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報告:保本理財緩慢退出 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入快車道

報告:保本理財緩慢退出 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入快車道

資管新規落地已一年半有餘,為滿足監管需求,銀行在不斷消化理財存量,理財產品加速轉型。

11月1日,光大銀行發佈公告,從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寶”理財服務;11月8日,交通銀行發佈公告,從11月20日起停止辦理沃德薪金定投組合產品。

光大銀行的活期寶是一款現金管理類產品,屬於預期收益型的保證收益類產品;交通銀行沃德薪金定投組合是一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得利寶·天添利-沃德薪金”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組合,而該理財產品屬於預期收益型的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根據資管新規,預期收益型產品要向淨值化轉型,保本理財要徹底退出,上述兩款理財產品都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退出在情理之中。此外,郵儲銀行的一款現金管理類產品“財富日日升”於9月6日由預期收益型產品調整為淨值型產品。

資管新規出臺之後,銀行理財面臨大轉型,對銀行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消化巨大的存量資產,如何做好新老銜接過渡。一方面,銀行要不斷壓降保本理財規模,另一方面要將預期收益型產品向淨值型產品轉化。雖然過去一年多以來理財產品轉型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距離目標仍有差距。

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餘額10萬億元,同比增加2.5萬億元。也就是說,資管新規正式出臺8個月之後,保本理財規模不僅一點都沒有壓降,反而在上升。

進入2019年以來,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逐漸下降,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10月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為19.10%,較2018年末下降了3.86個百分點。雖然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有所下降,但降幅並不大,當前保本理財存續規模仍然較大。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截至2019年6月末,淨值型產品存續餘額7.89萬億元,同比增長4.3萬億元,增幅為118.33%;2019年上半年淨值型產品累計募集金額2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9%。

雖然淨值型產品存續與發行規模均大幅增長,但是淨值型產品的存續規模佔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比例只有35.57%。現在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時間僅剩下13個月,銀行要在此期間消化完全部不合規存量產品依然有較大壓力。接下來一年對銀行理財業務轉型升級來說非常關鍵,不合規存量產品將會加速退出或轉型,銀行理財正處於轉型陣痛期,理財整體規模恐難增長。

保本理財退出速度緩慢

今年以來,雖然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呈下降趨勢,部分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逐漸退出,但整體來看保本理財退出速度較為緩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保本理財產品到期之後,銀行需要發行新的保本產品來承接存量資產;二是銀行攬儲壓力居高不下,假結構性存款受到強監管,保本理財退出之後沒有合適的替代品承接,銀行要解決大量保守型投資者的資金去向問題。

2017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出臺之後,結構性存款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2017年末,結構性存款規模不到7萬億元,2018年8月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短短8個月規模增幅達到44%。2019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一直維持在10萬億元以上。

原本結構性存款確實可以作為保本理財的良好替代品,兩者在購買門檻、期限、收益率等方面非常接近。但今年10月份以來,監管層連發文件來整治假結構性存款問題,結構性存款對保本理財的替代性將大打折扣,從保本理財那裡承接的資金也會受到限制。

可以看出,資管新規出臺以來,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入快車道,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及規模均有了大幅提升。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2019年10月銀行新增淨值型理財產品1085只,淨值型理財產品月發行量連續四個月超過1000只。

雖然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存續規模及佔比、募集金額均大幅增長,但是整體存續規模佔比仍然偏低,資管新規留給銀行的過渡期所剩時間已經不多,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需要進一步加快產品轉型速度。

在產品淨值化轉型方面,銀行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消化不合規的非標存量資產;二是提升投資者對淨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

首先,部分銀行仍然有大量的長期非標資產,過渡期截止前無法完成新老銜接,銀行要解決剩餘存量的處置問題;在期限匹配要求之下,新發行的淨值型理財如投資非標,需要有足夠的長期資金來對接。從今年新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來看,1年期以上理財產品增多,產品平均期限明顯拉長,增長至200天以上。

其次,投資者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還比較低,需要銀行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幫助客戶提升理財水平,讓客戶逐漸接受非保本且淨值波動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向淨值型產品轉型,估值計價方式改變,但不意味著產品本金風險加大,瞭解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方向及範圍,投資者可以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大中型銀行轉型速度快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在淨值型理財產品方面起步更早、轉型更快。根據部分銀行年報、半年報公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末,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佔比均超過35%,其中興業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佔比超過50%。

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性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速度偏慢,目前仍有大量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小型銀行面臨人才儲備不足、投研能力較弱、產品種類單一、投資者教育不足等問題,理財產品轉型更加艱難。(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紫金財經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