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929年的四川,成都、樂山與自貢等地影像


1929年,成都蜀王府前的牌樓。蜀王府是在原蜀漢皇宮的基礎上建成。蜀王府宏偉而華麗,雖為王府,卻有著皇宮般的巍峨氣派,故當地百姓謂之“皇城”。1646年,蜀王府部分建築被張獻忠所焚燬。康熙年間,改為貢院,前方一座牌樓,上面有康熙親筆所寫“為國求賢”四個大字,正匾兩旁是“會昌”、“建福”兩個側匾。

1929年,成都的街道。街道兩旁是特有的蜀地風格的建築,街道上人並不多,幾輛人力車沿街邊停放,左邊幾個婦女慢悠悠的行走。整個畫面稍顯凌亂,但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中華書局成都分局。大概此處陽光強烈,故用席簾遮住。書局門口一人荷擔而行。

嘉定,蘇東坡讀書樓。東坡樓是樂山市凌雲山著名古蹟之一,坐落在著名的大佛頭部後的棲鸞峰上。據說,大約北宋皇佑、至和年間,著名詩人、文學家蘇東坡曾在此讀書。

1929年,四川嘉定,岷江邊的渡船和碼頭。

1929年,四川嘉定,蠟蟲的飼養。蠟蟲屬於中國的特產。放養蠟蟲,始於九世紀前,宋、元時期就已有正確詳實的文獻記載,到明朝時已十分興盛,川滇、湖廣、江浙均有養殖。蠟蟲的分泌物經過一定的處理就得到蟲蠟,具有很高的醫用和工業價值。

1929年,四川灌縣青城山,朝陽洞前依山而建的廟宇。

青城山中的森林,一顆顆古木蒼天,蔥鬱宜人。陽光從樹枝間透射下來,顯得格外的幽靜,有一種隔絕塵囂,別有天地的感覺。

1929年,四川自貢的自流井。自貢,被稱為“千年鹽都”,也是一座因鹽而生的城市,早在東漢時期,這裡就開始了井鹽的開採。自貢有兩座著名的鹽井,大貢井和自流井。大貢井產鹽質量上乘,曾被上貢給皇帝食用。所謂自流井大概是滷水直接從井裡冒出來吧。

1929年,四川的罌粟田。民國時期,雖然明令禁止種植罌粟,但這種東西實在是有利可圖,因此到了地方上,其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