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分享:山村﹒領袖﹒中國夢

分享:山村﹒領袖﹒中國夢

《梁家河》一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7 年的知青歲月,記錄下梁家河40餘年的動人故事,情感真摯,情意深厚。用真和實、美與善,展現人間大愛。山村、領袖、中國夢,是一幅珍貴的人間美景,是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

——題記

提起山村,大家會與貧窮、落後聯繫在一起。是的,步入21世紀,當我站在這片土地上,看著眼前的一切,還是無法與富裕、先進的鄉村聯繫在一起。

它確實很普通,普通的讓人賴得想起。它是那麼的偉大,偉大的讓人神往,萬人矚目。它是那麼神奇,神奇的可以改變國家,影響世界。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梁家河,這個深藏於陝北黃土高坡山坳裡的小村莊,在上個世紀,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它原有的那份靜謐。從那時起,註定它不再普通,不再平凡。

春娃、迎春、成兒……一個人親切地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小名,他們熱情寒喧,他們歡聲笑語。時光穿越,情誼悠長。這個人是這片土地曾經的主人,是這個小村曾經的領路人。而今,他是我們黨的總書記,是我們國家的主席。

習近平1969年初到梁家河,1975年離開梁家河,7年的知青歲月與梁家河結下深厚的情意。“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他這樣評價的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土地。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樸素的梁家河老鄉,從不掩飾他們的不滿,也從不吝嗇他們的讚美。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縫紉社……年輕的習近平在努力,村民的情感在變化。“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村民們的肯定、讚美,讓習近平完成從“北京娃向山裡娃”的轉變。

2015年2月13日,農曆臘月二十五,已是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回到讓他魂牽夢縈的地方。算起來,他離開梁家河已經整整40年了。昔日的夥伴,今天的老人,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容顏,卻沖淡不了他們的深厚情誼,因為那是領袖與人民的情誼。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老鄉的粗茶淡飯養育了習近平,梁家河的水滋養了習近平。

多年後,他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在這裡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在老鄉期盼的眼神裡,在梁家河貧瘠的土地上,讓習近平從迷惘、彷徨中成長為村黨支部書記,從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一步步成長為黨和國家的掌舵人。這不僅僅是時光的流逝、職位的變化,而是夢想愈來愈清晰,信念越來越堅定的過程。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在2013年3月份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表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習近平平實有力的語言,清晰堅定的號召,猶如春雷響徹神州大地,好似耀眼的光輝吸引著世界目光。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中國夢追根究底是人民夢。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實際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說得真好。偉大的時代,孕育著偉大的夢想。

分享:山村﹒领袖﹒中国梦

回顧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對比梁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梁家河這個坐落在陝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著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成為每個懷揣夢想、甘於奉獻的青年人的嚮往之地,更是無數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山村、領袖、中國夢,是一幅珍貴的人間美景,是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

(王向群)

讀書分享 歡迎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