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0-3歲孩子為什麼“打人”,父母管得不對才是大問題


0-3歲孩子為什麼“打人”,父母管得不對才是大問題


很多寶爸寶媽從6個月起就會觀察到寶寶愛動手、揪頭髮,咬人、打人等行為,實在不知道怎麼管。對他講道理吧?聽不懂。認真起來吧?他也不是故意的。對於0-3歲寶寶而言,我們不能用“打人”這個詞進行“道德評判”,在0-3歲間,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經常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情況,這都不是問題,爸媽的引導才是大問題。

今天的父母課堂,我們將分析孩子打人背後的原因,並且在孩子有攻擊行為時,態度堅定地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打好「預防針」。

一、0-3歲寶寶為什麼愛打人?

1、大運動在發展

0 至 3 歲的嬰兒期是身體動作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兒童學會了隨意地獨立性行走,手的動作也有了相當的發展,可以說,手是寶寶的第一個玩具。當他發現可以用自己小手的力量來擺弄物體時,就表現為打人、咬人、抓人、踢人、衝撞別人、奪取別人的東西或摔打東西等現象。

年齡越小,寶寶愛扔東西、咬人越可能是大動作發展的表現。一兩歲的孩子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別人,他們常常懷有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同時試探對方的反應。他們也還沒有建立同理心,他們認識不到別人哭了便是難過或者不舒服,並且這個難過和不舒服是由自己引起的。

他只是以不斷重複的動作以及大人的反應作為樂趣。比如,大人被他揪頭髮,扯的很疼,叫出聲來,他不明白你表達的是痛苦,還覺得你很有趣。或者,他反覆的摔東西只是為了聽響,他覺得自己的小手竟然能造成這樣的結果,覺得很有意思。

2、練習新的技能

0-3歲的孩子尤其喜歡重複,因為重複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很多時候,孩子重複一些行為,只是為了不斷地學習——儘管其中一些行為是令成人感到不舒服的。一項經典的研究正是讓兩個剛會走路的雙胞胎,一個每天練習15分鐘,一個不加練習。10天的練習後,每天訓練的嬰兒明顯走得更穩。

例如1歲的孩子獲得了平衡能力後,會逐漸開始包括橫步走、後退走、繞圈走、單腳走、腳尖走等自發運動。這些運動是孩子在沒有明確指導和外在動作模型的條件下出現的,是孩子實現動作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

再例如孩子可能喜歡不停地敲打東西:在家裡敲打能見到的一切事物,從安全的泡沫塑料到玩具,到不安全的瓷器和玻璃器皿,甚至是令人耳膜難受的不鏽鋼製品等。實際上,這只是孩子在不斷練習用手握住工具後進行『敲打』的技能。

3、特殊的交往方式

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寶寶就開始了他的模仿。模仿是0-3歲的孩子智力發展的重要過程。有時我們看到熟悉的小寶寶、可愛的小寶寶,我們會上前撫摸他,拍拍他。孩子也跟我們學這樣的交往方式,但是他還掌握不好力度,於是就變成了“打”。

所以,寶寶的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根本就不是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

4、環境影響

孩子的行為都是習得的,尤其從接觸的環境。有一些情況是我們教會了寶寶打人。比如寶寶不小心撞到了桌角,哭了。爺爺奶奶或阿姨就趕緊過去抱住寶寶,並用手拍打著桌角說:“打它,打它,誰讓它撞到了我們寶寶”。然後轉過頭來安慰寶寶:“寶寶不哭了,是桌角不好,我打它了!”這樣,不知不覺中,寶寶就會覺得誰弄痛了我,或是其他事都要用“打”來解決了。

還有是動畫片不良畫面的影響,不僅教給寶寶攻擊性的行為方式,而且使寶寶放鬆了對攻擊性行為的抑制,每天看這樣的動畫片,他就覺得攻擊行為是合理的。因為動畫片的主角就是這樣做的啊。所以,我們要讓孩子遠離這樣的影響。

父母該怎麼應對

1、冷處理

千萬不要孩子打我們的時候,嘴上說“寶寶,你不能打人”,但表情上卻是高興的、很享受這樣的互動。這是很不正確的。因為我們這樣的表現,會讓孩子錯誤地以為自己“打人”的行為原來是可以得到關注,讓父母和我進行互動的方式。

這這往往給孩子傳達混亂信息,讓他們感到困惑,沒法區分打人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有可能會從我們的表情中判斷這樣做是被支持的。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正在打人,父母要冷靜下來,不要大呼大叫,也不能完全忽視。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堅決地制止。態度要堅定,家長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帶他離開「打人現場」,同時輕輕對孩子說“不可以打”,這樣就可以了。日久天長,在每次的重複中,孩子就逐漸學習到了。

2、重視道歉的過程

道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做錯不怕,但需要學會道歉。

例如,我們可以等待孩子平靜下來後,對他說:“你看,一一被你打痛了,我們可以去說對不起嘛?”這是陳述事實,然後可以把焦點轉移到他的行為對對方形成的後果。“你看一一,他很難過,因為你打他了。我們該怎麼做讓他開心起來呢?”然後,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和那個孩子握手或者擁抱,鼓勵孩子道歉。這個過程本身不僅能培養了孩子的社會能力,而且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友好。

3、引導寶寶表達情緒

1歲前孩子打人大多是不經意的,所以我們也只需要用一兩句簡單的話告訴他這不可以,然後用其它東西轉移注意力就好。比如當孩子打我們、扯我們頭髮的時候,給他一個玩具,讓他的手有事可做。或者當孩子喜歡“練習”手臂揮動的動作時,給他一個軟墊。或者給孩子其它的東西玩、去看看窗外、去樓下轉轉等。

1歲之後,就需要我們一些合適的引導了,讓他們有個正確的途徑去把一些負面的情緒排解掉。可以先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幫助孩子學習以一種健康的、不傷害他人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合理的可替代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打人時,我們往往會生氣、尷尬或者緊張,這些情緒都很正常,但是要提醒我們自己,不要在一個情緒極其激烈的情況下去管教孩子,當爸媽的我們一定要記住,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控制情緒的時候,永遠要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最好的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