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說一說“長譯”和“上譯”

說一說“長譯”和“上譯”


編者按:影迷聊起了譯製片話題,各抒己見精彩紛呈。現摘錄若干,拋磚引玉------


A: 你說配音世界是以上譯為主,那是你個人的看法,中國的譯製片最早就是長影前身東影譯製的,由於配音任務多因而在長影內部又成立了長春譯製廠,我也不是說配音界是以長譯為主,那同樣也不正確的,但長譯的確是開了中國譯製片的先河,連上譯的有的演員童自榮都承認長譯的向雋殊是其配音前輩,配音任務少的也就是北影,因而沒有另行建立譯製廠,總之配音世界,長譯上譯勢均力敵,各佔半壁江山,北影能分一杯羹,八一後來也可說有一席之地。


B: 恐怕不是我的什麼個人看法哦!上譯廠代表了中國配音藝術的最高水準,這是公認的事實。長影廠也有不少精品(我很喜歡的向雋殊就是長影的),包括八一廠、央視、廣東話劇演員為主的配音群體,包括姚錫娟、柏崇新、簡肇強等,都有精品呈現,但最強音,仍是上譯。這沒什麼可說的。看看這次央6選出的40年40部懷舊經典譯製片吧,上譯廠的佔比多少。配音的確是長影開先河,上譯廠前身就是長影幫助建立起來的,但集大成和成大美,確是上譯。


C: @B 青出於藍勝於藍!


D: 上譯文革後優秀作品佔比多一些,長影上譯配音水平不相上下各有風格。


A: 上譯佔了歐美片的便宜。


B; @C 的確如此。長影或其他譯製團體與上譯廠地位是無法可比的。


A: 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歐美片進來,被人為地數量居多地給予了上譯,比重大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總有人認為長譯更適合配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


B: 上譯廠在改革開放前就譯配了大量內參片 其中就有邱嶽峰 李梓 孫道臨的代表了中國譯製片最高水準的配音電影。


E: 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上譯配了可不少。


A: 那是電影局的事,上譯配的再多,能稱上配音經典的不多。


E: 我也覺得,相對而言,上譯的水準更高一點,因為他們人才搭配的比較齊全和多樣化,所選演員也更適合片子中的角色。相對長影這方面有欠缺,比如向雋殊老師,從少女到少婦,大部分女性角色她都包了,有些角色其實不是很適合她的。而且長譯很多優秀的女性聲音,並沒有完全發揮其特點。


D: 長影文革後配音風格也有所轉變,像《蝴蝶夢》《永恆的愛情》《摩羯星一號》《典子》《獨立與死亡》《特殊的戰爭》《神秘的黃玫瑰》《人證》《無名英雄》《女奴》《舞臺生涯》《一個國王在紐約》《阿西門的街》《推上斷頭臺》《陰謀的代價》《柳生家族的陰謀》《羅馬假日》《弗蘭西斯》《臨時工》《戰地浪漫曲》《兩個人的車站》《僅有愛情是不夠的》《寅次郎的故事》《一個警官的控訴》《誘拐報道》《海盜女王》《哈里之戰》《創奇者》《我的好朋友》《橫衝直撞》《月夜》等等風格種類齊全,觀眾看了也印象深刻,影響力也不亞於其他譯製片


E; 這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沒關係,只要角色和聲音貼合,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片子都會是配音經典。


D: 南斯拉夫影片長影配的就很出彩,無論是夜襲機場,南方鐵路之戰,黎明前到達,還是蘇傑斯卡戰役,你好出租車,二十六個畫面的佔領.。這個可以對比,縮小包圍圈,炙熱的愛情,開往克拉列沃的火車都是上海的,影響力總體是不如長影配的。


A: 太正確了!


B: @A 暈!配音界最高峰,《簡愛》、《哈姆雷特》全是上譯的好吧。


E:即使像羅馬假日,人證這些所謂資本主義國家電影,長譯一樣很出彩。


D; 一個電影整體水平高低還要看影片本身質量。王子復仇記當然配的好,同期的靜靜的頓河也非常棒。警察與小偷配的真好,百萬英鎊也不差。


------


辯論還在繼續,朋友您以為如何呢?請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