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小炒注:

風水輪流轉,萬物無常新。

1453年,是世界史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拜占庭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在此之前西歐人剛剛在傳統農業社會里嵌構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文明體系。此後的100年,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組成三駕馬車,資產階級的加速成長猛烈衝擊封建舊社會,立志取代農業文明,使得西歐經歷著全方位的深刻變革。

因此,1453年被很多人認為是西歐結束中世紀黑暗的標誌。

從1453年到1555年德意志諸侯簽訂《奧格斯堡條約》結束宗教爭端為止,西歐快速追趕其他文明,為中世紀停滯補課。這100年是西歐從中世紀到現代世界、從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過渡的新舊強烈碰撞的時代。與此相應的是,明朝處於北京保衛戰到嘉靖這一段由盛轉衰的時期。

變化雖快,但由於起點低,西歐在科技和文化上都只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學徒,相比中東文明和中國文明,它也資歷尚淺,尚未體現出自身優勢。

本篇寫經濟政治,下篇寫文化領域。>

一、窮鬼到吸血鬼

1、貿易對西歐的重要性

西歐是一個半島,雖然緯度高,但受惠於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宜人,而且平原廣闊,河流眾多。再加上位置相對偏遠,受到的外敵侵襲較少,國際環境相對和平。實際上是一塊很適合居住的風水寶地

偏安一隅的西歐,在10世紀驅除穆斯林、馬扎爾人(2萬人左右)後,一直到現在,整整一千多年,再也沒有受到外敵入侵,成為一方淨土。這個時候,俄羅斯和中東只能望著西歐默默流淚。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蒙古鐵騎肆掠整個歐亞時,西歐安然無恙


其最大問題在於,由於緯度高,光照相對不足,氣候潮溼,農作物生長週期長,導致農業基礎先天薄弱。長期以來,西歐畝產量只有同期中國的1/3。

居住條件和農業條件的先天矛盾,使得通過貿易來交換物資,成為西歐的生存之本

有人會說,沒有土地,可以去搶啊。對不起,整個西歐都無力去搶奪其他國家的地盤。他們曾經嘗試過、努力過,那就是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但是以慘淡收場。這主要是因為,西歐內部封建割據,中央政府弱勢,而中東不斷湧現出統一政權,這就從內外兩方面堵死了搶地盤的路子。

再加上出於歐亞大陸盡頭,西歐也沒法像中東那樣佔據貿易中點、以中間商賺差價坐享其成。

而西歐三面環海,一面對接大陸,既有發展貿易的便利條件,也與鄰近的燦爛文明(拜占庭、中東)保持著一定距離和聯繫,

維持著文明成長與同化、文化交融與孤立的微妙平衡

這些內因和外因,一起構成了西歐商業文明形成的獨特條件。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遠在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貿易和東羅馬的糧食供給就是它的經濟命脈,這也是羅馬帝國要打下整個地中海的內在經濟動因。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內部一片混戰,貿易中止,商業幾乎消失,喪失了經濟基礎,西歐墮入中世紀黑暗。

直到9世紀,政治相對穩定,氣候變暖,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西歐平原得到開發,人口和經濟逐步增長。從12世紀開始,人們有了多餘的產品,貨物交換開始恢復活躍,這個時候西歐封建割據反而顯出優勢了:中央不僅不抑制商人,反而需要商人的支持對抗大領主。這才使得,商業文明體系初步得以建立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西歐對商業的依賴,中國和印度長期的農業過剩,構成了東西貿易經久不衰的內在力量。這就是中世紀西歐人非常仰慕東方的原因,那時的中國和印度就是窮困的西歐人眼裡的天堂,所以馬可波羅和哥倫布才會不計生死地尋求到達東方。

在具體的貿易品上,糖和香料是西歐最稀缺的食材。確實很可憐,連基本的調味品都沒有。所以,西歐人喜歡在海外種植甘蔗和香料作物。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在貿易線路上,從中國和印度出發,經過中亞和中東,由陸上和海上到達西歐,這是14世紀以前的舊航路。在這條舊航路上,穆斯林商人負責將貨物運送到亞歷山大、安條克和貝魯特等港口,而威尼斯商人則壟斷了港口到西歐的地中海貿易

所以,西歐12世紀開始的商業復甦,意大利是最大受益者,這就是文藝復興和大學起源於意大利的原因所在。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這條漫長的貿易線路,猶如一條臍帶,供給著西歐人的生活,沒有它,西歐立馬退回到黑暗時代。從印度洋的穆斯林商人到土耳其、埃及的統治者,再到威尼斯商人,都是這條舊航線的既得利益者。

2、地理大發現與歐洲美聯儲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文明的轉折點和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之前,西歐文明緩慢發展著,但相比輝煌的亞洲文明,它始終是靠後的,也沒什麼亮點;之後,地理大發現開啟了西歐從內捲到殖民的新時代,也就是說,西歐不再單靠本土生活,而是從全球“吸血”,實現文明大躍進。

地理大發現始於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的事。天時,伊比利亞半島農業差,指南針和造船技術也在這個時候傳播至西歐;地利,瀕臨大西洋,海岸線漫長;人和,兩牙在驅逐穆斯林的過程中成為西歐最早的統一國家。

當時其他各國,英法兩國在百年戰爭後又各自爆發戰爭;德意志一盤散沙;意大利在舊航線上躺著掙錢,法國也是其受益者。他們都沒有能力或動力去進行航海大冒險。

統一很重要,因為對於當時虛弱的西歐而言,遠航是一件燒錢燒技術的活,必須依靠國家力量的支持才能推進。包括後來的英國、法國和荷蘭的航海探險,無一不是建立在國家獨立和統一的基礎之上的。

現在西方國家喜歡批評他國的政府幹預和國家資本主義,實則是站不住腳和別有用心的。無論是大航海,還是後面的圈地運動和重商主義國策,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處處可見政府主導的痕跡。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從歷史角度講,一個國家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15世紀時,西歐人口和商業持續增長,西歐需要從東方大量買入香料和其他物品,貿易增長又令歐洲的黃金白銀持續流入東方,而歐洲本來金礦銀礦就不多。一方面是西歐經濟發展需要貿易增長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貨幣不足會制約貿易的發展。葡萄牙解決了貿易增長的問題,西班牙解決了貨幣的問題

葡萄牙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相繼到達好望角、印度和馬六甲,在印度洋上建造堡壘和貿易中心,再向北進入中國(澳門)和日本。大量的香料開始流向里斯本,再從里斯本沿著大西洋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一條新航路應運而生。

1492年西班牙統一,中央派遣哥倫布遠航,意外到達美洲,發現的黃金白銀數量驚人。攫取黃金白銀自然成為西班牙殖民美洲的首要目的。到16世紀末,西班牙的金銀開採量佔到全球80%以上,僅波託西銀礦就佔到全球產量的60%。

“黃金是一個奇妙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成為他想要的一切東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靈魂進入天堂。”——哥倫布

當今世界,兩牙龜縮成低調的地區小國,但拉美是西班牙語的世界,葡萄牙語全球使用者2億多,包括亞洲的澳門和東帝汶,這種現象就是拜地理大發現所賜。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西班牙和葡萄牙很快組成統一戰線,用美洲的金銀來購買東方的香料,賺得盆滿缽滿。貨幣的充足,加快了財富分配和經濟實力的變化,雖然產生了一定的通脹,但這種革命性的作用,正好符合了當時歐洲經濟快速擴張的趨勢。

其實,經濟發展是需要貨幣充足來支持的。印錢很有必要,關鍵是不能多印。在經濟史上,金本位-佈雷森頓林體系-美元與黃金脫鉤,解決的就是經濟擴張與貨幣不足的矛盾。只是,人的貪慾沒有止境,劇烈的通貨膨脹從來沒有遲到。

在經濟上,西歐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突破本土市場限制的地區,從而一舉改寫西歐歷史和世界歷史。沒有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就越不過阿爾卑斯山,宗教改革也不會發生。

我們可以將兩牙看作是西歐的央行。從美洲開發金銀,相當於印錢;用憑空多出來的錢購買全世界的商品,薅全球的羊毛;再將大量商品低價賣給西歐各國,改善生活,刺激生產。我們將開發金銀換成國債,這不就是美聯儲正在乾的事嗎?反正美聯儲從沒想過要還美債。

臭名昭著的奴隸買賣,本質在於利用廉價勞動力挖金子、種植作物,黑奴經手的金銀和作物最後又回到了西歐,再將商品賣到非洲形成二次壓榨。這就是最早的跨國企業和三角貿易,現在的跨國企業,偏愛在窮國設廠,道理是一樣的。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自此,兩牙吸取全球財富,成為西歐的經濟引擎

,代價就是全球為西歐打工。所以我們就能明白,同樣是地理大發現的開拓者,為什麼哥倫布在西方的名氣遠大於達伽馬、麥哲倫他們幾位?原因就在他意外解決了貨幣這個國之重器。這些運抵歐洲的金銀,直接將兩牙從“威尼斯商人”升級為“華爾街之狼”。

而這些美洲金銀,有一半流到了中國,這就是明朝中後期開始開放海禁、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背景,也是張居正能實施“一條鞭法”的客觀原因。中國商品質優價廉,在國際市場勢如破竹,白銀持續流入,GDP雄踞全球。21世紀的我們又成為“世界工廠”,依靠人口紅利和貿易順差創造外匯,這些其實早在明朝時就發生過了。這也是清朝時西歐不斷要求中國擴大開放、不惜武力威脅的原因所在。而且,我們還是最大的美債持有國,連帶著把當時美洲的活也幹了。

窮人變土豪,兩牙自然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還協商著一起稱霸世界,準備把世界分成兩半,分界線就是“教皇子午線”。但是16世紀末就迅速沒落了。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實體工業的支撐,單靠印錢只會帶來虛胖。具體分析將單獨開篇。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二、經濟大轉型

金銀的湧入、新航路的開闢帶來了商業繁榮和人口大量、快速且廣泛地增長,使西歐商人進行更多的物品交換,工廠、銀行和商人都在蓬勃發展,各類商品產量和銷量都比之前增加了2到5倍,現在我們看到的羅馬城,大部分也是在16世紀建造完成的。這一切深深改變了西歐。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1、經濟格局變化

首先改變了西歐的經濟格局。

在舊航路,歐洲貿易橋頭堡在意大利,西歐內部的貿易路線有海路和陸路,分別造就了比利時布魯日和法蘭西香檳市這兩個貿易重鎮。

在新航路,歐洲貿易橋頭堡逐漸轉移至兩牙,安特衛普坐擁海運和河運兩大優勢而成為西歐的商業中樞。里斯本、塞維利亞、安特衛普崛起為大西洋經濟中心城市,尼德蘭(今荷比盧)新晉為富裕之地,英國的商業地位也較之前大大提升,這就是荷蘭成為17世紀“海上馬車伕”和英國崛起的經濟基礎。

新航路打破了意大利商人的壟斷,但並未立刻取代舊航路,歐洲經濟中心從地中海完全轉移至大西洋,要到17世紀。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2、經濟模式大升級

而最深刻的變化,則是開啟了工業從手工業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轉型

手工業幾乎存在於每一個先進文明體。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女人織布賣布就是手工業,手工業者自己負責原材料的購買,製造工具是自己的,連製造場所也是自己的,也由自己賣出去。這就是商業裡的“小農經濟”、個體工商戶。

隨著財富的積累和市場的擴大,僱傭工人的資本家開始出現了。資本家掌握所有資本的所有權,工人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賺取工錢,原材料和產品都跟工人無關。這樣就將資本所有者和勞動力所有者區分開來,工匠這一單一群體被分成了資本家和工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團體,這就是商業裡的“地主經濟”、企業。

相比手工業生產,資本主義生產這種新型工業管理模式的效率和質量都大大提升。畢竟,讓別人為自己掙錢,比自己獨自掙錢,掙得又多又舒服,何樂而不為?

有趣的是,西歐的工業轉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任何一種新型生產關係的出現,往往都會有損傳統生產的利益。資本主義生產自然也就影響了城市手工業者的利益,受到城市行會的抵制。

於是,資本家將生產轉移到農村,這裡長期疏於管理,剩餘勞動力多,不受城市和法規的約束,他們想僱傭誰就僱傭誰,工資和售價也能自主決定。所以,在16世紀,西歐的城市是手工業生產主導,農村則是資本主義生產主導。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通過農村的這種資本主義改造,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快速發展,並在全西歐範圍內興起。這種新型工業沒有圍牆,放棄城市,低價僱傭農民、牧民和婦女的閒暇時間,通過生產質優價廉的手工產品,挑戰城市手工業的傳統壟斷地位。這就是“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興起的原因。

這種傳統與革新的變化並不是快速的,卻是不可逆的,並逐漸擴散到城市。到16世紀中葉,企業規模依然很小,很少有僱傭人數超過10人的,但是資本與勞動力的分割在西歐基本確立,手工業生產成為過去式。

3、社會結構變化

經濟的變化,自然就導致了社會結構的變化。這個變化的最大特徵就是封建貴族的沒落和資產階級的加速興起

在12-14世紀,資產階級逐漸興起,但封建貴族並未沒落。

地理大發現後,資產階級加速興起,大量湧入的金銀導致了一定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使得封建貴族的地租收入實際是下降的,成為時代犧牲品。其中一部分舊貴族加入到資本主義的洪流,從莊園地主轉型為資本主義農場主,這就是圈地運動和貴族資產階級化。

封建貴族經濟實力的相對下滑,以及貴族的分化,使得貴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資產階級趕上甚至超過封建貴族的勢力。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農村的分化也愈演愈烈。圈地運動使得少部分致富,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工人,物價上漲更是加劇了這種分裂。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在城市的流行,城市的小手工業者也不得不加入到工人隊伍中。

封建地主的破產和農民、小手工業者的破產一起,標誌著西歐中世紀階級結構的解體和封建主義經濟制度的衰落,資本家與工人這兩個對立階級逐漸成為社會主流。16世紀中葉以後的價格革命,加快了這種演化,以後再表。這就是農耕文明集權政府普遍抑商的真正原因:工商業能瓦解他們的統治基礎。

農民總是犧牲品,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三、向統一國家加速邁進

在中世紀,西歐實際上是沒有國家的,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土地都是私產,國家版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聯姻,國界也是一年一變化。比如,“法國”對很多人而言,僅僅意味著“巴黎及周邊地區”,人們會說從布列塔尼到法國這樣的話。

地理大發現以後,西歐政治體制延續著中世紀後期的變化,但是速度加快了。當時商業快速發展,面對新興資產階級的強勢挑戰,已無法獨立逞雄、並日趨沒落的封建貴族希望有強大的王權來保護他們手中尚存的世襲特權。無獨有偶,新興資產階級為了抑制封建貴族,鎮壓城鄉人民對資本原始積累殘酷掠奪的反抗,保持國內的統一市場,支持君主的統一目標

由於利益相悖的雙方勢均力敵,國王正好左右逢源,並順理成章地凌駕於兩者之上。1453-1555年的這100年裡,西歐的國家延續著向專制國家的演化,朝著符合資產階級需求的領土統一、行政集權和君權擴大的方向邁進。

1、君主專制的形成

西歐第一批專制君主國家是葡萄牙、法國、西班牙和英國。他們都是在長期抵禦外敵的戰爭中形成了民族意識,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兩牙驅逐穆斯林摩爾人。

新君主都強調國家主權,將自己民族聚居地區統一起來,消除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經濟上獲得商人階層的支持,奉行重商主義國策,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這種王權與資產階級的聯盟,便是如今西方富豪偏愛從政的歷史淵源,而中國富人歷來則與政府“面和心不和”。

這種早期的君主專制國家使貴族和商人階級保持平衡,因為互相鬥爭的雙方勢力達到了不相上下的地步,以致國王作為表面上的調停人而暫時得到了對於兩個階級的某種獨立性。在“商人式國王”與“貴族式國王”手中建立起來的君主專制制度充其量只是君主專制制度的早期形態,並不穩定,無法與亞洲國家的專制制度同日而語。

“君主專制發生在一個過渡時期,那時舊封建等級趨於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代資產階級,鬥爭的任何一方尚朱壓倒另一方。”——馬克思

法國的專制制度最具有典型性。英法百年戰爭後的100年裡。法國的三級會議停止召開國王憑藉僱傭軍的實力直接向平民徵稅

,供養聽從自己的官僚隊伍,實現了一定的財政集權、軍事集權和政治集權。

對於貴族,給予免稅特權,以彌補失去的政治權力;對於資產階級,開放官職買賣,以犧牲一部分官員任命權的代價維持與資產階級的密切聯繫,這就導致一部分資產階級貴族化了。從東方的角度講,法國的這種專制實際上是封建割據與君主專制的中間形態,卻已然是當時西歐專制程度最高的國家了。

其最大的問題是財政緊張。這是因為,國家最富裕的貴族和商人階級,貴族是免稅的,商稅也不能隨意增加,對國王而言,兩邊都不好得罪,增加收入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對內掠奪,壓榨平民;二是對外掠奪,如意大利戰爭;三是借貸,向銀行家借貸和售賣政府債券。這三條途徑都是不可持續的,很容易玩脫。

英國的專制形成於都鐸王朝,基本策略與法國相同:拉攏資產階級,一定程度上形成資產階級與王權的聯盟。但英國好就好在,它處於海峽保護下,戰爭壓力較小,軍費開支大大減少,國王就沒有理由不經人民同意就強行徵稅,使得英國處於專制統治的邊緣區域,平民稅賦相對較輕。

英國的特點在於,封建貴族經過三十年玫瑰內戰和大規模圈地運動後,沒落得十分明顯。所以,在統治基礎上,英國比法國更加依賴資產階級。在最高權力機構、國王私人顧問團體樞密院中,幾乎全是資產階級。

議會依然實實在在地存著著。資產階級主導下議院,封建貴族組成上議院,他們都對國王俯首聽命,議會的性質也變了,從限制王權變成為王權服務,但自由傳統沒有泯滅。

一個是資產階級貴族化,一個是貴族資產階級化,資產階級政治地位的差異使得英法兩國的政治發展在17世紀出現了明顯分化:英國走向君主立憲,法國走向絕對專制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但資產階級相對弱勢,沒能形成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勢均力敵的局面。政府主導的國際貿易是其經濟基礎,國內工商業並不發達,貿易的利益大部分由貴族壟斷。二者是西歐最早的民族統一國家,在維護領土完整和對外擴張中,中央政府的特權也在增加,但封建勢力依然較強。它有點像後來實行西化改良運動的東方封建王朝。

2、德意志和意大利,無王權

德意志和意大利幾乎沒有王權,前者是貴族做主,後者是大資產階級做主,是西歐的兩個極端。

德意志依然是老樣子:自主專制的公國才是日耳曼的主要政治實體國內諸侯們自行其是。但是16世紀也呈現出兼併態勢:飛地大大減少,諸侯數量明顯降低。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沒有任何一個城邦強大到足以對其他城邦行使哪怕短暫的霸權


德意志雖然有皇帝,但是沒有委員會的同意,國王的任何行動都無法開展,國王也只是一張選票。德意志諸侯們想方設法要讓皇權屈尊於地方統治者的權力之下。所以,德意志政治發展的模式不是逐漸趨於統一,而是鞏固各自政體的獨立自主。德意志皇帝直到18世紀才能行使英、法、西班牙國王在16世紀就能享受到的權力。

由於沒有王權的緩衝,日耳曼的資產階級從一開始就直面封建貴族的壓制,這就導致日耳曼的資產階級成長不起來。貴族主導一切、王權和資產階級虛弱,使得德國的近代發展之路與西歐其他國家明顯不同:國家力量更加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說德國是最像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因所在。

而意大利,由於歷史原因,成為各國勢力的覬覦對象,長期以來處於分裂狀態。到15世紀時,它形成了5個國家: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中部的教皇國、北部三個城市共和國(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米蘭)。那不勒斯是封建君主國、教皇國是基督教神權國家、

北部三國是建立在商業基礎上的寡頭城邦國家,文化與體制相差較大。

其中北部三國,受惠於舊航路,貿易繁榮,商業發達,由於王權和封建貴族的實力微弱,資產階級一家獨大,並掌握政治權力。但資產階級的這種早熟,並沒有帶來制度優勢,三個城市共和國的政治權力均被一家或某幾家商業家族壟斷,帶來的是資產階級貴族化和封建化,議會制沒有取得進展。而且在國內,除了母城市外,其他所有區域就被當做殖民地,沒有資格參與政治生活。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這5個國家為了保持各自獨立,還玩起了合縱連橫,千方百計地保證五國中不出現任何一個強勢國家,為達到這個目的,每個國家都無比仔細地關注任何一個微小的政治事件。威尼斯強大後,佛羅倫薩、米蘭和那不勒斯就聯合起來抵禦威尼斯。

這就導致,意大利的城市不願意也不能夠統一,因此它與德意志一樣,始終是分散的,與之相對的就是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新王朝。

有趣的是,後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都是由傳統秩序之外的國家以武力強制完成的,德意志是普魯士,意大利是撒丁王國。

3、哈布斯堡帝國

歐洲王室經常聯姻,錯綜複雜的關係如同蜘蛛網,剪不斷理還亂。終於在16世紀出現了封建國家的巔峰和怪胎——哈布斯堡帝國,國王是查理五世。查理繼承了許多土地,成為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意大利南部、撒丁島的共主。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從爺爺手中繼承奧地利,從奶奶處繼承尼德蘭,從外公外婆手中得到西班牙、新大陸和南意,又當選為神羅的皇帝

事實上,這個帝國的概念不過是沒有事實依據的虛構概念,它是在偶然因素下產生的。查理五世所統治的不是一個單一帝國,而是一群各自為政的邦國的鬆散聯盟,查理五世最高統治者的身份只是名義上的。在每一個邦國內,查理五世的頭銜和政治權力都不同。他統治著歐洲最大的領土,但實際能調動的資源十分有限。每個邦國都是一個獨立體,都不願意為了帝國的整體利益和野心去做任何犧牲。

西歐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帝國”,這就是12世紀末的安茹帝國。當然,只是個依靠血緣形成的有名無實的帝國,很快就消失了。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眼瞅著龐大的領土,還有西班牙這個錢袋子,查理五世深感自己有責任完成西歐的統一。他戎馬一生,與法國和奧斯曼征伐不止,戰績輝煌。1532年他在維也納逼退奧斯曼,遏止了伊斯蘭勢力西進的勢頭,匈牙利國王戰死,查理的弟弟費迪南同時統治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就是

奧匈帝國的來源。

查理五世始終沒能擊潰法國,也沒能統一德國,最終在壓制宗教改革這個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疲於奔命,心灰意冷,留下一個西歐統一的羅馬夢。1558年查理五世去世,葬在西班牙的馬德里,帝國也隨之分解。

地理大發現,西歐從窮鬼到吸血鬼的“華麗”轉變


當現代中國人羨慕西歐的小國寡民時,其實西歐有史以來從沒放棄過統一,恢復羅馬帝國榮光這個口號,在歐洲一直很有號召力。一代代雄主,查士丁尼、查理曼、腓特烈一世父子、查理五世,還有後來的拿破崙,都有一統江湖的壯志,雖然一一歸於失敗,但他們都得到了歐洲人深切的懷念和敬仰。這就是歐盟能維持至今的歷史依據。對於歐洲而言,統一,非不為也乃不能也。


小結

地理大發現,使得西歐以掠奪全球資源來掙脫狹小歐洲市場的束縛,資產階級快速壯大,逐漸摧毀封建秩序。封建貴族日趨沒落,此消彼長下,形成了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的勢均力敵,所謂西歐的專制王權,實際上是在資產階級的財務支持下,粉粹地方割據勢力逐步建立起來的。

由於西歐長期的分裂所導致的國情懸殊,德意志和意大利走上了一條與英法等國截然不同的進步之路,當英法等國忙著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鞏固統一王權時,德意兩國忙著文化革命: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建立資本主義文化。

未完待續!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專注於宏觀敘事的大歷史,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拿破崙小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