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每座城市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經過歲月沉澱,深深嵌入了城市的脈搏之中,而圖書館就成為一座城市人文、歷史的最好承載點。那麼,咱新鄉的

河朔圖書館,都有哪些讓人直呼“厲害了”的歷史呢?估計連很多老新鄉人都未必知道。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回顧河朔圖書館的發展歷程,讓邁入歲月長河裡的記憶碎片,再一次重現。

前言

周恩來到這裡開過會;

楊廷寶親自設計的建築;

大藏經孤本曾藏書於此;

她的落成被當時最牛的《申報》宣傳報道…..

這個地方就是咱新鄉的河朔圖書館!

↓↓↓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啟民智 興教育 建書館

咱們先從名字說起吧。“河朔圖書館”是時任新鄉縣長唐肯取的名字。 “朔”是北方的意思,“河朔”可以狹義的理解為衛河之北,也泛指黃河以北,就是河南的豫北以及河北的邯鄲等地。

出生於江蘇武進一個書香世家的唐肯,早年留學日本。1933年,唐肯調任河南省第四行政區新鄉專員公署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和新鄉縣長。看到河南教育落後,唐肯在新鄉大興教育之風,決定在新鄉建一座規模較大的圖書館。

此前,新鄉已有了一座圖書館。

1928年3月,新鄉縣警備司令陳連富奉馮玉祥命令,把破獲北關賭局一案的罰款用於修建“中山圖書館”。但是,這座圖書館規模不大,房屋僅有20多間,徵集、採購圖書上萬冊。

1933年,新鄉士紳郭仲隗、楊一峰、張天放等又倡議修建河朔圖書館,並會同本省黨政軍各界名流陳泮嶺、馬元材、張居午、王星洲、方其道、齊真如、張靜愚、張伯英、劉靜華等共同發起,於1932年2月15日成立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由新鄉專員公署兼新鄉縣縣長唐肯任委員長。籌備處設在中山圖書館內,由館長楊耀武任籌備處主任,具體主持籌備工作。委員會下分設募捐、徵書、建築3個委員會,聘用職員5人,分別負責總務、圖書、推廣等具體事物。全體籌備工作分5期進行,計劃7年完成。原中山圖書館改為河朔圖書館第一分館。

建館資金靠社會各界熱心捐助。由張伯英、郭燕生(郭仲隗)、張天放、王晏卿等利用他們的社會影響,向社會各界發起募捐。此外還採用彩票辦法,向新鄉專屬所屬各縣推銷認購,凡中獎者,動員將其所得獎金拿出贊助河朔圖書館。募捐進行極為順利,實收捐款連同利息在內計四萬六千餘元銀幣。為修建河朔圖書館捐贈鉅款者,工商界由焦作中原公司、新鄉同和裕銀號、通豐麵粉公司、河南農工銀行、六河溝煤礦公司;軍政界有劉徑扶、齊真如、張靜愚、劉亞雪、張伯英等。此外地方一些知名人士也為修建河朔圖書館捐助了鉅款。

在所轄各縣採用募捐、搖彩票等辦法,籌集銀幣46000元,在新鄉縣城購地作為館址。1934年動工。

1935年8月,建築面積達1740平方米的河朔圖書館竣工。圖書館建成後,國民黨新鄉專員唐肯為董事長,第一任館長由新鄉專署民眾教育館長楊耀武兼任。

據《河南政治》第七卷第二期載: “新建總館地址在車站與城內中間衛河邊上,該地四面環河,呈洲形,有地50餘畝,頗擅風景之勝,交通之便。館舍為宮殿式樓房,系由天津基泰工程公司設計,內有大閱覽室、新聞雜誌社、文物陳列室、演講室及其他辦公室,同時可容納300餘人閱覽……”

當時它的落成還登上了《申報》,那陣勢和轟動程度就相當於咱新鄉博物院開館上了“澎湃新聞”。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建築大師楊廷寶佳作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建築

最初河朔圖書館原設計為工字大樓,分兩期施工,因戰亂、資金等問題,未能按原設計完工,

現館址為第一期

“河朔圖書館”是一座頗具明清風韻的殿堂式建築。由三層四角攢尖頂式的主樓和左右兩層單簷歇山頂式的配樓組成,脊飾為清宮式做法。主樓主廳三層,次廳二層,錯落有致;配樓兩側牆外各有一個寬敞的陽臺,由漢白玉欄杆環繞,顯得渾厚典雅,挺拔俊秀。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當時,因衛河河道在圖書館前有兩個急轉彎,百噸貨船經此處時須把貨船解體才能通過,因此,唐肯下令在圖書館北面把河道取直,現衛河公園內的土丘就是用 1934 年挖河道的河土堆積而成的。

河朔圖書館的設計出自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之手,堪稱楊廷寶中年時期的佳作。

楊廷寶是誰?建築界當時有“南楊北梁”之說,“梁”是梁思成,楊就是咱們這位“楊廷寶”。新中國成立後,楊廷寶參與設計了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圖書館等重要建築。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1921年至1924年,祖籍河南南陽的楊廷寶,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

1927年,楊廷寶回國不久,就被請到中國近代成立較早的中資建築公司——天津基泰工程公司工作。新鄉河朔圖書館就是天津基泰工程公司承建的。

在河朔圖書館,中西建築設計理論、技藝,相互滲透、融會貫通,體現了當時的文化潮流、科學技術和時代精神。

河朔圖書館的建築質量,也讓人稱絕,至今依然堅固如初,沒有對其進行過大修。

2008年5月份,新鄉市群藝館自籌資金,招標古建築施工單位,對其進行了彩繪,使河朔圖書館重現昔日風貌。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因其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一批孤本罕天下

河朔圖書館的首批圖書,是唐肯向各地文化界的朋友募集來的,有幾十柳條箱。後來的河朔圖書館,有工作人員數十人,藏書5萬冊。當時還建有巡迴文庫,以鄉鎮小學為對象開展借閱活動,每月巡迴一次。

1938年2月,新鄉淪陷前夕,河朔圖書館館長楊耀武將珍貴圖書3萬餘冊,分裝70箱,運往信陽師範學校,後又隨信陽師範學校轉運潢川。可惜的是,途中書籍全部散失。日軍侵佔新鄉後,將河朔圖書館佔為兵營,殘存圖書損毀殆盡。

1949年5月,新鄉和平解放,9月建立平原省,平原省政府駐新鄉市。1949年10月,河朔圖書館更名為“平原省圖書館”,這是解放後新鄉市唯一的圖書館,集中了原太行行署和冀魯豫行署的藏書以及河朔圖書館的藏書。

平原省雖然只存在短短的3年,但當時的平原省圖書館,卻收藏了一批珍貴書籍,其中不乏稀世孤本,這也奠定了今日新鄉市圖書館的地位。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始建於1557年的浚縣天寧寺藏經閣,原存6053卷南藏經,經本長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用潔白竹紙裱裝,為毛筆抄寫與木板印刷混合版本。400餘年間,保存完好。1949年,平原省將這些經書,收藏於平原省圖書館,今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現在,新鄉市圖書館有各類藏書80多萬冊,在館藏5萬餘冊古籍中,列入善本的就有1000餘種,其中117種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收錄。

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軍事調停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三人組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河朔圖書館還見證了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軍事三人小組”在此召開軍事調停會議的歷史一幕。

l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堅持了8年的抗日戰爭,終於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而勝利結束。中國共產黨人希望把中國建成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卻積極準備內戰。貌似公允的美國,表面上要對國共調解,實際上卻偏袒蔣方,派馬歇爾為總統特使來華。

1946年元月,國民黨和共產黨發佈停戰令,共產黨方面代表是周恩來,國民黨方面是張治中,組成“三人小組”。

為了迎接軍事三人小組的到來,3月3日清晨,從國民黨第三十一集團軍司令部駐地的河朔圖書館到飛機場,沿途被國民黨軍隊戒嚴。3月3日上午10時許,周恩來、張治中和馬歇爾三人乘坐飛機來到新鄉,抵達河朔圖書館後立即舉行了會議。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以前,河朔圖書館舊址門前的廣場上矗立著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三人的雕像。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拍攝:李焜章

群眾藝術發揮新生命力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今生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1949年10月,在河朔圖書館原址上建立了“平原省圖書館”。1950年9月,開放了閱覽室。1951年5月,開放了借書處。從1938年河朔圖書館閉館後,中斷了13年之久的新鄉市公共圖書館又重新開放。

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建制撤銷,平原省圖書館改名為“新鄉市人民圖書館”。1973年稱為“新鄉市圖書館”。

周恩來到訪、《申報》報道,新鄉河朔圖書館比你想象中還牛!

供圖:新鄉市群藝館

2001年6月,新鄉市圖書館遷至16層樓高的新圖書館,原址劃歸新鄉市群眾藝術館使用至今,一樓辦公,二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和書法作品展廳。

70多年過去了,散發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河朔圖書館,就這樣孤傲地矗立在衛河河畔。

【結語】

70多年前的河朔圖書館,儼然成了牧野大地的一座文脈聖地。一個個身穿長衫的男女,坐在閱覽室的長凳上,手不釋卷。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這裡的書籍點亮了他們的人生。

如今,踏著紅色的木地板拾級而上,置身於偌大的展廳內,一種滄桑久遠的氣息撲面而來。館內紅色的木地板、寬大的木窗,以及雕樑畫棟般的構件,展現著河朔圖書館的過往風華。從展廳裡飄逸出的淡淡墨香,又無不深含人文底蘊。

新時代,這座充滿歷史感的老建築已被打造為一個集群眾文化生活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公園向公眾開放,在城市生活中發揮著新的生命力,以嶄新、多元的形式傳遞著文化火種。新新鄉,必定會擦亮它的“前世”,照亮它的“今生”,讓這座優秀歷史建築在新時期發揮更大作用。

【資料來源】新鄉市群藝館 東方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