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俄媒分析:西方輸出“民主”如何引發多國亂局

《俄羅斯報》11月27日發表俄高等經濟學院教授、《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的文章稱,西方輸出“民主”使國際環境混亂無序。文章編譯如下:

今天在拉美所發生的事件非常典型,包括委內瑞拉、厄瓜多爾、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似乎還有巴西,因為暫時獲准出獄的前總統盧拉正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鬥爭當中。上述各國皆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很難不分青紅皂白將它們歸為一類。畢竟它們的執政勢力迥異,從極左到極右。然而,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美國偏要悉心策劃、不遺餘力,蠱惑某些頭腦簡單、易衝動的民眾走上街頭。

若是將今日事件的發生時間前移三四十年,那麼其走勢將南轅北轍。彼時,如果當地軍方或是華盛頓“老大哥”,當然也可能兩者不謀而合,決意推翻某個政權,行動一定非常迅速高效。

西式民主水土不服

如今,一切都不按套路發展。委內瑞拉事件表明,美國的實力相當有限,哪怕華盛頓已在公然鼓動政變;在玻利維亞,合法總統竟同意離開國家,滿足軍方要求,幾乎是交出了全部權力。與此同時,公開的鎮壓和恐嚇經常會適得其反。

另一動盪之地非中東莫屬。蘇丹、伊拉克、黎巴嫩,或許埃及也可算在內,如今只怕還得加上伊朗。跟拉美一樣,各國民怨沸騰,但導火索各不相同。當政者對於來自底層的訴求都無法掉以輕心。

作為極具洞察力的外交政策評論家(一度也曾是制定者),布熱津斯基早就對未來作出警告。2005年,他寫道,大規模、極端化的政治熱情在全球被喚醒,引發了普遍的民憤,這是我們當代的主要問題,全球各大洲甚至地區概莫能外,所有社會階層都揚眉吐氣。

顯然,他是對此可能給美國帶來的後果深感憂慮。然而,他對現象本身的洞悉是正確的。他的看法同樣睿智,即這一覺醒的催化劑恰是布什政府所奉行的積極推動中東民主化的路線,他曾就此表達過異議。

移植民主造成失控

事實上,推進“西方民主”的全球化已成為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主要政治目標,在克林頓和小布什的各兩屆任期中,它得到了循序漸進的貫徹。奧巴馬上任後開始背離它,在特朗普時代,華盛頓公開宣稱放棄“全球領導權”。

頗值得玩味的是,上述目標似已達成,卻與上世紀90年代其制定者的初衷存在出入。早在1993年,布熱津斯基便推出《失控》一書,闡述自己對冷戰後國際形勢的理解。他並未被當時席捲西方的樂觀情緒所裹挾,而是警告國際體系存在失控風險。26年後,我們終於意識到,這位地緣政治大家準確地預言了時局的發展方向。

長期以來,我們都以為20世紀兩大陣營衝突的勝者即西方,才是新國際形勢的受益者,因為它能夠掌控國際事件的走勢。但事實正好相反,沒有誰能夠將一切玩弄於股掌之中。

國際環境混亂無序,它的確是顯得“民主”。然而,西方“民主”在其所有機制都低效運作(它們都非常糟糕,這毋庸置疑)的情形下,就如同買彩票一般無可奈何,因為所有人都在碰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