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銀行、證券、基金和保險哪個在未來發展會吃力?

新章網絡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亞洲最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榮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一,金融的主要組成。


金融行業的範圍很廣,包括很多子行業,主要組成是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行業,這四個子行業佔據整個金融行業70%的份額。

二,四個行業的發展分析。


1,保險行業。


保險行業,最早開放,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金融子行業。認識一些保險公司的朋友,他們具備很好的競爭意識,對自我管理和要求很高,大部分保險從業人員都是樂觀和積極的人群。特別是壽險強於產險,壽險行業有著強大的培訓能力,激勵體系到位。


2,證券業和基金業。


證券業和基金業,都是一個子行業,發展情況類似。目前證券業正在加速開放,外資機構可以單獨設立控股的證券公司,對證券業形成壓力。保險行業,已經開放很多年,證券業是剛剛開放。


3,銀行業。


銀行業由於被高度管制,這是金融風險最大的子行業,所以銀行業在過去的競爭不激烈。銀行的從業人員,還是比較舒服,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銀行依靠貸款資源,拉動其它業務的收入和增長,這種模式將面臨考驗。

三,誰在未來最吃力?


根據我在上面的分析,毫無疑問,未來最吃力的金融行業是銀行。銀行業的資源優勢,將不再存在,經濟發展融資將逐步依靠股票市場的直接融資,對銀行融資的需求將明顯下降。


同時,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趨勢,也將縮小銀行存款和貸款的利潤,給銀行造成業績壓力。我們看到銀行股的2017年年報,所有銀行的業績都進入低速增長階段,有的銀行業績還出現下滑。


四,銀行與人生。


人生之中,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無法離開銀行,存款在銀行,理財在銀行,貸款在銀行。不過,經過這些年的移動互聯網發展,我們已經開始遠離銀行。馬雲說過的話,正在變為現實,馬雲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銀行、證券、基金、保險這四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都不會吃力,只能說增速沒有高新行業成長性那麼高,現如今這些板塊的發展已然很成熟,穩步增長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這就要求這些行業中的企業不出現違規操作的跡象,如果出現了違規跡象也就存在“風險”。

如果給四個行業進行排名的話:保險>證券>基金>銀行。可能很多投資者會反向排列,這個不做評價,畢竟相差的幅度並不是很大,只是自己的觀點。為什麼這麼排列?在我國現在保險的發展程度在社保、醫保和車險這三類,而險情險、人保險等其他類的險種仍存在很大的空間,小夥伴們如果10個人在一起,除了社保、醫保外其他的險種甚至只能達到10%,存在更大的空間。

證券與基金可以劃到一個類型裡去,基金髮展的規模越大,那麼證券的發展也就越大,成正比。在發達國家持有基金、證券的比例比我國超過很多,我國大約10%-20%之間,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這個發展空間需要逐步認知才能擴大,而並不是一時間的“飛躍”。

至於銀行嘛,每個人都會存錢,就看其自身的理財能力是否存在“飛躍”程度。所以銀行業的發展瓶頸很大,穩步上升存在空間。

保險的認知逐漸的深入,並且貼合人的需求,所以在未來但不斷的深化認知,也會存在更多的人購買保險,甚至是保險理財產品,這存在很大的開發程度。所以從四個行業內排在首位。而證券、基金存在挖掘的潛力,而銀行的潛力被挖掘的已經很完善了,可開發程度並不大。所以將其分別排列在二三位。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厚金說


看到其它答案覺得好笑,竟然講銀行最吃力。都是外行人,憑想象猜答案,完全沒有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問題中的四項金融業務,後面三項全部都要依託銀行渠道,證券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銷售產品,全部都是主要客戶來自銀行。

論抗風險能力,銀行最強。其次保險,基金和證券抗風險能力最弱。

論資產,2017年末,銀行總資產252萬億。

2017年底,保險業總資產16.75萬億。

2017年末,公募基金極其管理的機構、私募基金管理的業務總規模53.6萬億。

2017年底,證券公司總資產不到6萬億。整個A股市值才56萬億。

後面三者加起來,都不到銀行一半的規模。

工行一家賺的利潤,差不多是後面三個行業全行業的利潤。銀行活的很吃力嗎?

最吃力的是基金。公募基金現在的模式,競爭力不行,容易被淘汰,躺著吃管理費的日子不會長久。證券行業不管怎樣,總有佣金收入,市場蕭條可以裁員,交易總是存在的,只是額度差別。

銀行是保險和基金生存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


西格瑪的化學


1、業務模式單一

銀行的盈利點來源於理財和貸款,可以簡單理解為【代客理財】和【賺取利率差額】。

在代客理財這塊,銀行是比較保守的,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這也是它的立足點,可以吸引保守型和穩健型的投資者,但門檻高,一般5萬起;在賺取利率差額這塊,也是比較保守的,只願意和信用佳、還款能力好的人/企業合作,當然這也是銀行的立足點和優勢之一。

問題是這兩類業務的瓶頸越來越大了,前者有信託、私募與之競爭,高淨值客戶可以有更優的選擇;後者有P2P與之較勁,雖然貸款利率高,但客源廣、門檻低,如此一來,銀行的兩大盈利點都有比較大的威脅。

除此以外,還有互聯網民營銀行的威脅,就是民間資本參與開設的銀行,都是獲得銀監會的牌照的,比如我們常接觸網商銀行、微眾銀行這些。

目前獲批的民營銀行有17家,其中打出“互聯網民營銀行”旗號的有8家,看圖↓

互聯網民營銀行同樣主營貸款和理財功能,但門檻比傳統銀行低得多。

2、合作模式單一

源於銀行的高冷,馬雲放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結果馬雲做到了。

由余額寶牽頭的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理財的衝擊非常大,原先缺乏投資渠道的中國平民,有了更多更方便更親民的投資方式,銀行理財的吸引力就呈瀑布式下降。所以在代客理財這塊,銀行還要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威脅。

銀行被逼著要去改變了,先是自己搞手機銀行,但業務模式沒變;後來搞直銷銀行,但推廣不給力、業務模式也沒變,流量比互聯網銀行低得多,知道的人也不多;清楚流量的重要性後,接著尋求與BATJ等流量巨頭合作,也不過雷聲大雨點小,大半年過去了一點進展都沒有......

說到底,還是高冷!眼下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券商的產品都爭著降低利潤入駐螞蟻金服、理財通、京東金融等,銀行的想法卻是“以我為主”,差一點也得“平分秋色”,結果到現在都沒成果,也沒話好說了。

3、員工可替代性強

銀行員工的日子是挺不容易的,雖然說升到了“經理”位置,但還是要講業績。多多面試了好幾個從銀行出來的人,多為工作兩三年剛做經理不久的年輕人,離職的原因無外乎:工作枯燥、晉升空間少、行業前景不明朗......如果年紀大倒沒所謂,安安穩穩地過下去,不過年輕人想要追求的更多,而且看得更遠,想想每天被“銀行的日子不好過了”這樣的消息衝擊,誰還能淡定?

而事實上傳統銀行過去以線下工作為主,網點多、範圍廣是它的優勢,如今年輕一代去一年可能就只去一兩次銀行網點,互聯網給大家帶來了便利,距離已經不再是問題,而銀行過去養了那麼多人,現在飽和了,還被超標了,不得不關閉網點、選擇人工智能等設施來替代原有的員工,如此一來,整個銀行業在外界看來就是變蕭條了。

正因為業務單一導致利潤少,合作模式死板導致轉型不順,員工可替代性強導致信心不足......如果不是還有老一輩和國家在撐腰,這日子真的不好過。但如果不再主動謀求改變,將來的日子可能會更吃力。


多多說錢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應該是銀行在未來發展中會感到更吃力。

因為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受到的衝擊將越來越大:首先,存款利率即將全面市場化,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將大幅上升,會在很大程度上侵蝕經營利潤,這也是銀行進入微利經營時代的開始,也宣告了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其次,目前國內外經濟運行環境並不理想,經濟一直處於低迷下滑狀態,而且國內信用環境也不理想,使實體經濟發展處於不利狀態,這一切都對依賴貸款為生的傳統銀行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既會導致實體經濟信貸違約風險加大,也會使銀行收息能力下降,影響經營利潤。

再次,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衝擊較大,互聯網金融已滲透到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雖然傳統銀行也可加快轉型、引入互聯網技術開展中間業務,但市場的佔有能力和瓜分能力已遠不及互聯網金融,這也正應驗了馬雲先生的一句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目前這句話正在得到應驗,銀行傳統的經營優勢正在喪失,江湖獨大地位受到挑戰和憾動。

第四,隨著智能科技發展,無人銀行將誕生,這對當前擁有龐大員工群的銀行來說,將有大量崗位被智能機器人代替,銀行將有大量員工面臨下崗再就業可能,銀行的飯碗已由過去的金飯碗變成了現在的鐵飯碗,還正將變成未來的泥飯碗。

最後,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或監管的成熟,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的範圍日益拓寬,企業直接融資的能力也不斷提高,將來通過資本市場融通資金所佔的比重不斷擴大,傳統銀行間接融資將會受到冷落,在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也將出現大幅下滑,傳統銀行來自企業的大頭利潤也將不復存在,這可能是傳統銀行最為致命的一環。

而證券、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經營組織,隨著人們投資理財意識增強,給民眾提高了更多豐富的投資理財渠道,這些金融行業還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繁榮。


開偉觀察


我國金融業將來的方向是混業經營,就是一個企業有很多金融牌照。

就這幾個方面來說,作為銀行暫時是困難的,它的賺錢方向已經不多,但是它又是實力最大的,如果想混業經營,恐怕無任何困難。基金相比則困難了,它是實力最小的,混業,對它來說幾乎沒有機會。

作為個人,如果考慮金融業作為職業方向,那麼我認為銀行的空間最小,因為行業不是新興的,而且人才濟濟,競爭激烈。早點進入投資領域更好,就是證券或基金。將來我國需要大量的投資業務,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都需要有投資經驗的人才。


海螺008


銀行本來應該是在未來最吃力的,但是現在支付寶受限,微信理財通的功能不完善情況下,銀行業的危機暫除。

證券隨著券商們的費用率降低到萬三之後,日子也越發的不好過,現在東北某些小城市的券商還在用千三的過日子,一輪熊市過後,千三的客戶幾乎都消失了,所以是的,證券的未來發展會吃力。

基金未來應該會比券商還吃力,因為新一代們的理財能力和水平已經大大提高,我接觸的很多90後入場炒股的年輕人不相信基金能力,更相信自己的實力,買基金的老股民也被教育的都去買了貨幣基金,所以是的,偏股型基金未來會發展吃力。

保險即有政策推動,又有市場需求。保險才剛剛起步,未來車險、醫療保險、教育保險、種植業養殖業保險都會越來越全面,所以保險發展應該不會很難。


伊春老股民


根據個人這些年工作經驗看來,銀行業發展如果不改革,只是依託國家對金融行業的管控,不進行自身的改革,會越來越艱難,畢竟現在民營銀行越來越多,而且民營銀行對於改革步伐加大,看看現在四大行的基層員工工資待遇還像以前那樣爽麼?畢竟現在客戶的選擇眾多,儲蓄不一定非得到銀行,支付寶這類的理財產品很多,既可以儲蓄也可以增值,何樂而不為?

證券基金在中國是發展不平衡的,國外直接稱呼為投機銀行,中國的股市沒有完全放開,所以對於券商基金來說,道路漫長,基本上都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證券基金行業發展隨著國家開放外資牌照,競爭越加激烈,但是越開放,越有利於這個行業的發展前進!

保險行業,以前名聲很臭,現在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對於保險的態度也在改變。國家對商業保險的提倡可以在新聞聯播或國家重要會議中體現。雖然整體霸王條款比較多,但是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不過如果做這行就要做到準備好接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畢竟對於保險想法改變不是一時就能改變的。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看法,謝謝


緣木求魚的豬


金融4大領域中,銀行在未來的發展最吃力。主要從三方面解說一下:

  1、業務模式單一

  2、合作模式單一

  馬雲曾放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結果馬雲做到了。

  3、員工可替代性強

  正因為業務單一導致利潤少,合作模式死板導致轉型不順,員工可替代性強導致信心不足......如果不是還有老一輩和國家在撐腰,這日子真的不好過。但如果不再主動謀求改變,將來的日子可能會更吃力。

  事實上傳統銀行過去以線下工作為主,網點多、範圍廣是它的優勢,如今年輕一代去一年可能就只去一兩次銀行網點,互聯網給大家帶來了便利,距離已經不再是問題。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可關注拓天速貸!


曦光生活家


1、按照體量來講,銀行體量最大,發展空間是和經濟發展一致的,要取得超常規發展,基本沒戲;

2、券商也面臨外國券商挑戰,日子也不會好過;

3、資產管理行業將出現分化,體制機制不變化,公募基金將舉步維艱

4、保險業滲透率還會逐步提升,未來空間最廣闊;

以上四個行業發展排序是保險、基金、券商、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