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易經》之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沒有平地哪來的陡坡,沒有去哪來的來,卜問艱難的事情,並能渡過難關。

在這一句話中所說的“平地”與“陡坡”,“來”與“去”,說明的都是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是相對平衡發展的。

就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辯證法的思想,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獨一面存在,而是存在著不同的影響。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有的時候,我們對待一些事情的態度上總喜歡分清黑白。

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從而習慣性的會把一些事情歸類分辨清楚,但是這卻是一個侷限性的思維。

當長大之後,我們才明白任何事物並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對即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不可以偏概全,也不能偏激的偏向於某一個層面。

任何看似好的事情,都存在著壞的影響,而那些看似壞的因素也會有好的呈現。《塞翁失馬》就是這一道理的最好例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單獨存在一個影響。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古時候,濡須之戰的時候,孫權與曹操相持了一個多月。

有一天孫權乘著大船前來觀察曹營,曹營的弓箭手這個時候萬箭齊發,孫權的船面向曹操的那一面全部插滿了箭,造成了船身傾斜。

眼看著就有翻船的危險,孫權這個時候就下令調轉船頭,讓另一面來接受箭,於是船的兩邊都被射滿了箭,船身也恢復了平衡。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從這一件事情上,足以看到孫權的智謀,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局面,即便是面臨著即將翻船的那一份危險的時候,也能夠從容鎮定,看到事物的不同層面,利用對方的強勢,來彌補自己的弱點,讓自己達到平衡。

面對曹操的萬箭齊發,本是一個兇險的事情,但是孫權能把兇險的事情化險為夷,有效利用了這一份危險。

遇到事情的時候冷靜沉著,即便是那些看似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也能夠輕易的化解災難,甚至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局面。

由此可見,人生最好的狀態一定不是偏頗的,只認定某一個層面,而是懂得從全局出發,考慮事物的不同影響。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其中都是通過辯證法的方式,來闡述事物都有不同影響的智慧。

所以老子就說: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所以聖人掌握萬事歸一的法則,可以治理天下,不單憑自己的所見反而看得清楚,不自以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誇自耀反而能見功勞,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長久。

在面臨事情的時候,一個人不能客觀認知事物的原因,其實大多就是因為自己主觀意識偏頗造成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要你能拋開自己的自以為是,拋開自己的主觀思維,才能夠冷靜下來認知事物的不同層面。

《道德經》:拋開自以為是,才是轉危為安的良策

所以聖人處理事情的時候,首先拋開的就是自以為是的心思,在任何情況之下,主觀的因素往往是人生最大的騙局,不以主觀情緒為主,才能客觀的認知事物的不同層面,才能逃脫這一個惡性思維之中。

對於人生來說,即便是看似大的災問題,只要你能有效化解,反而能成為人生的墊腳石。最關鍵的是自己的思維以及處理事情的態度,這是最重要的智慧。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