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預見,2020寧波外貿

記者 嚴瑾

說起2019年的外貿形勢,想必不少人會提及“寒冬”二字。這一年,一波三折的中美貿易摩擦,考驗著企業接訂單的信心;而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層出不窮的信用風險,又為寧波的出海之路蒙上了不確定的陰雲。

2020年,外貿的春天會不會來?財經作家吳曉波給出的答案是:“一定會來。但即將到來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春天。2019年的冬天不是靠熬能夠過去的,必須要靠創新。”這一輪冬春交替,或將誕生出無數的新品牌、新模式,而一批“甬”立潮頭的企業家們,已經預見了風向……

“坐享其成的時代過去了”

“目前,我們不再僅靠拿到資源就能坐享其成。不管是生產、貿易還是物流,都要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增加利潤來源,與合作伙伴共同抵禦市場風險。”

回顧2019,無論是從事大宗商品進口,還是一般貿易出口,都印證了中基寧波集團副總裁周海鵬的話:曾經,做大宗生意只要拿到鐵礦、能源、石油等貨源,便能賺得一些代理費;如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髮生震盪,工廠會困惑“萬一進料加工後遇上價格暴跌”該如何是好……這些都在促使作為貿易商的中基,成功走出一條集金融風控與工貿結合於一身的“3.0路徑”。

曾經,一款塑料音樂盒在2002年可以賣30元,只要“樣品出快一點,報價合適一點”就能接到一大筆出口訂單,令人感嘆“彼時生意太好做”;如今,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知漲了幾倍,即便仍賣30元,外商的下單量也少了。出口商要想生存,不得不想方設法延伸價值鏈。

至於貫穿2019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則是加重外部壓力、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一針催化劑。在知名外綜服務平臺——寧波世貿通副總經理孔澤昊看來,中美貿易對寧波進出口的潛在影響,遠不止輸美商品加徵15%-25%關稅那麼簡單:“我們無法孤立看待美國市場,因為它可能影響整個北美、歐洲的採購風向。比如,當總部位於美國的沃爾瑪減少了對一家中國採購商的訂單,歐洲沃爾瑪或將對標美國而跟進。全球貿易的供需關係,會因此而變得更加不確定。”

我們已然看到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蝶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短期內將使全球經濟增速下降0.3%,其中一半影響來自商業和市場信心效應。據寧波海關統計,去年1-11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達8307.2億元,雖然同比增長5.5%,但增速環比下降。

展望2020,受訪對象們已普遍做好了“貿易摩擦常態化”的準備。孔澤昊坦言,廣大中小企業無法改變或預見國際形勢,只能在保持“謹慎發展”的同時,提升產品的開發能力,這樣才能將訂單牢牢把握在手裡。

2020,讓價值鏈向終端延伸

“提升競爭力”說來容易,但實際操作絕非紙上談兵。孔澤昊認為,要想跟上這一步伐,2020年企業最應關注“貿易去中間化”的趨勢,更多地瞭解終端市場。

何為“去中間化”?寧波日用百貨出口龍頭——賽爾集團董事長徐平炬舉例說:“現在,我們已經有60%-70%的客戶是海外終端零售商。而據我們所知,像沃爾瑪等美國終端零售巨頭,過去60%-70%的商品都是向進口商採購,而近兩年這一比例可能會降到50%以下。”

由此可見,傳統外貿中“工廠-貿易商-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產業鏈的“五段論”,正在慢慢跳過部分中間環節,甚至向“工廠-零售商-消費者”的“三段論”看齊。究其原因,正是因為“老外們”同樣受到加徵關稅、電商衝擊帶來的成本壓力,迫使他們通過“直採”獲得更高利潤。

這樣一來,孔澤昊所說的“瞭解終端”愈發有了現實意義:“貿易中間環節的減少,意味著產品研發、設計、打樣的週期越來越短。如果做美國生意,你必須要研判這一品類是要走加利福尼亞還是洛杉磯?當地市場喜歡怎樣的審美?要是閉門造車,可能連風口都沒有把握住,就變成庫存壓力。”

所幸的是,孔澤昊已經看到了寧波企業靠近海外市場的轉變:他曾走訪的多家中小企業,幾乎都有了設計研發部門,有的將業務外包給更懂當地的歐美企業,有的則自己培養獨立設計師。這種從OEM向ODM的延伸,不僅能為產品平添約30%的溢價,還離海外消費者更近了一步。

“今年9月,世貿通在羅馬尼亞建立的中東歐營銷促進中心,被商務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國際營銷公共服務平臺。這一前展後銷的平臺,也是我們為了接觸終端的嘗試,目前已經將200多家供應商提供的涉額2500萬美元貨物售至當地。今後想以羅馬尼亞作為平臺,撬動匈牙利、波蘭等更廣闊的中東歐國家市場。”

徐平炬也分享了類似的案例。他認識一家年出口額為5000萬美元、美國市場佔比約80%的公司,面對貿易摩擦時卻相當淡定。原來,該司與美國市場已達成深度合作,就連他的美國進口商客戶,都入了他們公司的股份,自然不必擔心訂單流失。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海外延伸,想必會在2020年譜寫出更多案例。

跨境電商標出“靜默下單”的風向

另一個把“觸角”延伸至海外終端的表現,是2019年被我們頻頻提及的跨境電商。吳曉波在《預見2020》的演講中,特意展示了一組在亞馬遜全球開店上暢銷的中國品牌:“我們在全球市場看到,這些中國公司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它不再藏在領子裡,不再是ODM、OEM,這就是Made in China的2.0。”

如果說以亞馬遜為代表的跨境電商B2C,讓吳曉波等大咖看到了品牌出海的機遇,那麼寧波賣家2019年對跨境電商B2B的熱情高漲,則讓我們預見了全球貿易“靜默下單”的風向標。

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寧波區域負責人吳向進告訴記者,就在上個月,寧波賣家向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平均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的七八萬元翻了一番!更有一位寧波的跨境電商B2B賣家,創下了投資額超過400萬元的全國紀錄。

“說明寧波對跨境電商B2B非常重視!一是依靠傳統線下展會成交的大企業,開始注重線上渠道;二是擁有品牌與實力的大企業,越來越願意為線上推廣做投入,以增加‘老外’在線上找到他們的可能。”吳向進說。

在傳統外貿人的印象中,以廣交會為代表的線下展會,一直是結識新客戶、維繫老客戶必不可少的渠道,下單前總得親眼看到、親手觸碰樣品才放心。但吳向進注意到:2019年10月廣交會的人氣同比下滑,但直接在線上“靜默下單”的B2B成交額卻水漲船高。他分析道:“首先,通過互聯網尋找供應商,是一種降低採購成本的方式。其次,海外消費者的需求變得個性化,這意味著過去的大批量‘通路貨’產品,要向小批量的定製品轉型。一筆貨值5000美元-20000美元的訂單,可以直接在線上發貨,搭配海外倉與空運物流,只要3-5天就能送達美國批發商手中。”

更重要的是,技術的進步成了這一數字貿易新業態的基礎——阿里等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可以助力買賣雙方的互相匹配;平臺引進的權威認證機構和信用額度,能為寧波供應商做品質背書,給外商“一鍵下單”的信心;而未來VR、AR等技術的進步,或將遠程把產品的“相貌”展示得一清二楚。

“我們相信,未來5年都會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黃金期,而寧波擅長的汽配、傢俱、服裝產業,非常適合開展定製化的跨境電商B2B。我們希望寧波有更多內貿電商企業,甚至以奧克斯、太平鳥為代表的頭部製造企業,加入到跨境電商的嘗試中來。”吳向進說。

既要大象起舞,也要螞蟻雄兵

當我們覆盤2019的寧波外貿時,不難發現“強者恆強”的特質。無論是大型外綜平臺,抑或是細分行業龍頭,都能成功“跑贏大盤”。

今年1-11月,“寧波外貿一哥”中基寧波集團的進出口總額達35.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創下了經營規模與經濟效益的歷史新高;業務覆蓋160個國家的賽爾集團,也跑出了出口額2.1億美元、同比增長25%的加速度;同期,寧波世貿通的出口額增速,亦達到14%左右。這些優秀的大企業並沒有就此止步,還在源源不斷整合資源,彰顯“大象起舞”的步調。

“在複雜的外貿形勢下,大企業在集中採購、商業運作、政府輔導等方面的優勢會更加凸顯,相對於小微企業,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孔澤昊總結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寧波外貿的“螞蟻雄兵”,將就此喪失生存空間。中基、世貿通等外綜平臺業務量的增長,恰恰證明了廣大小微企業正主動選擇依託平臺“抱團出海”。吳向進提到,數字貿易亦是中小企業突圍的一條明路。

“在外貿領域,‘門當戶對’很重要:出口額1億元的企業,產能支撐不了2億元的訂單;但營業額2000萬美元的企業,匹配同等規模的進口商就剛剛好。目前,阿里大數據已經能做到‘千人千面’,分層次、分場景地匹配合適的賣家和買家,讓大企業、小企業都能找到生存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看到了政府相關部門,對廣大“螞蟻雄兵”的支持。2019年12月26日,寧波“甬貿貸”融資業務正式啟動。年出口額3000萬美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可申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融資貸款,以及貸款保證保險/擔保融資貸款,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壓力。

在2019年11月的浙商大會上,馬雲說:“新一輪全球化正在形成,新的貿易形態、貿易規則、貿易機遇未來十年以內一定會出現。過去,全球化是大企業為主導,未來全球化是好企業主導,只有產品好、服務好、體驗好、為他人好的企業才能走得更好。”

正所謂“不以規模論頭部,只以進階論英雄”。迎接2020年的下一個春天,相信奔向“225”雙萬億行動的寧波外貿人,都能成為在行業變革之際“甬”闖天下的弄潮兒,讓世界見證寧波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