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四川納溪:小條粉做出大產業

12月8日,冬寒料峭,冷風蕭殺。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納溪區打古鎮松林村村民遊昌勤的農家小院天剛亮就熱鬧起來,臨時搭建的露天灶臺上沸水翻滾,一根根晶瑩剔透的粉條熱鍋中撈出,均勻地涼曬在竹竿上,10來個村民圍著灶臺忙而有序,有說有笑。遊昌勤說,這是他今年生產的第一批手功苕粉,在接下來的兩三天時間,他將組織人手把今年的1000多公斤苕粉生產出來,搶早投向市場賣個好價錢。

每年12月份以後,納溪區打古鎮手工苕粉生產便進入高峰期,村民把土地裡的紅薯挖出洗淨加工成澱粉,然後再通過互助換工形式抱團生產粉條。眼下,打古鎮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後都涼著雪白苕粉,農家小院粉香四溢。生產、出售苕粉,成為村民當前的頭等大事。

四川纳溪:小条粉做出大产业

十二道工序,千年技藝造就舌尖美味

“村裡人從事苕粉生產歷史悠久,以前一到冬天,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苕粉。”今年70歲的蔣良國是打古鎮松林村歲數最大苕製作師傅,在他20歲時就從瀘縣朝河鎮一手工苕粉製作師傅那裡學到了這門手藝,生產手功苕粉,蔣良國一干就是50年。

據資料介紹,手工苕粉始於唐宋時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當時主要作為征戰士兵的攜帶軍糧。古代無論是朝廷命官,還是戎邊將士,不管是商旅還是貧家百姓,四季常食的菜品中,苕粉成為居家度日、婚壽宴席的必上美食。

“生產優質的手功苕粉要經過泉水清洗紅苕、切片石磨成漿、麻布泉水過濾、吸乾澱粉水分、澱粉打欠、生熟澱粉揉和、鐵鍋沸水100℃、木漏瓢打粉入鍋、長筷撈粉入清水、竹杆涼曬24小時、人工分理粉線、整理包裝等十二道工序。”蔣良國說,每道工序都不敢馬虎。因工序多、技藝精,全是手上功夫活,後來大家都把人工加工生產的苕粉叫作“手功苕粉”。

“手功苕粉的原材料就只是水和紅苕。”從入道以來,蔣良國始終保持著傳統的做法和最簡樸的用料。三年前,他和幾個手功苕粉生產大戶一起進行生產技術改良,用紅薯澱粉漿水代替洗潔精除粘度,讓苕粉更加綠色生態。

巧打生態牌,打造當地最大苕粉村

隨著鄉村旅遊興起和人們對生態食品青睞,打古鎮手工苕粉蘊藏的商機也凸顯出來,不少村民把增收致富的目標轉向手功苕粉生產,打古鎮松林村李亞平、趙小林夫婦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種紅薯大多數都是用於餵豬,經濟價值很低。”聽說家鄉大力發展手功苕粉產業,10年前,李亞平、趙小林夫婦放棄廣東一製衣廠工作,返鄉流轉土地種植紅薯,在家裡辦起了苕粉加工作坊,僱用師傅指導生產苕粉。當年,李亞平夫婦生產手功苕粉1500多公斤,直接經濟收入達3萬元。經過幾年的發展,李亞平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每年苕粉生產量上萬公斤,收入近20萬元。 為了讓優質生態苕粉賣出好價錢,李亞平又在規模、品牌和效益做文章。他聯鄰村幾十個紅苕種植大戶,在當地黨委、政府鎮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普照山手功苕粉專業合作社,為打古手功苕粉註冊了“普照山”牌商標。2013年,普照山手功苕粉傳統制作工藝被列入瀘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普照山手功苕粉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四川省示範合作社。品牌上身,價格倍增。從2012年起,打古手功苕粉批發價也從此前的10—12元/公斤賣到了30元/公斤。”“目前,村裡的手工苕粉不僅暢銷納溪、瀘州周邊市場,還賣往成都、貴陽、上海、北京等城市。”打古鎮松林村黨支部書記王小剛說,今年松林村手功苕粉產量預計近20萬斤,產值達300萬元是當地有名的苕粉產業村,手工苕粉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增收主要產業。

四川纳溪:小条粉做出大产业

苕粉產業 挺起村民脫貧增收大梁

12月5日,走進納溪區打古鎮興蓮村12組苕粉生產大戶唐光亮的苕粉加工作坊,彷彿走進了銀色世界,一排排晶瑩剔透的粉條在微風下搖曳,一缸缸雪白的紅薯澱粉在陽光散發銀光,空氣中帶著濃濃的苕粉清香……

“今年第一批苕粉已涼曬風乾,正在打包封箱出售。”近段時間,唐光亮成了大忙人,趕製苕粉、接收訂單、裝箱打包、運貨出售,硬是忙不過來。五前年,唐光亮瞄準商機,投資10萬元在公路邊建了標準化苕粉加工作坊,除了自己流轉土地種植紅薯加工外,還收購周邊村民種植的紅薯作原料。今年唐光亮的苕粉產量預計可達1.5萬公斤,預計直接經濟收入近30萬元,同時還帶動30餘戶周邊村民就業。“紅薯挖出來就可以賣錢,在加工作坊打工不僅掙錢,還能照顧家人。”興蓮村11組脫貧戶胡德英農閒時到唐光亮苕粉工作坊打工,每天收入100元以上。

“村裡近400戶村民都在從事苕粉加工,多的上萬公斤,少的兩三百公斤,今年全村苕粉產量預計在15萬公斤,按每30元/公斤計算,僅苕粉產業村民可增收400多萬元。”興蓮村黨支部書記魏青雲說,村“兩委”幫助村民註冊申請手功苕粉商標,並通過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幫助村民出售苕粉,讓村民的苕粉在村裡就能賣上好價錢。村民袁金坪2014年脫貧後一直堅持種紅薯生產苕粉,每年加工苕600多公斤,收入近兩萬元。農閒她還到城裡一裝修公司打工,每月還可以掙兩三千元,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四川纳溪:小条粉做出大产业

圖為四川省納溪區打古鎮興蓮村村民朱小榮在涼曬苕粉。

“目前全鎮從事苕粉生產農戶近1500戶,苕粉產業達100萬公斤,主要分佈在松林、興蓮、杜家等村,不僅傳承了這項千年技藝,還發展壯大成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納溪區打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姚正表示,打古鎮黨委、政府將大力傳承和發展壯手功苕粉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金其雲 馬光焱 本報記者 戚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