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儒醫精要》解題

《儒醫精要》解題

底本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所藏日本江戶慶安元年(1648)印本(303函28號、昌平黌舊藏)[1]、1卷1冊。序文3葉,正文44葉。四周雙邊,大黑口,上下黑魚尾。每半葉匡郭縱約17.7cm,寬約16.0cm, 序文8行13字,正文11行18字。

《儒医精要》解题

版本與收藏者

中國明嘉靖7年(1528)序刻本:佚。

日本江戶慶長19年(1614)和歌山見宜堂古活字印本,1卷1冊: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藏本(本3658)[2]。

日本江戶慶安元年(1648)京都上村次郎右衛門刻本,1卷1冊: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本(本館壬-1-2-6)[3],日本鶴見大學圖書館藏本(490.9-C)[4]。

日本江戶慶安元年(1648)印本,1卷1冊: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本(303函38號, 江戶醫學館舊藏)[1],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藏本(幹3094,幹3095,杏5314)[2]。

成書與傳承

本書有嘉靖7年(1528)趙繼宗自序,謂由禮部刊行。俞弁《續醫說》(1537年序刻本)亦云:“餘近見趙繼宗《儒醫精要》一書”[5]。可知該書成 於1528年,並有同年禮部刻本。但是中國(含臺灣)及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的藏書目錄既不載這一禮部刻本,亦未著錄其他中國、朝鮮刻本或抄本。

此書有日本慶長19年(1614)古活字本,所據底本即嘉靖7年序刻本。說明在此以前, 該本已傳入日本。慶安元年(1648),京都的上村次郎右衛門以整版覆刻古活字本。此外, 還有無上村次郎右衛門刊記的後印本。這些和刻本流傳下來的極少,在日本也只有上記8部。

作者

作者趙繼宗,號敬齋,明慈溪(今屬浙江)人。弘治3年(1490)三甲第62名進士[6]。據本書自序,趙氏因進士時多病,訪請名醫,服藥無效,自考歷代方書脈理藥性,配合調治, 始愈。後任知縣及歷升僉事等官,凡遇官僚軍民人等有患諸症,具繼宗處方用藥,並無失誤。廣東僉事時遭彈劾,歸休林下。後專心醫學。所著有傷寒、傷暑、雜症、痘疹、脈訣、活人醫法、本草切要及大小、男女、內外諸方二十餘本。又舉諸症精要共三十三篇,錄為一帙。

此外,《續醫說》(1537年序刻本)中有“近時慈溪趙繼宗著《小兒痘疹全書》板行於世”[7]之語,《醫藏書目》(1618年成書)亦有“痘疹全書一 卷、趙繼宗”[8]的記錄,可知他的著作《(小兒)痘疹全書》一卷在1537年以前也已經刊行。不過該書此後在中國、日本及朝鮮均不見記載,似乎早已佚失 了。《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有江戶刻本《痘疹慈幼津{木+伐}》,題趙繼宗撰[9]。但該書實際上是明無名氏撰、明王來儀刻本的江戶享保4年 (1719)翻刻本,與趙氏無關。趙繼宗著作傳世的只有《儒醫精要》。

內容

本書自序雲:“又舉諸症精要共三十三篇,錄為一帙”。實際是一部以醫論為主的著作。由以下各篇構成:

醫道、人身五臟之圖、論人身有天地三陰三陽之六氣、脈理(三部九候、脈有陰陽、脈有呼吸、脈有動止、脈有輕重、五行之相生)、(五臟部位之所在)、論王叔 和左關左尺與三焦及命門屬火之誤、論王叔和十二經脈之有差、論診脈專主王叔和脈訣分各髒與左右手歌訣之誤、論診脈有先後、男女之脈不同、論傷寒不必傳經、 論傷寒吐汗下三法之誤、論傷寒稱四時之誤、論傷寒陽毒陰毒等症、論暑病、論傷暑脈法治法、論世人言痰火之誤、論痰為諸病之誤、論狂病為痰之誤、論表裡治 法、論瘡痘治法、論玉石藥、論二陳湯、論補陰之誤、補心丸論、論用藥不宜執方、識湯液與集要不可者三、論藥有不宜火制者、論風病、本草傷寒藥性、補心丸 (加減)、(五臟圖解說)、論受孕之理、諭生脈之劑。

影響

從上面揭載的本書篇名多用“論……之誤”也可看出,該書多直接攻擊前人論說,闡說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對當時較為流行的朱丹溪醫說有不少批評。為此,9年之後問世的《續醫說》對其進行了如下嚴厲批判[5]。

“餘近見趙繼宗《儒醫精要》一書,駁丹溪專欲補陰以並陽,是謂逆陰陽之常經,決無補陰之理。二辯王叔和命門屬火之誤。三辯張仲景傷寒無汗吐下法。四辯張潔 古無中暑中熱之分。五辯中風無火氣溼三者之論。六辯十二經之脈差繆。趙公偏執己見,妄立邪說以欺人,乖悖經旨,得罪於名教多矣,噫!仲景叔和,醫之聖也, 百世之師也。繼宗何人,而敢輕議如此。多見其不知量也”

《續醫說》對《(小兒)痘疹全書》也有全面辛辣的批判[7]。大約正是因為趙繼宗的兩部著作在問世之後不斷受到這類批判,所以後來在中國未再復刻,不入之後便散佚了。

如上所述,《儒醫精要》在日本曾於1614年和1648年刊印過3次,但現存本卻只有8部。當時朱丹溪著作在日本也大為流行,《續醫說》在萬治元年 (1658)和寶曆13年(1763)得到刊行[10]。《儒醫精要》傳世之少,或許與這些情況有關。此外,日本尚有正德3年(1713)刊行的久保政新 (甲介)著、岡本一抱重訂《儒醫精要釋義》3卷3冊。該書亦僅有8部存世[11]。

[參考文獻]

[1]《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199頁上欄,東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1956)。

[2]《杏雨書屋藏書目錄》376頁左欄,大阪、武田科學振興財團(1982)。

[3]《東北大學所藏和漢書古典分類目錄 漢籍》子部238頁下欄,仙台、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1976)。

[4]《漢方與泰西醫學》29頁,橫濱、鶴見大學圖書館(1994)。

[5]俞弁《續醫說》(影印日本萬治元年刻本)卷1第10葉,影印《醫說》下冊所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6]李雲等《中醫人名辭典》625頁左欄,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

[7]前揭文獻[5],卷1第5葉。

[8]殷仲春《醫藏書目》(影印中國順治13年重刻本)94頁,上海、群聯出版社(1955)。

[9]前揭文獻[1],215頁上欄。

[10]小曾戶洋“和刻漢籍醫書總合年表-書名索引”《日本醫史學雜誌》37卷3號,410頁(1991)。

[11]國書研究室《增訂版 國書總目錄》第4卷226頁,東京、巖波書店(1990)。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