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教師職稱為什麼會限制名額?都是一個“名稱”錯誤惹的禍

有條友私信問我:學校一百多名教師夠資格評高級職稱,報名參加述職的有40人,高級職稱名額卻只有5個,要不要參評呢?

一次能給5個高級職稱名額,真令人羨慕啊!我們學校,今年也有一百多教師符合評高級職稱的基本條件,但只給了一個名額。這個名額,還是在優先滿足農村學校之後,剩餘下來的。按既定的政策,我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不會分配高級職稱名額的。

原因是:一、我校是城區學校,現行政策,職稱名額要向農村學校傾斜;二、我校共有148名在編教師,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7人,初級職稱8人,一級職稱113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了教師總數的18%,而核定的比例只有8%。

為什麼一級職稱的教師人數這麼多?是因為,過去的十餘年中,縣裡只招聘過三次教師,新教師非常少。存量教師大多數進入了中老年(平均年齡達到了恐怖的49歲),幾乎全評上了一級職稱。

所以,我校教師想評高級職稱,只能等在崗的高級教師退休,退一補一。

教師職稱為什麼會限制名額?都是一個“名稱”錯誤惹的禍

上面的通知,就是學校這次意外地得到的一個高級職稱和一箇中級職稱名額。過去的兩年,一個名額也沒給。

我評一級職稱已滿十年,至今還是十檔。(說到這兒,免不了滿腹牢騷,職稱永不升檔,副高七檔、中級十檔,明顯違反政策,可到哪兒說理去?)

但這一次,我沒有報名。很簡單,一百多人裡,僅一個名額,論資歷論貢獻論背景,我一條也不佔,連當炮灰的資格都不夠。

相較之下,這位朋友所在的學校,40人競爭5個名額,實在太幸福了。稍稍努點力,希望還是很大的。加油!

教師職稱為什麼會限制名額?都是一個“名稱”錯誤惹的禍

職稱這事兒,是大多數教師的心頭隱痛。說不在乎的,要麼是言不由衷,要麼是已經絕望。對教師而言,職稱太重要了。不但事關柴米油鹽(幾乎是提高收入的唯一合法渠道),還事關個人榮譽、人格尊嚴、職業發展。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名教師,人到中年,職稱無望,會是怎樣的心態?除非從心底裡熱愛這份工作,否則大概率會陷入嚴重的職業倦怠。

這幾年,我一直在用自己微弱的聲音呼喚教師職稱改革。不但是我,在義務教育中小學,有幾人對現行職稱制度滿意?即使是已經評上高級的教師,也只是慶幸自己好運氣而已,內心裡不會真正認可現行的職稱制度。

教師職稱是什麼?在申報表上,它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叫“職務”。這個名稱,就是萬惡之源。如果教師職稱是職務,那麼,就一定有名額的限制。在計劃經濟時代,教師是參照行政幹部管理的。我們都知道,行政職務就是領導職務,不可能人人都是領導。職務越高,名額越少。把這套體系移植到教育行業來,先天的結構就是,職稱從高到低,呈金字塔式。

那麼,教師職稱到底是不是職務?其實不是的。

如果高級職稱是職務,那麼,高級教師就能管理和指導職稱更低的教師。這樣,學校就不再需要另一套行政管理班子了。

事實上,行政管理與職稱毫無關係。高級教師也沒有指導低職稱教師的義務,工作上,都是各幹各的。唯一的不同,是工資的高低。

這樣看來,職稱其實不是職務,而是對教師資歷、年限和貢獻的一種獎勵。

教師職稱為什麼會限制名額?都是一個“名稱”錯誤惹的禍

如果我們能確認這點,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只要教師達到了一定的資歷、年限,有了一定的貢獻,就應該獲得高級職稱。

這是合理的,也是應該的。這樣才能鼓勵教師終身從教,靜心從教。看得到希望,人的心態就不會浮躁。

把職稱當成職務,限定名額,並不能激勵教師奮發向上。我們看看現狀就知道了,高級職稱,都被哪些人獲取?

首先是教育局那些沒有行政編的工作人員,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不站講臺不上課,卻評上了高級教師的職稱,這實在是個大笑話。我不知道,他們提交的材料中,公開課、優質課、指導學生獲獎、骨幹教師等榮譽,是如何造假的。

然後是校長層級。他們的職業生涯,主要是行政管理,教學只是附加的工作,教學業績其實也不怎樣,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高級職稱。

依此類推,我們發現,行政職務越高,越容易評上高級職稱。從這個意義上,職稱果然就是職務了。但如果是這樣,何不取消職稱,學校只設行政職務即可?

這顯然是不行的,會產生很壞的導向——教師只想當幹部不想教書,千軍萬馬擠行政崗位的獨木橋。這還是學校嗎?完全是名利場嘛!

教師職稱為什麼會限制名額?都是一個“名稱”錯誤惹的禍

所以,教師職稱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符合一定條件(學歷、現職稱年限、年度考核、業績),就可以參加職稱達標考試,考試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職稱,不限定名額。

至於很多人擔心的,如果職稱唾手可得,會不會導致教師混吃等死不上進?這不用擔心,不是還有績效工資嗎,績效工資設計的初衷,就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職稱不該揹負這個任務呀。

還有一個問題,教育系統內的行政管理幹部怎麼辦?作為教師群體中的精英,如果他們也只能和普通教師一樣,等待職稱自然晉升以提高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顯然是不行的,無法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推行校長職級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教學和管理,是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交叉過多,就會互相干擾,哪條路都不通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