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診斷、治療,來了解一下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發生在直腸和結腸的慢性非待異性炎症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多呈反覆發作的慢性經過,表現為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少數患者症狀持續並逐漸加重。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臨床多見於2040歲,男女之間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病理
病變主要限於結直腸黏膜與黏膜下層,在腸道內分佈呈“連續性”和“倒灌性”分佈,即自肛端直腸開始,逆行向近段發展,病變之間無中斷,嚴重者可累及全結腸及末段迴腸。
活動期腸道黏膜固有層內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等瀰漫性浸潤,並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髮生在隱窩內形成隱窩膿腫,當隱窩膿腫融合潰破,黏膜出現多發性小潰瘍,逐漸融合成大片潰瘍。由於結腸病變一般限於黏膜與黏膜下層,很少侵及肌層,所以很少併發腸穿孔、瘻管或周圍膿腫。少數暴發型或重症患者病變侵及結腸全層,可發生中毒性巨結腸,此時腸壁嚴重充血、腸腔膨大、腸壁變薄,潰瘍深達肌層甚至漿膜層,可併發急性腸穿孔。
臨床表現大多患者起病緩慢,只有少數急性起病,偶見急性暴發起病。

(一) 症狀

1. 腹瀉和黏液膿血便腹瀉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主要症狀,黏液膿血便是本病活動期的重要表現。病人還可能出現便失禁表現。大便次數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輕重,輕者每日排便2-4次,可無便血或有少量黏液膿血,嚴重者每日可排便10次以上,脹血便明顯。
2.腹痛病情輕者可無腹痛,嚴重者可有輕中度左下腹或下腹的陣痛,少有全腹疼痛。症狀典型患者有疼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常有裡急後重感,這提示直腸粘膜受炎症累及。如炎症累及腹膜或併發中毒性巨結腸,患者感持續性劇烈腹痛。
3.其他表現還可伴有食慾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中、重型患者活動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急性暴發型或出現併發症患者可有高熱。重症或病情持續活動者可出現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等表現,年輕患者還可能出現生長遲緩,女性可能出現原發性閉經。另外,本病還可伴有特殊的腸道外表現,主要有外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炎、皮膚結節性紅斑、壞疽性硬皮病、眼鞏膜外層炎、前葡萄膜炎、口腔複發性潰瘍、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二)體徵:輕中型患者僅有左下腹輕壓痛,有時可觸及痙攣腸管。重型和暴發型患者局部常有明顯壓痛。如有腹肌緊張、反跳痛、腸鳴音減弱等腹膜炎體徵應注意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等併發症的發生。


(三)臨床分型按本病的病程、程度、範圍及病期進行綜合分型。
1.臨床類型(1)初發型:指首次發作;(2)慢性復發型: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該型臨床上最多見:(3)慢性持續型:症狀持續存在,可有間斷的症狀加重;(4)急性暴發型:起病急驟,病情嚴重,全身毒血癥狀明顯,可伴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敗血症等併發症,該型臨床少見。上述各型可相互轉化。
2.嚴重程度: 輕度:腹瀉每日4次以下,便血輕或無,無發熱、脈速,貧血輕或無,血沉正常:中度: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重度:腹瀉每日6次以上,並有明顯黏液膿血便,體w溫>37.5°C、脈搏>90次/分,血紅蛋白<100g/L,血沉>30mm/h。
3. 病變範圍可分為直腸炎、直腸乙狀結腸炎、左半結腸炎、廣泛性結腸類(病變擴展至
結腸脾曲以近)、全結腸炎(病變擴展至全結腸)。
4.病情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

併發症
(一)中毒性巨結腸:多為暴發型或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所併發,發生率不高,多有低鉀、鋇劑灌腸、使用抗膽鹼能類或阿片類藥物等誘因,也有無明顯誘因而併發的。結腸病變累及肌層與腸肌神經從、導致結腸蠕動消失,腸內容物與氣體大量積聚,引起結腸急劇擴張。臨床表現為病情急劇加重,毒血癥明顯,出現脫水與電解質平衡親亂,查體可見鼓腸、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X線腹部平片可見結腸擴張,結腸袋消失。本併發症易引起急性腸穿孔,預後很差。


(二)癌變:多見於病程漫長者,可能是由於在不斷的損傷修復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所致。對於病程長、病變範圍廣的患者應加強隨訪。

(三)其他併發症:本病還可併發腸道大量出血、腸穿孔、腸梗阻等併發症,發生幾率小,尤其腸穿孔多與中毒性巨結腸有關。
輔助檢查

(一)血液檢查:貧血多見,白細胞計數在活動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是活動期的標誌。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另外發現,外周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和抗釀酒酵母抗體分別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相對特異性抗體,有可能作為鑑別兩者的證據。
(二)糞便檢查:糞便常規檢查可見黏液膿血,顯微鏡檢見較多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膿細胞。另外,應行糞便致病菌的培養和排查阿米巴、血吸蟲等感染性腸炎。
(三)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應觀察全結腸,並儘量檢查末段迴腸,除直視觀察黏膜改變外,還應鉗取病變黏膜做病理檢查。內鏡下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改變包括1.黏膜充血、水腫、質脆、出血及膿性分泌物附著,血管走行紊亂或消失,常見黏膜粗糙,呈細顆粒狀;2.多發性糜爛和淺潰瘍;3.假息肉及橋狀息肉,結腸袋變淺、變鈍或消失。組織學檢在見瀰漫性慢性炎症細胞浸潤,活動期表現為糜爛、潰瘍、隱窩炎和隱窩膿腫;慢性期表現為隱窩結構紊亂、杯狀細胞減少和潘氏細胞化生。


(四)X線鋇劑灌腸檢查: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不宜做鋇劑灌腸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X線下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表現有:1.黏膜粗亂,可呈顆粒樣改變;2.多發性淺潰瘍,也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現為多個小的圓或卵圓形充盈缺損;3.結腸袋變淺或消失,腸管縮短,腸壁變硬,呈鉛管狀。
診斷:本病無特異性改變,只有在排除其他病因後才能作出診斷。對於具有持續或反覆發作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伴(或不伴)腸道外以及全身症狀者,在排除感染性腸炎克羅恩病、缺血性腸炎、放射性腸炎等基礎上,符合結腸鏡檢查典型改變中至少1項及黏膜活檢組織學所見可以診斷本病。如沒條件進行結腸鏡檢查,則應行X線鋇灌腸檢查,如具備上述X線徵象中至少1項,可以擬診本病。對於初發病例、臨床表現和結腸鏡改變不典型者,須隨訪3-6個月後方可診斷。關於潰瘍性結腸炎的完整診斷應包括五個部分:臨床分型、嚴重程度、病變範圍、病程分期及併發症。
鑑別診斷
(一)感染性腸道疾病:包括由痢疾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等各種細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結腸炎、阿米巴腸炎、血吸蟲病等,鑑別方法在於該類疾病有不潔飲食、疫水接觸等病史,最主要的是糞便檢查,糞便可監測出致病菌,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或可發現血吸蟲卵,孵化毛蚴陽性。

(二)克羅恩病:克羅恩病的主要症狀是腹痛、腹脹為主,少有肉眼血便,病變主要部位在迴腸末段和右半結腸,病變呈非連續性非瀰漫性分佈,其主要病理改變為增殖性疾病,典型病理改變為非乾酪樣肉芽腫,可與潰瘍性結腸炎相鑑別。二者鑑別要點詳見表:

<table><tbody>

鑑別要點

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

臨床表現

裡急後重,就液膿血便

腹瀉、腹痛伴營養不良

內鏡和影像學

直結腸瀰漫性、淺表性炎症,重著可有淺表糜爛和淺表潰瘍,有自發性出血

非連續性全層病變,主要累及迴腸和右半結防,呈鋪路石樣改變,有縱行潰瘍和深裂隙

組織病理學

粘膜和粘膜下層瀰漫性炎症隱窩膿腫

非乾酪性肉芽腫,可見裂隙和阿弗他潰瘍

血清學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抗釀酒酵母抗體

/<tbody>/<table>

(三) 結直腸癌: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結腸鏡成X線鋇劑灌腸檢查基本可以診斷,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四)腸易激綜合徵:該病為腸道功能性疾病,糞便檢查無膿血,結腸鏡成x 線鋇劑灌腸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治療:目前該病在臨床上是不能被徹底根治的,所以針對該病治療目的是:1.改善和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提高生活質量;2.控制活動性病變,消除症狀,促進黏膜癒合;3.維持無激素的緩解;4.防止併發症。


(一)一般治療:活動期患者應充分休息,給予低渣膳食,病情嚴重者應禁食,並給完全胃腸外營養治療。對於重症或暴發型患者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給予輸血和人血白蛋白以改善貧血和低蛋白血癥。患者的情緒對病情會有影響,可予心理治療。對腹痛、腹瀉可給予對症治療,但慎用膽鹼能受體阻斷藥或止瀉劑,如洛哌丁胺,以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重症有繼發感染者,應針對腸道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選擇廣譜抗菌藥物治療,選擇靜脈給藥。
(二)藥物治療:

1、氨基水楊酸製劑:該類藥物適用於輕、中度患者或重度經糖皮質激素治療已緩解者。最常用的藥物是柳氮磺吡啶,該藥口服後在腸道內分解為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嘧啶,5-氨基水楊酸是治療成分,其與腸上皮接觸而發揮抗炎作用。具體用法:初始劑量為4.0g/天,分四次口服,病情緩解後仍要繼續用藥長期維持治療,目前傾向於治療劑量和維持劑量相同,這與以往維持劑量減半的用法不同。該藥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食慾誠退、頭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餐後服藥可減輕消化道反應。另外還可能引起皮疹、粒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因此服藥期間必須定期複查血象。該藥在腸道內分解而產生的磺胺嘧啶可能對腎小管造成損傷,服藥期間應注意適當多飲水,並監測尿常規及腎功能。目前臨床上還可見到多種5-氨基水楊酸口服制劑,如美沙拉嗪、奧沙拉嗪和巴柳氮等。其療效與柳氮磺吡啶相仿,但因每種藥物均有不同的特點,可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缺點是價格較貴。另外,還有5-氨基水楊酸灌腸劑和栓劑,灌腸劑適用於病變侷限在直腸乙狀結腸者,栓劑則適用於病變侷限在直腸者。結腸的輕、中度患者,栓劑和灌腸劑型存在優勢。


2.糖皮質激素適用於重度患者及急性暴發型患者以及對氨基水楊酸製劑療效不佳的輕中度患者。重症患者先予較大劑量靜脈滴注,如甲潑尼龍40-80mg/天、氫化可的松200-300mg天,7-10天后改為口服甲潑尼龍48mg/天或潑尼松60mg/天,病情緩解後以每1-2周減少4-8mg/5-10mg的速度逐漸減至停藥。減量期間加用氨基水楊酸製劑逐漸接替激素治療。輕、中度患者一般予口服甲潑尼龍32-48mg/天 或潑尼松40-60mg/天,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病變侷限在直腸乙狀結腸者,可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加人生理鹽水100m,每晚次保留灌腸,也可選用無全身副作用的布地奈德2mg,每晚一次保留灌腸。3.免疫抑制劑對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對激素依賴的慢性持續型病例可加用硫唑嘌呤1.5-2.5mg/(kg*天或6-巰基嘌呤0.75-1,5mg/(kg*天),加用後可逐漸減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另外,也可考慮應用環孢素或他克莫司。4.生物製劑近年生物製劑如英夫利昔單抗在重症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上取得了可喜的結果,但使用時間短,費用高。
(三)手術治療對於併發大出血、腸穿孔、合併中毒性巨結腸的重型患者經積極內科治療無效且伴嚴重毒血癥狀者,應選擇緊急手術。而對於併發結腸癌變、慢性持續型病例內科治療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太大不能耐受者應擇期手術治療。一般採用全結腸切除加回腸肛門小袋吻合術。
預後本病病程遷延,反覆發作,輕度及緩解期長者預後較好,病程漫長者癌變危險性增加,應定期複查結腸鏡,推薦對病程在8-10年以上的廣泛性或全結腸炎患者以及病程在30-40年以上的左半結腸炎、直腸乙狀結腸炎患者,至少每兩年檢查1次結腸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