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週末閒談商品房面積,不要傻傻地以為自己買了個“大房子”

週末閒談商品房面積,不要傻傻地以為自己買了個"大房子"

最近樓市雖然不景氣,但還是有很多剛需人士買房看房。看房買房自然需要了解清楚房子的面積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同叫法的"面積"區別到底在哪裡,是不是總房價差不多,房子面積大就一定比面積小划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個"面積"的問題。

週末閒談商品房面積,不要傻傻地以為自己買了個“大房子”

很多人討論房子大小的時候都喜歡說這套房子"面積某某平米",其實這個叫法並不準確。因為不同的人口中的"房子面積100平方米",可能一個的使用面積為90平方米,另一個的使用面積才60多平方米,相差20、30平方米。為什麼呢?

事實上,商品房的"面積"有三種定義:第一種叫建築面積,第二種叫套內建築面積,第三種叫套內使用面積。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的使用面積++陽臺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通常包括電梯井、、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如果運氣不好,一套房子的建築面積裡面包含了一半的分攤公用建築面積也不是不可能。

週末閒談商品房面積,不要傻傻地以為自己買了個“大房子”

電梯及大堂都屬於公攤面積

也就是說,如果買房時銷售員口中說的"面積100平米"指的是套內使用面積,那麼就是實打實的100平方米;如果銷售員說的"面積100平米"是建築面積,有可能得到的房子使用面積才70多平方米,甚至更少。

而開發商賣樓的時候,通常分為三種計價方式進行出售:1.按套;2.按套內建築面積;3.按建築面積,不會以套內使用面積直接計價出售。因為同一棟樓不同戶型或樓層,會因分攤係數的不同而導致計入的分攤公用建築面積不同,令房子的建築面積"虛高","含金量"降低。這種含金量偏低的房子,按建築面積計價時,單價自然就會顯得低一些。

週末閒談商品房面積,不要傻傻地以為自己買了個“大房子”

因此,開發商通常會以建築面積標示單價,這樣看起來,同樣建築面積的房子,公攤多的房子看起來總價會更低,以便利用購房人貪便宜的心態增加銷售業績。其實,一分錢一分貨,總價低,套內建築面積自然就小。

所以,看房買房的時候,應當注意房子到底是以建築面積標價還是套內建築面積標價,自己小算盤打一打,實地考察一下使用面積是否"足稱"。免得買了一個建築面積"虛高"的"便宜"房子,還以為自己佔了便宜,傻傻地分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