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鉤距,即上鉤鉤底到下鉤鉤柄的距離。臺釣使用雙鉤作釣,自然避免不了鉤距選擇這個問題。一些釣友覺得這個問題無足輕重,就沒有在意,實際上使用合適的鉤距作釣,中魚率能有所提升。

大家費很大勁兒在餌料、在技術上,還不是為了讓這魚上鉤,但在這小小的地方,調整一下,就能提升中魚率,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有必要來詳談鉤距這個細節之處。


影響鉤距因素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魚體大小

魚體越大,相應的釣鉤就越大。為了不影響大魚吃餌,餌料間距也會增大,即鉤距增大。

魚口快慢

釣生口、快魚時,可加大鉤距,確保魚能夠順利搶食,增加雙鉤中魚概率。釣輕口、滑魚時,應縮短鉤距,以防一鉤過靈,一鉤過鈍,影響吃餌信號的判斷。

不同釣法

釣浮時,一般需要鉤距大些,方便垂釣不同水層。如果釣底,鉤距宜小一些,方便調漂,餌料也更為集中醒目。


鉤距的選擇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1、垂釣鯽魚等常見的小型魚種,鉤距可以控制在1.5~2個鉤長。垂釣草鯉等大型魚種,鉤距相應的要增大,通常在2.5~3個鉤長,一些情況下也會選用3~5個鉤長。

2、釣生口魚時,鉤距宜大,可以調整為2~3個鉤長。但並不是越大越好,釣鯽魚時,鉤距超過3個鉤長以上容易出現假口。釣慢而滑的魚,以1.5~2個鉤長為宜,或再縮小一點。

3、釣底的鉤距一般應在1.5~2個鉤長,讓雙子線彎曲,方便魚吃餌。釣浮時,追求雙鉤中魚,適當拉大鉤距,以2.5~3個鉤長為宜。

4、釣混合魚種時,可根據魚種比例來調整鉤距。若鯉魚較多,可以使用3個鉤長;若鯽魚較多,可以用2.5個鉤長,不同魚種都能兼顧。

對於較大的鉤距,我們可以利用其特點,在兩個不同水層垂釣,提高中魚概率。如釣浮時,如果魚情密度大,魚就會在多個水層吃餌。

垂釣中下層魚種時,對於魚層情況不確定的情況,可以採用單鉤掛餌調漂,讓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這樣就能兼顧不同魚層,提升中魚率。


鉤距過小過大的弊端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鉤距過小是指鉤距小於1個鉤長。使用這種鉤距時,很難掛餌料,尤其是拉餌時,容易勾在一起。

如果水底醬層較厚,鉤餌可能陷入其中。有時也會出現雙鉤掛在同一魚嘴中,或子線纏在一起的情況。

鉤距過大是指鉤距大於3個鉤長。使用這種鉤距,想調出雙鉤到底的難度會大很多。如果雙鉤已到底,那麼長子線彎曲程度必然很大,魚在吃長子線上的餌料時,需要拖引一段距離,浮漂才能反映出信號。與此同時,也可能出現搭橋斷線跑魚的情況。


如何提升中魚率?這樣調整鉤距,中雙尾也容易


決定漁獲多寡的關鍵是多方面的。大到天時地利魚情,小到餌重線長鉤距,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如果能很好的瞭解並掌握這些關於鉤距的細節,對於釣魚這項精益求精的活動來說,可能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