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從來都不甘心偏居一隅,開國之父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可見印度從建國之初就擁有遠大的抱負,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想做有聲有色的大國光靠打嘴炮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還是拳頭要硬,腰桿子要粗!想要擁有硬拳頭,最主要的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常規軍力方面,印度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從外界源源不斷的採購先進武器裝備。但是在更關鍵的核武器領域,印度無法得到外界的幫助,但最後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也終於在1998年成功的進行了核武器試驗,成功躋身世界核俱樂部之列。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印度核試驗

但是擁有核武器只是成為世界強國的第一步,如何將核武器投擲出去,攻擊敵人,這是更為重要的環節。在核武器搭載平臺上,印度近年來發展出了烈火系列彈道導彈,獲得了不錯的陸基核打擊能力,通過採購幻影2000和蘇30MKI又具備了空基戰術核打擊能力。但是烈火導彈戰時存活能力不足,空基戰術核打擊覆蓋範圍和破壞性又不足,因此發展生存能力和核打擊能力最強的戰略核潛艇成為了最為迫切的需求。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印度展示其烈火彈道導彈

戰略核潛艇涉及到兩大技術難點,一個是小型的封閉式艦用大功率核反應堆,一個則是水下發射的潛射戰略導彈,自從中國在1974年下水了首艘核潛艇之後,此後近40年沒有國家再能夠突破這兩大技術瓶頸,躋身戰略核潛艇俱樂部。印度從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就開始自己代號為ATV的核潛艇製造計劃,但是受制於薄弱的工業能力和技術儲備,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發展。從1988年開始,印度先後租用了兩艘蘇聯/俄羅斯核潛艇,並命名為查克拉1號/2號,由此積累了一些核潛艇使用經驗,瞭解了其內部構造和設計方向。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

但就算是這樣,印度仍舊不具備獨立製造核潛艇的能力,因此只能攜手俄羅斯一起共同進行核潛艇製造,從1999年開始,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印度開始了核潛艇工業的艱難起步,經過了近20年的努力,花費了近30億美元之後,印度在2019年終於下水了自己的所謂國產核潛艇,這就是傳說中的殲敵者號潛艇。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殲敵者號核潛艇下水

殲敵者號潛艇從性能上來說根本不能稱之為戰略核潛艇,首先從動力上來看,它採用了基於俄羅斯奧斯卡級攻擊型核潛艇動力包開發而來的加壓輕水反應堆,功率只有約80兆瓦,這是世界上所有戰略核潛艇中功率最小的。由於推進功率不足,殲敵者號潛艇的排水量只有約6000噸,水下速度也只能勉強超過20節,與世界主流戰略核潛艇相差巨大。更為可怕的是,殲敵者號核潛艇的反應堆設計十分不完善,在實驗過程中甚至發生多次故障,並且還可能存在核洩漏的危險,這不僅對核潛艇水兵,對海洋環境也是重大威脅。種種缺陷導致殲敵者號在服役僅僅一年後就發生了推進艙進水事故,雖然反應堆所幸沒有波及,但是蒸汽輪機也已經癱瘓,時至今日,殲敵者號也鮮有報道,實在不符合印度風格。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殲敵者差點把自己人殲滅了

再看殲敵者核潛艇的武器配備,它僅僅擁有4個導彈發射管,羸弱的攜彈能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印度為其量身打造的K15潛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只有750公里,這樣的距離也就只能在印度西海岸對巴基斯坦構成勉強的威脅,對於其他對手而言,沒有什麼太大存在感。K15導彈的載荷為1噸,聯想到印度目前還沒有掌握氫彈技術,核彈頭小型化也依舊是蹣跚學步階段,1噸的重量也就只能安裝個10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殺傷半徑也完全不夠。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印度K15潛射導彈試驗

總的來看,印度這艘殲敵者號戰略核潛艇還只是小學生水平,它唯一的意義就是印度在核潛艇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但是很可惜卻完全不具備實戰能力,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失敗的項目。聯想到印度在殲敵者號下水後又繼續租借了兩艘俄羅斯阿庫拉級核潛艇,想必印度國防部也是對其國產核潛艇失去了信心,果然還是造不如買,俄羅斯核潛艇不香嗎?

印度歷經30年打造國產核潛艇,最終功虧於潰,俄羅斯潛艇不香嗎?

▲阿庫拉級核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