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包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句俗話說得好:進一步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圓滑人際關係的智慧之一就是知道退讓,學會讓步;其二則是切忌抱怨他人,指責他人,而應該包容體諒。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欠缺寬容的態度不可能建立起圓滿的人際關係。 別人如果有缺點,不應該以此為把柄,盡其所能地挖苦諷刺,來顯示自己的優秀,應該盡力為其遮掩。對別人一些有害於他的成長或者處世的行為,應該善加指點而不是忿而疾之,否則便是以頑濟頑了。有的人專門喜歡當眾揭別人的短,這樣,也暴露了自己沒有修養的缺點,這種人是不是太愚蠢了呢? 批評別人不要措辭過於偏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教別人做好事,也要“從善如流”,低調行事,同時還要考慮,要在對方的能力範圍內。

“包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菜根譚》中進一步論述道:“不責小人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可見凡事不要逼人太甚,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修養自己的品德,也能夠避免災禍。 這些主要是提醒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隨時體諒他人,在溫和且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適宜地幫助別人。孔子也曾說過:“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苛刻斥責的態度對待別人,即使是好意,也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如此一來反而無法達到目的。如果要避免遭受無益的困擾,關鍵在於寬容他人。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越是急於調查真相,反而越搞越不明白,欲速則不達。不如放寬心思,理清頭緒,任其自然發展,慢慢再查個水落石出;若是強行調查,操之過急,強行破壞他人的生活規律,就會引起別人的憤怒和反感。

“包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同樣,在指使別人時,若是巧施心機強欲操縱,反而會引起對方不滿,所以不如順其自然,使對方心悅誠服地遵從。 寬以待人,也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法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來看這個例子: 漢代的班超出使西域,一路上遍播大漢的國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些國家中,只有龜茲恃強不從,班超便去結交烏孫國。烏孫國王派使者到長安來訪問,受到漢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別返回,漢章帝派衛侯李邑攜帶不少禮品同行護送。 李邑等人在護送過程中,途經天山南麓,來到于闐,傳來龜茲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進,於是上書朝廷,中傷班超只顧在外享福,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還說班超聯絡烏孫、牽制龜茲的計劃根本行不通。

“包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班超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便大概知道了內幕,嘆息說:“我不是曾參,被人家說了壞話,恐怕難免見疑。”他便給朝廷上書申明情由。 漢章帝也不糊塗,他相信班超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派人送書信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難道跟隨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嗎?”詔書命令李邑與班超會合,並受班超的節制。漢章帝又詔令班超收留李邑,與他共事。李邑接到詔書,無可奈何地去疏勒見了班超。 班超寬宏待人,沒有和李邑計較,反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別人護送烏孫的使者回國,還勸烏孫王派王子去洛陽朝見漢帝。

“包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烏孫國王子啟程時,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這正是個報復李邑誹謗自己的好機會,因此有人建議班超說:“過去李邑毀謗將軍,破壞將軍的名譽。這時正可以奉詔把他留下,另派別人執行護送任務,您怎麼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十分生氣地對那個人說:“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話,的確是可以報復他,那就氣量太小了。正因為他曾經說過我的壞話,所以讓他回去。只要一心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說壞話。如果為了自己一時的痛快,公報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為!” 李邑聽到班超的這番話後,對班超十分感激,同時也十分羞愧,從此再也不誹謗他人了。 由此看來,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寬容不失為一劑利人亦利己的良藥。 人,總是這樣,在事情發生後,老是能清楚地指出別人的缺點,卻暗於自見,所以在斥責他人的時候,容易忽視自身的缺點,而嚴厲地指責對方的不是。這樣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厭惡和反感,喪失說服力。所以人要給對方留面子,要有體貼心,不要去指責別人的小過失,不去攻訐隱瞞的私事,更不要去揭別人的舊瘡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