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非洲農村中國水稻豐收,開收割機難壞樂觀非洲人,種子讓歐美眼紅


中國非洲國際示範中心迎來大面積水稻收穫,都是收割機進行的。見沉甸甸的穀穗,已將稻梗壓變彎彎的,黃澄澄的一片,波瀾壯闊,猶如金色的海洋。當地村民們情不自禁地彎腰撫摸起了黃燦燦的稻穗。不言而寓,中國雜交水稻對非洲當地農民是很有吸引力的。

中國人也在努力做機械化的的普及,使非洲越來越多地用上了收割機器。在非洲搞示範農場,當然要用收割機了,否則大片大片的農田,當地黑娃們又懶,誰來收呀。中國人教會他們機械收割可把他們樂壞了。可要教會他們開收割機可是個讓人頭疼的事,固執思維最可怕!

客觀的說,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是比較落後的,他們作為原歐洲殖民地,工業化較低,大多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98%以上的人口,還是與貧窮相伴。當收割機剛進農村的時候,整個農村的人都回來圍觀。


再說說他們的工作態度。作為原法國殖民地,他們沒有學到法國的好東西,倒是學到了散漫的工作態度。每次發完工資後的幾天,都是我最頭痛的時候,因為會有很多人不來上班了。問問他們原因,他們說有錢了,需要放鬆放鬆。他說的放鬆放鬆就是,要把掙到的錢花光再來,甚至不會留出下次發工資前的生活費。

工作的時候,一天吃一頓飯很是稀鬆平常,甚至不吃飯。下班以後就找個陰涼地躺在地上不動,減少活動量,省著點體力。他們是很高興可以加班的,因為有加班飯。但是午飯後他們拒絕工作,因為極度怕曬!

非洲當地稻田平均畝產量在200—250公斤。剛開始進行示範田項目時,農戶們猶豫要不要試試中國稻種。為了調動試種農戶的積極性,中國人承諾將水稻畝產提高到350公斤以上,前提是要完全按照中國的技術要求。

這裡的獨特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一年可以種上三季。在當地種水稻可以說是不掙錢的,因為產量低、收入少。不過,示範田的產量顯示出的農業潛力“非常巨大”,“這裡的農民都說中國水稻是‘快速脫貧致富稻’”。

相對非洲傳統的水稻,中國人在非洲大地上的守望,也引起了國際關注,每年都有多批國際機構的專家教授到農業示範中心來參觀交流。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可以獲得中國雜交水稻的種子和種植管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