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兄”和“弟”二字產生得比較早,甲骨文金文皆見二字之形。“兄”字形如下: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甲骨文“兄”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甲骨文“兄”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金文“兄”

“兄”字由人、口二字會意,甲骨文有兩種形體,區別在於“人”字的方向有別。其本義為先出生的兒子,哥哥之意。但是對“兄”字形體和本義的闡釋存在異議:

《說文解字》曰:“兄,長也。從兒,從口。”

楊樹達先生認為:“兄當為祝之初文”,“以口交於神明,故祝字初文之兄字從兒從口。”

《說文解字系傳·通論中》:“兄者,況也,能以言況其弟也。事有隱避,不可正言,則譬況之而已矣。故於文:口、兒為兄。兒者,人在下者也。以口教其下也。下,弟也。”

段玉裁注曰:“兄之本義訓益,許所謂‘長也’。許不雲‘茲’者,許意言‘長’則為長幼之義也。”

以上解釋基本沒有觸及“兄”字本義所源。關於“兄”字從人、從口而會意的說法有兩種影響力較大。第一種,甲骨文卜辭中兄用為“長”,從字理上說,“兄”之從“口”因為兄是年長之人,先會說話,因此應先於弟弟使用口來表達。第二種說法是,“兄”作為年長者,遵循古人的傳統,以兄為尊,家庭有問題討論解決,先發言者當是兄,弟應該聽從兄之教誨。所以,以“口”為先者為兄。這兩種說法均具有參考價值,其實對該字的解釋都抓住了“兄”之年長的特點。以下為“兄”字的演變軌跡,字形變化並不大。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兄”字的演變軌跡

“弟弟”的“弟”字其義為同父母(或者只同父、只同母)年齡比自己小的男性。所謂長者為兄,小者為弟。我們也稱同輩中比自己小的男子,比如有表弟、堂弟、師弟、老弟等、

其實,說起“弟”的本義卻與兄弟的“弟”並無關係。“弟”字甲骨文如下: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甲骨文“弟”字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從字形可看,甲骨文金文皆為象形字,像繩子纏繞於“弋”上,“弋”就是射鳥所用的帶繩子的箭。古時候,人們常用箭來射鳥,箭上栓上細繩子,如螺旋之狀,鳥被射中後,一拉繩子鳥就被拉了回來,可見古人的智慧之聰明。上圖中甲骨文金文都能很明顯地看出“繩子纏繞在箭上”的情形。而至小篆已經看不出細繩纏繞之狀,字形已經開始線條化。小篆字形如下: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小篆“弟字

《說文解字》曰:“弟,韋束之次弟也。”其義為,“弟”字的意思是表示用繩子纏繞東西的次序。但這已經不是“把繩子纏繞在箭上”的本義了。繩子纏繞在箭上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整齊地纏繞上去的,先纏繞的繩在上面,後繞上去的在後面。試想如果纏繞沒有次序,箭就不會順利射出去,一定會被雜亂無章的繩子所牽扯、阻擾。因此,這種次序是不能隨意改變的。

而弋這種東西一般是由男子使用,弋上纏繞繩線是依照先後次序的,由“有順序”而引申出“次序”、“次第”(最初寫作“次弟”)之意來。因“兄”和“弟”的出生也是有順序的,有先後次第的,由“次第”而引申出“兄弟”之“弟”來。這樣“兄弟”的“弟”幾經輾轉便產生了。

《爾雅·釋親》有云:“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為兄弟當然是親密無間的,《詩·邶風·穀風》曰:“燕爾新婚,如兄如弟。”這就是說新婚非常快樂,親密得如同兄弟一般。而如今好像不這麼說了,若有人說“你看你們新婚後多親密啊,像兄弟一樣”,總覺得很古怪。

《史記·五帝本紀》曰:“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這裡“兄友弟恭”意思便是哥哥對弟弟疼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兄弟之間友愛互敬,親密相處。由此“弟”字也引申出敬愛兄長之意。《論語·學而》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其義是說敬老尊兄是一個人基本的禮儀。

《禮記·曲禮上》曰:“僚友稱其弟也。”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同僚們都稱他為小弟”,這樣理解內涵就全沒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同僚們都稱讚他敬愛兄長”,“弟”與“孝”義互補。後來,便在“弟”的左邊加了“忄”變成了“悌”,讀音也發生了改變,讀為“tì”,“弟”是“悌”的本字。“弟”字在“悌”被造出專門指“孝悌”義後,便用來專門指年紀比子小的男子之意了。

“弟”之義發展大致如下:

說“兄”道“弟”,“弟”的本義竟是“把繩子纏繞在……”

“弟”義的發展

*原創聲明:本文為字本論根據漢字研究的心得和閱讀文獻資料所原創,感謝您對字本論原創的支持,歡迎您批評討論,感興趣的話請您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