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咸豐年間老照片:160多年前的滬上風光


1858年,一位婦女與兩位少年合影。晚清咸豐皇帝統治年間,也就是19世紀50年代末期,英國商人威廉·赫伯特·瓦徹在上海拍攝了或收藏了一批照片,展現了上海開埠初期的人文風光。同時期留下來的影像資料寥寥可數,所以這些老照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值得我們珍視。

1858年,園林裡挑水的工人。這些照片包括上海老城廂及其近郊的景觀,其中不乏聞名天下的名勝古蹟,難得一見。晚清記錄上海公共租界風貌的照片較多,記錄老城廂的就少了很多,這可能與外國攝影師的活動軌跡相關。上海老城廂即上海縣縣城,也是大上海的發祥地。

19世紀50年代,一家銀行的老闆和朋友在花園裡抽菸喝茶。

19世紀50年代的上海龍華塔。龍華塔由吳越王錢俶興建,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塔身纖細、輕靈、飄逸,總高41.03米,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有斗拱向外挑出飛簷,出簷較寬,簷角懸掛銅鈴。該塔歷經兵火、雷擊等天災人禍,經不斷修繕,屹立至今。

1859年4月,蘇州河附近的曹家渡,照片中的房屋是清軍一個站點。當時正處於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清軍曾在曹家渡修築通往梵皇渡的軍路,並由此經蘇州河運輸糧草。這個軍事站點的作用很可能是確保水陸兩路的暢通。但在1861年,曹家渡被公共租界接管。


19世紀50年代,上海老城廂的北門城牆。老城廂北門名為晏海門,這附近是一個熱鬧的商業區,有陶瓷、飲食、果品、五金、百貨等商店。1860年,晏海門東邊另開了一座“新北門”,即障川門。

1857年,顯得破敗的上海豫園。豫園是老城廂的著名景點之一,不僅有樓臺亭閣之勝,而且有山水自然之美。遺憾的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這裡被嚴重破壞,多幢亭臺樓閣被付之一炬。更糟糕的是,1860年,清廷將豫園劃為列強軍隊的駐紮之處,搞得園景面目全非。

1859年10月13日,茶商和絲綢商合影,這些人剛剛參加完為瓦徹送行的聚餐。他們手裡拿著一小束花草,可能是表達對瓦徹的祝願。

1858年6月5日,上海細林山上,一男子坐在古墓旁。細林山是滬上少為人知的道教名山勝地,山上不乏修行之人,這名男子莫非是古墓派的信徒?

1859年4月,上海蘇州橋附近的海關。這裡未必是海關,更有可能是清廷設置的厘金局,對往來貨物抽稅。清廷為了籌措平定太平天國的經費,在江浙乃至在全國廣設稅卡,增加新稅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