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以色列:“創業之國”的啟示與機會!

小海按:提及以色列,我們所想到的是:一個“彈丸”小國。在這個國土面積比北京還小、人口不足900萬人的地方,土地貧瘠、戰火環伺。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想到:發達的創新技術、對知識的尊重。那以色列在創業創新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今天就跟小海一起來了解下吧!

以色列在創業創新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這幾組數據告訴你答案: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最近,以色列本土的企業Fiverr上市了。它的創始人Micha Kaufman在經濟轉型、全球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大趨勢下,將“全球採購人才”的想法付諸實踐,企業和客戶資源將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通過各自技能換取收入,實現財務獨立。於是在2009年,“Fiverr”應運而生,目前Fiverr網站已經是全美前100 最受歡迎網站之一,全球排名前150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類似Fiverr的優秀以色列企業比比皆是,我們又能從中學習到哪些成功的經驗

以色列的科技創新優勢

自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一直將科技作為立國之本,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以色列科技對GDP的貢獻率在90%以上,在信息通訊、計算機、高端裝備、半導體、材料、環保、可再生能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軍工等高附加值領域均保持了世界領先的創新優勢,是全球高新技術重要來源地之一,其經驗足以值得我們深刻地研究與借鑑。

重視教育與科研

對科研領域的重視。以色列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超過中、美兩國,位列全球最高,給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技術和專業人才。以色列人口僅佔世界的0.3%,諾貝爾獎得主卻佔世界的22%,每萬人中有135個科學家及工程師,超過美國的85人,比例居世界第一。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2012-2017年以色列、中國、美國研發支出佔GDP比例(單位:%)

構建全球一流的教育體系。目前以色列全國可授予本科以上學位的高等院校有58所,其中綜合型大學為7所,其中兩所大學的自然科學學科位列世界前50名。《科學家》雜誌將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稱為“除美國高校與研究機構之外的學者最優選擇”。

移民的包容,鼓勵企業家精神

以色列前總理的顧問吉第·格林斯坦說過,“移民是不會排斥重新開始的,準確地說,他們是愛好冒險的人。移民的國度就是企業家的國度。”

多元的文化帶來的就是對失敗的包容、充滿創新和冒險的文化。來自發達國家和的前蘇聯猶太移民也給以色列帶來了很多科學技術,為以色列創新發揮了很大作用。外來

移民普遍擁有較的高學歷,有非常多優秀的工程師,這些人才對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對創新政策的支持

以色列政府通過集中激勵和創新政策為企業家提供支持。以色列政府重視國際研發合作,積極推動開放式創新。目前,已同歐盟、美國、日本、OECD國家、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等全球重要的創新國家和國際組織達成了科技合作協議;參加了數十個國際和國家間工業研發活動,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項目合作。為了吸引跨國企業來以色列投資,政府還推出了項目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等。

此外,政府還扮演“母基金”的角色,為種子階段科技創業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1993年,以色列政府出資1億美金設立10只風險投資基金。其中政府投入的份額佔40%,但是規定剩餘的60%份額必須包括國外風險資本公司。與上述優惠貸款機制相同,政府同樣“共擔風險,但不分享收益”,孵化成功的企業上市或併購後政府資金退出,轉為由專業投資機構接管運營。

以色列的成功經驗

破解經濟發展與資源匱乏矛盾

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荒漠遍佈,資源貧乏,且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長期處於敵對狀態,但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卻成就了舉世矚目的“創新傳奇”,除了猶太民族敢於創新、勇於挑戰的文化影響外,也離不開政府一貫的支持,以及產學研的良好互動。那麼,國內發展創新科技領域,應該怎樣利用以色列的創新優勢?

構建孵化器與加速器平臺

以色列這類機構的發展速度極快,可以用飆升來形容。近100家大型公司已經在以色列開展了創新實驗室和開展加速器項目,而這個數字幾乎每週都在持續遞增。

以色列的孵化器一般隸屬於著名的大學、地方行政區域或者工業集團。政府不僅對孵化器數量和運營模式有嚴格的限制與規範,對進入和退出也設有嚴格的壁壘。在孵化器運營過程中,政府堅持“共擔風險,但不分享收益”的原則,為進入到孵化器的企業提供為期兩年的低息優惠貸款,創業失敗的企業,則無需承擔償還責任。政府對對孵化項目的投資佔比高達85%。

以色列也存在各類規模不同的孵化器,它們的功能定位也不盡相同。小型孵化器以服務企業和天使級的風投為主,大型孵化器又分為智能硬件孵化器、生物技術孵化器、農業孵化器、國際創投加速器(微軟加速器、Microsoft Ventures)等。此外,以色列還擁有種類繁多的加速器,它們是由私人部門自營的創業輔導機構,有背靠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技術轉移機構,也有IBM、微軟等各大企業推出的加速器,也有在原有場地重塑自身的創新空間。

通過企業併購和戰略投資獲得技術和人才

以色列初創企業囿於狹小的本地市場,雖然已經開發出了突破性的技術,但是卻缺少擴大規模的能力,所以國外企業投資者對於以色列初創企業吸引力十足。現在,以色列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初創企業收購市場。

在2015年被收購的104家科技公司中,絕大多數企業的收購方是外國公司。除以色列本土的科技企業如朗新(Amdoc)、捷邦(Checkpoint)外,谷歌、蘋果、臉書、微軟、亞馬遜、IBM等跨國公司都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孕育出不少影響世界的科技創新產品。聯想、小米、華為、吉利、上汽集團等一批中國企業也相繼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另外,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奇虎360等中國公司都投資過以色列公司,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對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投資增長54%,僅風險投資就超過500萬美元。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對於吸納人才、填補技術缺陷及引進創新文化而言,以色列對初創公司戰略性地進行風險投資、收購初創企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

建立研發中心

目前,超過250家外國公司在以色列設立了研發中心,開展研發活動仍然是跨國公司利用以色列創新能力的主要方式。據《以色列國家技術創新報告2016-2017》的統計,以色列共有高科技企業7072家,其中互聯網企業佔25%,電信技術企業佔20%,計算機軟件技術研發佔19%,生命科技企業佔17%,清潔技術企業佔9%,半導體公司和網站技術研發企業各佔2%。

他山之石 | 以色列:“创业之国”的启示与机会!

舉辦各類活動、會議,創業比賽等

黑客馬拉松和創業比賽等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它相對來說比較“輕”,但同時又能享受到人才與想法的好處。

例如Visa歐洲進駐特拉維夫後,於2015年9月在特拉維夫舉辦了首個創業大賽活動,Visa歐洲從近200家報名的初創企業中篩選出24家,助其與全球100多位企業家建立關係網。

在“共創”環節中,入選的初創企業會和Visa歐洲的專家進行一對一匹配,還有第三方“共創”合夥人參與合作。大賽產生了不少有前景的產品與服務,有望在充分測試後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推廣和使用。

幾十年前, 以色列經濟發展嚴重停滯,惡性通貨膨脹率超過400%,人民生活水平更接近發展中國家的水平。現如今,以色列躋身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行列,成為了全球科學與創新的大本營。

這個小小的國家,竟然聰明地撬動了全球資源,實現了驚人的轉型之路,這不僅勵志,更值得全球各地的城市學習。

最新政策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