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個世紀80年代,英國為什麼要執著於打馬島戰爭?畢竟大英帝國放棄的地方多了去了?

吐蕃國護法國師鳩摩智


馬島戰爭背後有著深刻的政治經濟利益訴求。

馬島,即阿根廷口中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稱之福克斯群島。這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島,距離阿根廷300多海里,距離英國有8000海里遠。

關於這個群島的主權,英國和阿根廷方面一直有爭議。群島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聲稱擁有對該群島的主權。1833年被英國佔領,此後一直處於英國實際統治之下。但阿根廷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

1958年,阿根廷將馬島問題提交到聯合國。

196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該群島屬於殖民地問題。

1966年,英國和阿根廷開始了歸屬問題的談判。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覺得英國是在故意拖延,失去耐心,派軍隊進駐馬島,戰爭爆發。

同年6月,阿根廷戰敗撤軍,英國恢復了對馬島的統治。

以上是馬島爭端的大致過程。

英國選擇戰爭,出於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考慮。

一、被動應戰

談判了十幾年都沒啥進展,阿根廷失去了耐心,決心採用武力佔領馬島。

對於英國來說,馬島在英國治下一百多年,阿根廷的這種行動無疑等於侵略。

應對侵略能怎麼辦呢?在現代國際政治中,一般是先通過外交途徑勸說對方撤兵,然後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只能採用武力驅逐。

當時美國試圖調停,勸說阿根廷撤軍,阿根廷不為所動,因為阿根廷認為談了十幾年了,也沒談出個花兒來,不如直接動手。現在既然搶到手了,當然不能輕易讓出去。

外交勸說無效,那英國也只能動手了。如果不動手,那就顯得英國太軟弱可欺了。

而且美國很明顯是站在英國一邊的。

二、馬島本身的地位問題

最開始英國並不承認馬島是殖民地,馬島上最初沒有人居住,後來的移民也都是英國人,到今天島上居民也不過才3000人。

20世紀60年代,正是反殖民鬥爭的高峰,所以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是有時代背景的。

英國作為老牌殖民帝國,自然成了眾矢之的,馬島被列為殖民地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英國來說,其實它是不想放棄任何殖民地的。放棄只不過是無奈之舉,實力不夠罷了。背後又有美國和蘇聯搗亂。

英國放棄的殖民地,大多是當地人民要求獨立,並且鬥爭的結果。馬島不存在這個問題,上面人數太少,而且屬於自治狀態。島上的居民既享受英國公民的待遇,還不怎麼受管制,何樂而不為。

馬島的戰略地位也非常重要,它靠近南極洲,往東就是麥哲倫海峽,可以控制南大西洋航道。作為一個海洋國家,英國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放棄馬島這個戰略要地。

三、戰爭是英國內政的需要

自從蘇伊士運河丟了以後,英國的衰落趨勢非常明顯。殖民地紛紛獨立,加上石油危機,英國的經濟也在走下坡路。

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在經濟上力行改革,試圖重振英國。但光是經濟改革,並不能喚起英國民眾日益沉淪的意志。

撒切爾夫人覺得只有讓公眾感到受辱,才能刺激到公眾。而戰爭則可以重新凝聚英國民眾,還能改善保守黨無能的形象。

此外,當時在馬島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據說儲藏量是北海油田的十倍。這對於在石油危機受到沉重打擊的英國來說,無疑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各種政治經濟利益訴求決定了英國的選擇。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江蝶夢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阿根廷隊憑藉馬拉多納足以垂名足球史冊的“上帝之手”與“世紀進球”,淘汰了英格蘭隊。賽後,英國抗議馬拉多納的手球,馬拉多納則說:上帝之手,是上帝對英國強佔阿根廷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以下簡稱馬島,如稱福克蘭群島則以英國角度)的懲罰。

馬爾維納斯群島一直是阿根廷人最大的隱痛,而英國則認為福克蘭群島(英國方面的稱呼)本就是屬於英國,阿根廷宣稱福克蘭群島是阿根廷,純屬無理取鬧。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的東南角,距離南美大陸數百公里。馬爾維納斯群島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由大馬爾維納島(英國稱西福克蘭島)、索萊達島(英國稱東福克蘭島)以及一些小島組成。

阿根廷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屬於自己,是因為該群島距離阿根廷太近,而距離英國本土則有1.3萬公里之遙。英國當然不會放棄馬爾維納斯群島,明面上的理由是寸土不讓,暗中還有一個理由。這個理由決定英國不可能放棄福克蘭群島,即使與阿根廷開戰。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爆發了著名的馬島戰爭,英國大獲全勝,繼續控制福克蘭群島。什麼原因呢?很簡單,在英國看來,福克蘭群島距離南極洲相對比較近。
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陸地,其實就是阿根廷與智利共有的火地島,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火地島距離南極洲的南極半島,約800公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要去南極,往往會先到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休整後就近前往南極。但是,烏斯懷亞是阿根廷的,英國顯然不方便加以利用。而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火地島偏東北方向,距離南極半島也不遠。如果英國能控制福克蘭群島,就可以就近前住南極洲。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沒有人定居的大陸,總面積1400多萬平方公里。南極洲雖然無人居住,但卻有著豐富的資源。比如石油、煤、天然氣、鐵、銅,以及數不清的大魚小魚、蝦。
由於南極洲的資源實在太多,各國都想在南極洲狠撈一把。有的國家相對溫和,認為自己有權利在南極洲開採資源;有的國家則胃口大開,直接把南極洲地圖劃得七零八落,你一塊我兩塊,吵得臉紅脖子粗,其中就包括英國。
實際上,英國是歐洲主要殖民強國中,比較早在南極探險的國家。公元1772年,英國就派人登陸南極洲,而四年後,美國才脫離英國脫立。不過,英國在在南極洲進行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考察,一般認為是在1907年,由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率獵人號登陸南極洲。為何呢?這次南極探險是英國官方支持的,給予大量資金。歐內斯特-沙克爾頓不負英國人期望,把英國的米字旗插在南極洲的土地上。

這次長途遠征南極之後,英國意識到位於南美洲東南不遠海域的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對英國的南極戰略具有非同一般的跳板意義。一年後的1908年,英國認為福克蘭群島應該歸屬英國。
英國要的可不只是福克蘭群島,而是包括福克蘭群島在內的南極洲部分地區,包括南佐治亞群島、南桑威奇群島、南奧克尼群島、南設得蘭群島,以及距離福克蘭群島較近的南極半島上的格拉漢姆地。英國對這些地區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福克蘭群島屬地。可見,福克蘭群島對於英國準備控制南極部分地區有多麼的重要。
各國都想在南極洲分一杯羹,最終誰也沒有達到目的。1959年12月1日,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如蘇聯、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簽訂了著名的《南極條約》。條約規定,南極洲不能被各國瓜分,只能用來造福全人類的科學研究。

英國既然簽了約,就要按條約精神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英國把軍隊撤出南緯60°以外。但是,英國還是傾向於不完全放棄對南極洲部分地區的所有權。不管英國以何種形式出現在南極洲,福克蘭群島都是英國前往南極洲重要的戰略跳板,在福克蘭群島不遠處,散落著南桑威奇群島、南奧克尼半島、南設得蘭半島、南喬治亞群島。英國如果放棄福克蘭群島,南設得蘭群島等群島離南極洲大陸更近,不是更方便英國建設“戰略跳板”?
這些群島面積都不小,比如南設得蘭群島面積3600多平方公里,南桑威奇群島面積300多平方公里。但是,這些群島常年冰天雪地,無法建設人類定居點。福克蘭群島就不一樣了,雖然氣候也較為“惡劣”,但福克蘭群島上有一座城市,人口達到2000多。該城,英國稱為斯坦利港,阿根廷則稱阿根廷港。控制福克蘭群島,英國就可以在斯坦利港進行進入南極的準備,而不用看阿根廷的臉色(去烏斯懷亞)。

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態度從來沒有改變:該群島絕對屬於阿根廷。但是,英國卻嘲笑說:有本來就過來拿吧!

地圖帝


福克蘭群島居民大部分為英國人,而且阿根廷行為不亞於日本偷襲珍珠港

福克蘭群島/馬兒維納斯群島歸屬權原本英國與西班牙有爭議,1820年阿根廷在西班牙手中獨立時接手了馬島。然後1833年英國從阿根廷手上奪取,成為英國海外殖民地。但是現在馬島上居民大部分為後來移民過去的英國人,使用英語為主要語言,即使最近幾次公投,都是98%以上支持率留在英國。英國當時跟阿根廷談判中有放棄馬島的打算,但是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以及英國議會的不同意而作罷,所以英國自然也不願意放棄。


但是1982年阿根廷奪取馬島手段是赤裸裸的打英國的臉。當時英國和阿根廷已經就馬島歸屬問題進行多輪談判,但是阿根廷國內經濟政治環境非常惡劣,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為了挽回政治危機採取鋌而走險的軍事冒險。

阿根廷自從1976年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建立極權軍政府。但之後經濟形勢一落千丈,1982年由於大宗農產品價格降低,阿根廷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內通貨膨脹達到130%,GDP下跌5%,國內抗議浪潮此起彼伏,軍政府支持率跌至低谷。
加爾鐵裡採取如此冒險措施後,卻不加強馬島防禦和機場建設,寄希望於美國調解讓英國承認現實,非常可笑和幼稚。

在這種情況下,加爾鐵裡採用突然襲擊的辦法,不宣而戰奪回馬島。試圖轉移矛盾,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挽回國內政治頹勢。但這種行為就是完全赤裸裸的打英國的臉,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幾百年來何曾受到這樣的侮辱?所以英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完全被點燃了。

所以英國議會隨後以全票通過對阿根廷宣戰的提議,可以說加爾鐵裡的行為,已經徹底激怒了英國人。不亞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的羞辱,英國人不戰也要戰。


遠征艦隊返回泰晤士河口時,無數民眾自發駕船歡迎返回的海軍艦隊。


五嶽掩赤城


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總是在某種政治形勢下產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種政治動機引起的”。理解馬島戰爭為什麼會發生其實也必須從這一角度出發。

馬島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其爭議的起源無非是英國人認為馬島是英國人先發現的,而阿根廷人認為馬島是葡萄牙人先發現的,1816年阿根廷獨立時,聲稱繼承了西班牙人對馬島的主權。1832年,英國人又佔領了馬島,從此就誕生了長時間的馬島歸屬談判問題。

需要表明的是,馬島戰爭是由阿根廷主動挑起的,在開戰前兩個月,英阿兩國還在紐約進行著談判,阿根廷加爾鐵裡總統已經準備了“羅薩里奧”軍事計劃,打算武力奪島。加爾鐵裡之所以準備付諸武力解決的根本原因在於:阿根廷當時是軍政府統治,國家經濟疲軟,通貨膨脹嚴重,軍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希望通過一場戰爭提高士氣和轉移目標,更為致命的是英國連續向阿根廷人表達了示弱態度,也造成阿根廷愈發的自信,毫無疑問這時候馬島就成為加爾鐵裡最好的目標。1982年4月2日,加爾鐵裡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馬島戰爭爆發的時候,其實英國是毫無準備的,但阿根廷人沒想到的是,這恰恰是幫了當時英國執政的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撒切爾夫人繼1979年當選首相後,英國經濟持續疲軟,國力凋敝,失業人數翻倍,通貨膨脹嚴重,以至於馬島戰爭爆發時,撒切爾夫人的支持率跌至不到25%,保守黨的支持率更跌到18%。

戰爭爆發時,英國舉國震驚,特別是看到馬島英軍被俘虜的照片時,英國人憤怒了,人們紛紛忘記了英國當時的經濟問題、失業問題,正是那句熟悉的話,“戰爭是轉移國內矛盾的最好手段”,而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果斷的抓住這個扭轉國內政局的最好契機,斷然拒絕了國際社會的調節,毅然決定武力解決,用撒切爾夫人的話來說,馬爾維納斯群島是大英帝國的領土,他不允許被任何人侵犯。

英國皇家海軍以超乎歐洲其他國家預料的高效率、動員力,組建了特混艦隊,遠征八千英里馬島,英國將這次出征命名為“企業行動”(Operation Corporate),74天后奪回了馬島。

雖然馬島戰爭中英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國內經濟更加低迷,但馬島戰爭也喚起了英國人的愛國熱情,爆發出巨大的團結凝聚力,而英國保守黨政府和撒切爾夫人無疑是真正的贏家。

這其實也就是英國為什麼執著打馬島戰爭的根本原因所在。


老李滔滔不絕


主動放棄和武力奪取完全就是兩碼事,如果英國就這麼認輸了,大英帝國的國際形象全毀,以後會被壓得抬不起頭來,因此即使再困難,英國也要用武力將馬島奪回來!

雖然英國大英帝國的光輝已經不在了,但是也不是對邊來個人就能欺負的。在馬島問題上,阿根廷最先還是採取與英國談判的方式解決,但是談判很快就談崩了。這時候阿根廷國內環境矛盾重重,於是用武力奪取了了馬島,並俘虜了島上的駐英士兵,這就是不宣而戰了,如果是談判英國退了還好說,既然已經達到了戰爭的地步,作為強國的英國如果退了,以後世界舞臺就再也沒有英國的落腳點了。

老牌強國也是要尊嚴的,那時候的英國還想著能不能將香港這些地方保下來,如果英國退縮了,那香港會不會被效仿,那裡的敵人比阿根廷更強大,更不好惹!如果英國在戰爭面前退縮了,那麼馬島以後,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英國的話語權了。

英國可是5大常任理事國,那也是世界大國,根本退無可退,只能應戰!


狼煙火燎


因為兩者之間有明顯的不同,英國的殖民地只是用來獲取利益的,而且當時是英國體面的主動退出的,但是馬島則是英國的領土,比殖民地更具有政治意義。

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大為衰減,根本就無力去繼續控制廣大的殖民地,再加上由於之前二戰的影響,這些殖民地都興起了獨立運動,因此英國也順水推舟,體面的退出了這些殖民地,但是依然保持有巨大的影響力。但是馬島就不同了,該島屬於英國領土,馬島上居住的都是英國人,而本國的領土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馬島可不是低一個等級的殖民地,因此對於英國而言馬島自然不可輕易忽視。

而且更重要的是,馬島是被阿根廷武裝奪取的,是徹徹底底的戰爭行為,這是對英國的挑戰,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即使冷戰時期國力大為衰減,但是依然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一個數一數二的大國,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話語權。

如果讓阿根廷這樣的國際小角色直接奪取英國的領土,而英國甚至不派兵還擊,那麼直接損害的是英國的尊嚴和長久利益,所以無論如何都是要擊敗阿根廷,收復失地。


前沿陣地


英國人放棄統治權的地方很多,但注意,都是當地人要求自治並進行了很多政治情願和院外活動的結果。例如印度,就是印度人之前不斷活動,然後又參加二戰為大英流血,大英二戰後讓渡了統治權。馬來西亞也類似。但沒有說直接被某個強權佔了的說法。

也就是說,大英可以放棄統治權,讓該地區自治,但不會說讓你邊上一個強權搶去,不能說你說這個是你的,然後你趁著英國這邊人少就直接霸佔。阿根廷就是這種做法,不打你才怪。

英國人有時候是霸道,但有一點好,英國有很深的封建傳統,做了你的領主,不光要收你錢,還要對你安全負責。現在馬島的人就被外力侵犯了,英國人必須要出面維護他們安全。

英國除了在美國是被趕出去的(美國和英國就不算外人,理論上來說華盛頓等人確實是背叛了英王),其他地方都是英國人和當地政治勢力達成某些協議後撤出的,並且撤出前把該自己做的事都做了。在印度,讓他們各自按照各自的習俗自治,搞了個印巴分治。在馬來西亞,也是幫當地人幾經波折建立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政治實體,甚至還幫他們排共,沒讓當地人落入高麗和越南的處境。

總的來說,英國人算比較負責的主子。當然現代人不喜歡主子,喜歡人人平等,但在有主子的年代,還是有個負責任的主子比較好。


加密貨幣百曉生


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面積1.2萬平方公里,周邊漁產豐富,大陸架富含油氣,它距阿根廷本土400公里,離英倫三島1.3萬公里,16、17世紀先後被英國、荷蘭、法國等探險家“發現”並登陸,法、英都曾設立居民點,西班牙從18世紀後期控制該島,阿根廷獨立後宣佈對其擁有主權,1833年英國趕走阿根廷人後在島上駐軍,阿根廷從未放棄對其主權訴求。

一戰之後,大英帝國國土面積達3367萬平方公里(本土僅24.4萬),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2.5%,人口的1/4。在英國看來,福克蘭是其發現的“無主地”,當時當地並無土著,這與殖民地有根本區別。1979年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經濟上採納供應學派和貨幣主義政策主張,大力推行私有化。1982年贏下福克蘭群島之戰,使英國在整個80年代重拾國威與尊嚴。


ruixuezhaofeng


首先,當時馬島屬於英屬地,並且駐兵宣稱擁有主權,阿根廷趁英國撤軍,馬島英軍數量極少,根本無力抵抗!主權被侵佔這是英國看來保家衛國的戰役!

第二英國已然從日不落帝國落魄,但是其在世界上依然保留不少殖民地,假如馬島不奪回,會引起連鎖反應!比如中國‘香港’!

3.尊嚴,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被人欺負,臉上終究掛不住,還好幾個‘老朋友’都支持那就打吧!

4.馬島資源豐富,對於英國這個島國來說,無疑是更加不能放棄的!

5.阿根廷軍事力量不強,尤其海空軍力量,這與香港不同陸地上不去!


溫故而志新


1.正因為大多數殖民地都得到獨立,英國的國力日漸衰退,所以更需要保住馬島。

2.相比起阿根廷,英國雖然比不上美蘇那也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大英帝國雖然沒落了,但也不是你一個三流之輩來欺負的。

3.面對阿根廷的咄咄逼人,當年撒切爾身邊的人曾跟她說,如果英國再退縮,那麼馬島以後,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人再會聽英國任何一句話。所以說,如果英國還想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做大國,就不能再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