小童當國,無異於匹夫懷璧,搞不好,能不能善終都不一定。

好在,康斯坦絲已經為兒子找好了監護人,那就是西西里王國的意大利鄰居,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當時的這位教皇大人,正權傾天下,號稱“萬皇之皇,萬主之主”,能有他的庇護,小腓特烈應當高枕無憂了。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英諾森三世的要價是,必須承認西西里王國為教皇領地,國王是羅馬教皇的臣屬,等腓特烈成年後,還要繳納一大筆撫養費。更關鍵的是,腓特烈二世將來只能保有母系的西西里,必須放棄繼承父系的德意志王位。毫無疑問,這是歷任教皇及其教皇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如下圖所示,只有讓西西里和德意志分離,才能避免教皇國陷入被一個皇帝、一個國家南北夾擊的態勢,杜絕像腓特烈二世的父祖那樣,武力入侵意大利,逼迫教皇為其加冕的事情,再次發生。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教皇國形勢簡圖

如上圖所示,神聖羅馬帝國的主體部分是在德意志境內,但是,德意志國王卻不等同於帝國皇帝。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說,當時歐洲人所謂的“天下”,就是指羅馬帝國,所謂的“天子”,就是指羅馬皇帝。除此之外,所有的王公貴胄,都不過是“一方諸侯”,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才像中國的天子一樣,是俗世中最有權勢的人物。

那怎麼才能當上“皇帝”呢?

最直接的辦法,是依靠德意志的強大軍事實力,征服意大利,然後由羅馬教皇進行加冕,才能成為正統的“皇帝”。小腓特烈的爺爺“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父親亨利六世,都是這樣一路殺來的,甚至,腓特烈一世六次遠征意大利,還被意大利人的鮮血給染成了“紅鬍子”(音譯即為巴巴羅薩,日後,也成為納粹德國閃擊蘇聯的行動代號)。

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大一統,卻也是教皇的噩夢。

對於這一點,康斯坦絲和英諾森三世都是心知肚明。康斯坦絲明智的讓出了德意志的熊掌,只保留西西里王位,也為她的垂髫幼子,換來一位強大的監護人。

實際上,此時的德意志,已經打得一團糟了……

03 奧托螳螂捕蟬,腓特烈黃雀在後

亨利六世突然去世,德意志王位空懸,究竟花落誰家?

長久以來,教皇的勢力在德意志苦心經營,形成了一個以依附羅馬教廷為名,行分裂自治之實的“教皇派”,此時的代表人物,是薩克森公爵奧托;而忠於國王,擁護強大王權的諸侯王公,便是當然的“皇帝派”,此時的代表人物,是亨利六世的親弟弟:施瓦本公爵菲利普。

原本在1197年,也就是亨利去世的當年,諸侯們已經選舉了菲利普為德意志國王,但轉過年來,奧托又糾結了教皇派的諸侯,把自己推舉為國王。

雙雄戰就此展開,戰局卻是一波三折。

奧托首先獲得了教皇的指認,從而在名義上佔據了優勢,之後卻在1206年的華森貝格之戰慘敗,眾叛親離,被迫退位。熟料,到1208年,菲利普突然被刺身亡,奧托一家獨大,重又登上了王位。一年後,奧托翻越阿爾卑斯山,覲見教皇。

自然,英諾森三世如法炮製,又開出了他一貫的條件——要德意志可以,但必須放棄在意大利的統治權。雙方一拍即合,奧托便於1209年在羅馬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奧托四世”。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腓特烈幼年時的歐洲形勢

然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就像是一個魔咒,每一個獲得了這個頭銜的歐洲“天子”,無一不覬覦當時歐洲“天下”的膏腴之地——意大利。

奧托剛加冕不久,就把諾言扔進了地中海,開始進軍意大利,先是吃下了教皇國北鄰的托斯卡納,接著在英諾森三世的眼皮子底下,繞過羅馬,直取西西里王國,先後佔領卡普亞、那不勒斯、薩萊諾等地。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奧托進犯意大利形勢

對此,英諾森三世自然雷霆震怒,1210年,他宣佈了對奧托的絕罰令,將其開除教籍。1211年,德意志反奧托派的諸侯,藉機在紐倫堡集會,聯合推舉先帝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為國王。時年17歲的小腓特烈,終於迎來了光復祖業的大好機會。

但是,當年母后與教皇的承諾,又該怎麼辦呢?

04 出發——德意志!

腓特烈二世的第一步舉措,是舉行盛大的加冕禮,令自己年僅一歲的兒子恩裡克登基為西西里國王,由王后康斯坦絲(與其母后同名)攝政。這樣,就巧妙的打了個擦邊球,即使日後腓特烈當上皇帝,至少在形式上,也不會兼領德意志和意大利了,這就向教皇表明了自己的姿態,也給出了臺階下。

為了獲取更大的支持,1212年4月,腓特烈二世趕赴羅馬,與自己的監護人英諾森三世會面,商討北上德意志即位的事宜。

在教皇兼監護人面前,腓特烈二世表現了足夠的馴服和慷慨。當年母親承諾的監護費,教皇獅子大開口,核計為318公斤的黃金,腓特烈雖然雙手空空,但二話不說就應承下來,用自己國內的一塊領地作為替代品來償還。這樣“滑頭”的談判方式,日後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屢見不鮮。

英諾森三世對腓特烈的表現非常滿意,畢竟雙方各有所需,教廷也希望早日“換馬”,扳倒橫行霸道的奧托,於是教皇也給出了自己的支持:首先,提供給腓特烈一行前往德意志的路費,允許他懸掛教皇的旗幟行路行船,以避免路上不必要的干擾;此外,將教廷方面對腓特烈的支持寫成公文,遍發各國君主和大主教,以壯聲勢。

如此,腓特烈二世成功過了第一關。但奧托還在阿爾卑斯山前張開口袋,等著截殺他的皇位競爭者。17歲的腓特烈選擇“不走尋常路”,避開了傳統道路布倫納山口一線,劃了一個弧線,從小道翻過阿爾卑斯山,搶在奧托之前兩個小時,進駐了康斯坦茨城堡。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腓特烈翻山簡圖

這就像春秋初年,齊國諸公子爭位,公子小白先人一步進入國都,成為了名垂史冊的霸主齊桓公。如今,腓特烈二世從天而降,他註定要在祖先曾榮耀過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業來。

05 三國五方大亂局

奧托之所以不得人心,就是因為貪婪而又殘暴,只知橫徵暴斂與貴族們爭利。腓特烈則不同,作為“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皇帝的孫子,整個國家都該是他的,又怎麼會在乎這幾個錢呢?腓特烈繼續了他在教皇面前的肚量和慷慨,認可了貴族們一直享有的既得利益,迅速收攏了大批地方實力派。

1212年12月,美因茨大主教為腓特烈加冕為皇帝。當月,腓特烈進駐哈格瑙,在此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機構。此後,腓特烈不斷地召集“巡會”,會見各地貴族和領主,地點不斷北移,逐步逼近奧托的老巢薩克森。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德意志形勢簡圖

看上去,這會是一場鈍刀割肉的持久戰,但是國際風雲卻雲譎波詭,1214年,奧托聯合英王約翰攻打法國,卻給腓特烈帶來了決勝之機。

當時的歐洲,已經不是簡單的“三國殺”所能描述了,而是一場“三國五方”的超級大棋局。

德意志境內,對峙雙方是奧托和腓特烈;意大利境內,則是奧托大兵壓境,強勢壓迫教皇英諾森三世。腓特烈行前通過割地還款,獲得了教皇的支持,雙方聯手對付奧托。

奧托以英國為外援,先有著名的“獅心王”理查,後有“失地王”約翰,兩任英王都是奧托的親孃舅,自然是一個戰壕的。

但麻煩也出在這裡,當時的英國“金雀花”王朝其實發源自法國的安茹,在法國本土有大片領地,與當政的法國卡佩王朝有複雜的領土糾紛,多年來戰端不斷。自然,這就將法王腓力二世推向了敵對陣營。法蘭西又號稱“天主教的長女”,於公於私,都必須站在教皇和腓特烈一方。

詳見下圖所示。

腓特烈二世:從孤兒到皇帝,善於調配資源,才能實現夾縫崛起

三國五方形勢簡圖

如果說,當年的“獅心王”理查像項羽,勇武過人、戰無不勝,那麼法王腓力二世就像劉邦,總在後面搞偷襲,正面對戰卻老也打不過理查。理查的弟弟約翰,就差得遠了,他和奧托這一對甥舅,很有些像墨索里尼,貪婪、殘暴,尚武卻又不善戰

,雙方聯手發動布汶戰役,卻慘敗給自己哥哥的手下敗將:法王腓力二世。

此後,約翰王逐步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幾乎全部領地,成為了響噹噹的“失地王”。腓力二世則經此一役獲得了“尊嚴王”之稱,成為法國一代名王。奧托那邊,則大勢已去,3年後就因病去世了。

那麼,腓特烈在此期間又起了什麼作用呢?

06 對於善用資源之人,夾縫也可化作捷徑

布汶戰後,腓力二世將繳獲的奧托王冠送給了腓特烈,這是歷任神聖羅馬皇帝所配飾的真品皇冠。

1215年,20歲的腓特烈在查理大帝陵寢所在的亞琛大教堂,也就是他的祖父“紅鬍子”當年加冕的地方,再次舉行加冕禮,戴上了真正的皇冠,稱“腓特烈二世”,成為名正言順的帝國皇帝。

乍看上去,腓特烈的最大對手奧托是被法王打敗的,腓特烈能北上覆國,機會也是奧托自己作死,間接創造出來的。但是,腓特烈的過人之處,正在於他對這些機會和外部資源的捕捉與調度能力,

這才一步步從孤兒到皇帝,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剛剛返回德意志時,腓特烈就判清了形勢,與法王腓力二世密切聯絡,尋求交好,結成了法國——西南德意志——教皇的三角同盟。雖然初來乍到,但憑藉自己純正的血統、寬容的政策,加教皇的信用背書,還有法王腓力二世的財力支持,腓特烈迅速在德意志站穩了腳跟,使己方成為三角中的一極。

腓特烈二世深諳“捨得”之道。剛出道時,他不惜割地償還教皇的“監護費”,自不必多言。在德意志,腓特烈手握法王腓力二世贈送的2萬銀馬克,不去擴軍備戰,反而到處“撒幣”,以此收買了大量德意志中部諸侯,不戰而屈人之兵。

亞琛加冕之後,他又利用皇帝的職權,專門劃出一塊土地,將教皇英諾森三世的親弟弟封為領主。結果,就在加冕當年的11月,英諾森三世召開了史上規模空前的“拉特蘭宗教大會”,會上正式確認了腓特烈的皇帝身份。

如此遊刃有餘的人情攻勢,比貪財又殘暴的奧托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對手再強,又怎麼會有勝機呢?在這一點上,腓特烈二世深得其母康斯坦絲之真傳。

不可否認,在腓特烈二世的夾縫崛起中,出身和機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對善於引進和調配資源的人來講,誰又能說,他不會把夾縫化作捷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