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艾滋病區內的白衣天使:我們是患者最親的人


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一間名為“關愛治療室”的診室裡,四張桌子整齊擺放,桌上面疊著一層又一層的辦公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患者的資料和簡歷。幾個人圍在一位面容和善的護士身邊,與她交流著什麼。他們口中,隱約可以聽到護士的名字——“曉燕姐”。

林曉燕,孟超肝膽醫院艾滋病病區的護士。在這個病區裡,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五歲的小孩,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曉燕姐”。

林曉燕,孟超肝膽醫院艾滋病病區的護士。在這個病區裡,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五歲的小孩,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曉燕姐”。

但後來林曉燕發現:她,其實是患者最親的人。 很多艾滋病患者患病之後並不願意告知家人,自己默默承受著病痛與心理上的折磨。就診時,護士是他們唯一可以傾訴的對象。工作幾年之後的林曉燕發現:患者對於醫生,有一種非常深厚的信任感。他們會把不願意和家裡人說的秘密告訴護士,護士是他們最願意去交流的人。

一來二去的交流中,林曉燕也漸漸和患者熟絡起來。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會第一時間想起在孟超肝膽醫院有一位“曉燕姐”,她一定有辦法幫他們解決困難。有的患者遇到一些剛患上艾滋而感到迷茫的人,會安慰他:“你可以去找曉燕姐,她也許會有辦法。”看到患者如此信任自己,林曉燕也漸漸地克服了對艾滋病的恐懼。


曾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割傷了手,輾轉幾家醫院都被趕了出來。一位病友介紹他找“曉燕姐”,在醫院,曉燕姐戴上手套,輕輕拿起他血肉模糊的手掌細細地消毒、包紮。她覺得,自己必須對得起病人的信任。

2013年,林曉燕從病區轉向抗病毒資料的管理。在從事日常的護理與抓藥工作之外,林曉燕還要擔任起新患者的心理疏導師。不少新患者由於不能接受自己身患艾滋而抑鬱,出現消極用藥的情況。一些患者甚至衍生出了暴力傾向,毆打醫護人員。林曉燕便會主動聯繫患者,把他約到醫院,耐心叮囑其要按時吃藥、注意休息。

林曉燕說:“做這個工作主要是耐心,病人有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會聽從醫生的話,你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們解釋,他們自然會慢慢接受。” 用其他護士的話說:“曉燕姐就是一位很有親和力的姐姐,耐心且細心”


難忘當年“曉燕姐” 翻翻林曉燕的微信好友列表,好友已達到800多位,通訊錄裡面的電話號碼更是存了一個又一個。林曉燕已經記不得她到底加了多少個人的微信,留了多少個人的電話。除了一些特殊的患者,很多過去的老患者,林曉燕有些一時也難以記起。

但患者們的心中,卻一直惦記著這位曾一遍又一遍耐心勸導他們的“曉燕姐”。 日常工作之餘,林曉燕還會去學校、監獄等場所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識。一位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的患者在出獄後找到林曉燕,向她訴說了自己對未來的擔憂。因為這位患者在監獄裡表現較好,且對艾滋病知識也有所瞭解。

林曉燕便把他安排到福建省艾滋病防治志願者協會擔任志願者,幫助其他的患者疏導心理。像這樣的患者,林曉燕身邊還有很多。雖然他們身患疾病,但他們願意對防艾事業做出自己的努力。


2010年,林曉燕患病住院。前來看病的患者進出幾次辦公室發現林曉燕並沒有來上班,彼此之間詢問起來:“曉燕姐怎麼沒來上班呀?”電話打到總檯才得知,林曉燕生病住院了。 就好像炸了鍋一樣,不少患者紛紛提著水果捧著鮮花組隊來醫院看望她。

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患者,恰逢在福州,也暫時放下了手頭的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到醫院,只為了看望“曉燕姐”一眼。有一些患者面孔,林曉燕看著已經陌生了,但他們依舊不辭路遠地趕來看望她。“很少有病人會來看望護士的,可能是溝通久了,有感情了。”林曉燕笑道。三個月之後,林曉燕康復出院,再次回到她熟悉的工作崗位,不少患者心才算是安了下來。

工作到現在三十多年,林曉燕就換過一次手機號,最新的號碼也已經十來年沒有換了。林曉燕說:“我擔心號碼一換,一些患者就會聯繫不到我,那時候他們就會著急。”曾經有一名林曉燕的早期患者,多年之後再次撥打當時林曉燕留給他的電話,驚訝地發現,這個號碼竟然還會通。他對林曉燕說:“沒想到這麼久了,您的號碼還在用!”她心裡有患者,患者心裡也裝著她。


平時放假的時候,林曉燕喜歡去旅遊、去爬山。在她的朋友圈裡,有不少她去各地旅遊的風景照。偶爾有時候,一些患者會主動聯繫她:“曉燕姐,最近天氣不錯,去爬爬山?”日常患者有什麼聯誼活動,林曉燕一定是他們的“必邀嘉賓”。

現在,艾滋病病區有一組由30多人組成的醫護團隊,登記在醫院“關愛治療室”的艾滋病患者大概1200位左右,包括林曉燕在內的醫護人員都承受著較大的人員壓力。醫院的醫生每時每刻都在隨時待命,只要有搶救消息,他們便馬不停蹄趕往現場。工作中的林曉燕,有的時候連飯都沒吃上一口。但林曉燕他們,並沒有抱怨過一句話。

林曉燕說:“我只是認真地對待我每一個病人,他們把我們當做親人,我們也自然把他們當做親人。雖然有時候忙碌點,但依舊很開心。”

在病室裡,大家都很愛拉著曉燕姐姐聊天

曉燕姐姐在工作中是個資深老護士,生活中跟年輕人打成一片

中午飯在媽媽家吃,晚飯老公做好。高危忙碌工作的曉燕姐姐得到家裡人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