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明朝“國本之爭”:宮女所生的皇子到底配不配當太子?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明朝的皇帝大多很任性,在位時間最長的嘉靖和萬曆兩位皇帝尤其如此,他倆不但都近三十年不上朝,而且都曾在任上鬧出過大動靜——嘉靖皇帝為了認爹問題與大臣們僵持了3年,史稱“大禮議”;而萬曆皇帝更是為了太子問題與大臣們爭吵了15年,史稱“國本之爭”。

雖說萬曆皇帝在任性程度上絲毫不輸爺爺嘉靖皇帝,但是,“國本之爭”與“大禮議”的最終結果卻截然不同——嘉靖皇帝贏了“大禮議”,萬曆皇帝卻輸了“國本之爭”。

古語有言:“太子者,國之根本。”在“國本之爭”中,大臣們支持的太子人選是皇長子朱常洛,而萬曆皇帝心中的人選卻是皇三子朱長洵。對於繼承人問題,中國自古講究“立嫡立長”,萬曆的皇后無嫡子,所以群臣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於情於法都是合理的。那麼,萬曆皇帝為什麼死活不同意立朱常洛為太子,甚至為此不惜與朝臣鬥爭了15年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史書中有明確記載,而且是出自萬曆皇帝本人之口。


明朝“國本之爭”:宮女所生的皇子到底配不配當太子?


據記載,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也對“國本之爭”感到厭煩,於是她親自叫來萬曆皇帝,直言問其曰:“你為什麼不願意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未經思考,脫口而出:“因為他是都人所生,不配當太子!”

沒想到萬曆皇帝的答案卻讓李太后當即勃然大怒,呵斥道:“別忘了,你也是都人之子!”

萬曆皇帝這才猛然想起什麼,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向李太后賠禮道歉。

那麼,這個“都人”到底是什麼意思?李太后為什麼會因為聽到“都人”一詞而惱羞成怒?萬曆皇帝又為什麼死活不肯立“都人”之子朱常洛為太子呢?


明朝“國本之爭”:宮女所生的皇子到底配不配當太子?


原來,“都人”是明朝宮廷對下人侍從的統稱,上文對話中國的“都人”具體說來就是指幹粗活的下等宮女。

李太后名叫李綵鳳,原本就是裕王府中的“都人”,後來因為生下裕王朱載垕的長子(萬曆皇帝兄長,早夭而死)升為側妃,朱載垕繼位後,李綵鳳封為貴妃,萬曆皇帝繼位後,又封為太后。

也就是說,李太后也曾是王府中的下人,身份十分卑微,只是那時候萬曆皇帝尚未出生,所以他對此雖然有所耳聞,卻並不以為意。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萬曆皇帝長大後也重蹈覆轍,與父皇一樣偶然私幸了李太后身邊的宮女王氏,王氏懷孕,不久後為萬曆皇帝生下皇長子,即朱常洛。


明朝“國本之爭”:宮女所生的皇子到底配不配當太子?


但是與父親不同,萬曆皇帝對出身十分在意,他認為宮女王氏身份卑微,甚至連私幸王宮女一事也矢口否認,後來還是在李太后的干預下他才勉強認下朱常洛這個兒子。

萬曆皇帝本來就不喜歡朱常洛母子,後來他寵愛的鄭貴妃又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這更加堅定了他廢長立幼的決心。只是無奈群臣反對,雙方均不肯退讓,於是拉開了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序幕。

在封建王朝時期,後宮中不僅講究嫡庶,也講究貴賤。比如李綵鳳李太后,她雖然是皇帝的生母,但一開始也因為“都人”身份備受歧視。

萬曆皇帝繼位後,封隆慶皇帝的正宮皇后陳氏為仁聖皇太后,封自己的生母李氏為慈聖皇太后。按照中國古代的宮廷制度,皇帝的嫡母要比生母地位更高,再加上李太后乃是宮女出身,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李太后在陳太后面前都是畢恭畢敬,甚至在宮中設宴之時,陳太后與皇帝同坐,而李太后只能侍立一旁不能入正席。


明朝“國本之爭”:宮女所生的皇子到底配不配當太子?


雖然後來李太后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得到了遠超陳太后的地位和權力,但曾經受到的屈辱卻是她心中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所以,當兒子萬曆皇帝當著她的面說出“都人之子不配做太子”時,她才會如此震怒。

其實,李太后的反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反倒是萬曆皇帝,明明他自己就是“都人之子”,卻在當上皇帝后忘了本,開始嫌棄起“都人”,還因為朱常洛是“都人所生”而死活不願意立其為太子。

回望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出身卑微的皇子,比如宋朝的宋仁宗,明朝的明孝宗,那都是皇帝偶然私幸宮女所生,而清朝著名的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也是康熙皇帝與“辛者庫賤婢”所生。

歷史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皇后千金所生的皇子未必就高人一等,而宮女賤婢所生的皇子也未必就成不了好皇帝,宋仁宗和明孝宗就都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賢明帝王,他們的出身並不影響他們的歷史功績。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