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袁紹的“河北四庭柱”分別是誰,該如何評價呢?

於寒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4人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

一個個評論不可能,我們就說說高覽。

被嚴重低估的袁紹部將高覽:默默無聞的河北庭柱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三國小人物誌0005:默默無聞的河北庭柱——高覽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六十二期】(歷史系列第182講)

高覽,部分史料也記作“高奐”原為袁紹麾下部將,與顏良文丑張部三人並列,後世並稱為“河北四庭柱”。官渡之戰中,袁軍烏巢存糧,被曹操親率精銳偷襲焚燒。袁紹一邊派遣輕騎教援烏巢,同時令張郃高覽率主力攻打曹軍大營。戰鬥失敗過後,高覽與張郃一同率部投降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此後便再無史料記載其蹤跡。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張郃在投降曹操過後繼續領兵作戰,在戰場上屢次大放異彩,頻頻建功,還位列魏國“五子良將”之一。而與張郃齊名的高覽,卻在此後默默無聞,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政壇中都毫無建樹,似乎就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難免讓人生疑。

難道是高覽的能力真的和張郃差距那麼大?或者是他就此厭倦了殺戮,也厭倦了政治鬥爭的明槍暗箭和爾虞我詐,甘願就此退隱江湖,安度餘生?

確實,這些疑問都被漫長的歷史埋藏得大過於深晦,很難得知其真相,我們只能從有限的史料記載出發,去大概推測一下高覽默默無聞的原因。

可能性之一在於高覽的家世,他可能是河北大家族高家的一員,與高幹等人是親族。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曾在袁紹麾下擔任過北方四州之一的井州州牧,與袁紹的三個兒子各領一州,地位持平。單從這點就能看出高家在北方的勢力不容小視,甚至不亞於袁家這個“四世三公”大家族的影響力。

所以袁紹才要與其聯姻,並兩大家族之力統治北方四州。一般說來,曹操在打下一方地盤的時候,往往都會對當地的大家族採取懷柔政策,保留其產業籠絡其人心,這樣也有利於穩定地方的政治局勢。但是,老曹一般也不會允許這些地方家族勢力染指軍隊,以免其勢力牽扯太廣,一旦有心叛亂則不好收拾。

看看曹操之後在荊州的所作所為,雖然一開始迫於水軍將領缺乏的窘境,不得不暫時委任蔡瑁張允繼續統領荊州軍隊,但後來一旦尋得理由便立即換上自己的心腹(《三國演義》中寫道是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將二人處死)。其實這種做法並沒有錯。

一位君主如果不將軍隊牢牢控制在手中,麾下難免要生亂。所以,如果高覽真的是高家的人,那麼曹操就不可能讓他繼續掌兵權,哪怕就算他不是,就憑他姓高這一點,也難免會令曹操生疑。

倒是對張郃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他出生寒門,身後並沒有一個聲名顯赫的大家族,所以曹操敢於大膽提拔和任用。故而張部在投奔曹操之後可以繼續留在軍中,繼續發揮他在軍事上的能力,並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而高覽則只是升官封侯,表面上高官厚祿實際上卻是被閒置,哪怕他真的有些軍事才能,也無從去發揮了……若真是這樣,那恰恰說明高覽這個人還是有些政治眼光的,他讀得懂形勢,知道進退,明白如何去迎合主子的意思。要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繼續抓住手中的軍權不放,恐怕就會有殺身之禍。

當然,以上都僅僅是推測。

因為並沒有任何史料能佐證,高覽是高幹的親族,他也是高家的一員。如果不是這樣的原因,那曹操不再令其繼續統兵打仗,就只有可能是高覽能力的問題了。

需要說明的是,“河北四庭柱”這個名號並非是史書上所記,而是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也被記作“河間四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推崇“四”這個數字,古有“四大戰神”,“四大金剛”,“四大美女”,“初唐四大家”等說法,近代也有“四大名旦”,“四大美男”,“四大才子”,“民國四公子”等噱頭……看得出,“四”這個數字經常用來凸顯一些比較光輝大氣的人和事,有時候想形容某些東西總的要將數字湊夠“四”,說出來方顯霸氣。

所以說,評書裡將高覽和顏良、文丑、張部並列為“河北四庭柱”,只是出於劇情的需要,並非說明他和前三者就是一個水平的人物。從有限的史料記載看,高覽在袁紹軍中也僅僅是一位領兵打仗的將軍,不一定能力就很突出,至少比不上張郃。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中記載,張部原本在袁紹麾下就戰績頗多,尤其是在平公孫瓚的戰役中立功不少(紹以部為校尉,使拒公孫費。璦破邰功多,遷寧國中郎將)。這充分說明張郃確實很有幾分本事,是大將之才,而關於高覽之前的戰績則毫無記錄,僅有《三國演義》中虛構過其單挑許褚的戰績(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

所以,高覽的軍事能力可能真的不昨樣,而且和張郃相比相差不小,再加上性格可能也相對平庸,缺乏個性。故而張郃能在任人唯賢的曹操手底下得到重用,混得風生水起,而高覽則難以在人才濟濟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最終只能在史書上黯然湮沒無聞,連個結局也沒有記載……

也許,高覽在投降曹操過後默默無聞原因就是這樣,要麼是因為他的出身問題。要麼是因為他的能力問題。但是這些東西史書上都沒有記載清楚,完全是我們猜測的結果。

誠然。我們也不能要求古代修史書的人能夠事無鉅細都記錄下來,沒這個時間和精力也沒這個必要。而且,有些東西適當留些懸念,反而還能給後人們更多的推測和想象空間。

PS:三國時代很多人物都沒有在史書上交代結局,光官渡及其之後投降曹操的河北將領,呂曠、呂翔、焦觸、張南、馬延、張顗,加上高覽總共七人,全都沒了下文。倒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這七位都安排好了歸宿,可謂是有頭有尾:

呂曠和呂翔在進攻新野時分別被趙雲和張飛所殺;焦觸、張南、馬延、張顗這幾人人都曾與趙雲在長坂相會,後來在與東吳的戰役中,焦觸被韓當所殺,張南被周泰所斬,馬延和張顗則死在甘寧的刀下。至於高覽嘛,看過演義的人都知道,他隨曹操征戰汝南截住劉備,雖幾回合斬了劉闢,卻被趙雲偷裝得手刺於馬下,由此留下了“能接住許褚手中刀,卻擋不住趙雲龍膽槍”的讀者疑問。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虛構的情節,老羅安排袁紹陣營的降將們在各位猛將刀下走一遭,目的只是為了渲染劇情,凸顯書中的人物形象而已。正所謂“人盡其用”,這也是藝術化加工的常用手段之一,沒有必要深究。


薩沙



袁紹手下有顏良、文丑、張郃和高覽這四員大將。這四位大將被稱為河北四庭柱。

在河北四庭柱中,顏良、高覽武力值最強,是超一流名將。文丑、張合稍微遜色,是一流名將。

對此四人武力值評判前,先說一下《三國演義》中的超一流名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許褚、顏良、高覽、黃忠、孫策。

一流名將最典型的是張遼。準一流名將最典型的是徐晃。

顏良斬宋憲殺魏續。二十個回合就擊敗了名將徐晃。

顏良的武力值強於張遼等名將。可躋身超一流名將之列。

文丑雖然與趙雲大戰五六十個回合戰平。但當時趙雲年級太小。未到巔峰期。就類似一位28歲的拳手與一位18歲的拳手打平。文丑與關羽只打了三個回合就心怯逃跑。說明文丑的確不是超一流名將。

曹操麾下只有兩個超一流名將:典韋和許褚。

張郃和張遼戰平。高覽則與許褚戰平。張郃被趙雲三十多回合擊敗。說明張合的武力值不如高覽。


高覽被趙雲一槍刺死。雖然是趙雲突襲。但高覽身後是自己麾下,趙雲從後面攻擊高覽軍,高覽身後大亂。這就給了高覽反應時間。

關羽殺顏良,完全是偷襲。乘顏良沒有防備之際,將顏良殺死。而趙雲殺高覽,則是高覽後軍大亂。肯定是有人突襲。這已經高覽做了預警。所以,趙雲的武力值強於關羽和高覽。


楊朱學派


袁紹麾下有“河北四庭一柱”。

“四庭”指的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

“一柱”指的是:麴義。

“四庭”有點類似於呂布麾下的八健將,勇猛敢戰,武藝高強,給大家逐個檢點一下。

一、河北“四庭”之首:顏良

顏良是袁紹麾下武藝最高強的猛將,性情勇悍,殺法驍勇,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顏良戰績表:

1.冀州城外,韓馥部將耿武懷藏利刃,欲行刺袁紹,被顏良識破,一合斬殺;

2.白馬坡之戰,曹操麾下將領宋憲(原為呂布八健將)迎戰顏良,戰不三合,被顏良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3. 白馬坡之戰,曹操麾下將領魏續(亦原為呂布八健將)為宋憲報仇,出戰顏良,只一個照面,被顏良一刀劈翻;

4. 白馬坡之戰,曹操麾下猛將徐晃,揮大斧出戰顏良,二十餘合,徐晃不敵,敗回本陣,曹軍“諸將慄然” ,無人再敢應戰;

5. 白馬坡之戰,關羽單刀匹馬,衝陣而來,顏良正在麾蓋下乘涼喝汽水,方欲問時,赤兔馬快,關羽已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手起一刀,刺顏良於馬下” 。

顏良被關羽襲殺之前,4場廝殺全勝,斬將3人。但顏良過分的大意使其被關羽以一個不算偷襲的偷襲幹掉,若論真實武藝,顏良絕不可能連一個回合都撐不住。在三國諸猛將中,除了呂布之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把握能在二十合之內殺敗徐晃。

顏良之死純屬意外。

二、河北“四庭”之二:文丑

文丑相貌醜陋兇惡,“身長八尺,面如獬豸”,其武藝僅次於顏良,上陣廝殺總衝在最前面,出招陰狠詭厲,箭法出眾。

文丑的戰績表:

1. 冀州城外,韓馥部將耿武、關純身藏利刃,欲行刺袁紹,文丑立斬關純;

2. 磐河之戰,公孫瓚親自揮槊上陣,文丑迎戰,交鋒十餘合,公孫瓚抵擋不住,敗陣而逃;

3. 磐河之戰,文丑追殺公孫瓚,公孫瓚麾下四健將上前攔阻,文丑一槍挑翻一將,其餘三人逃走;

4. 磐河之戰,文丑追殺公孫瓚,公孫瓚馬失前蹄,栽落溝中,文丑來殺,趙雲突至,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5. 延津渡之戰,文丑軍隊爭搶戰利品,陷入混亂,張遼、徐晃雙雙出馬,來戰文丑。文丑一箭射中張遼的盔纓,再一箭射倒其戰馬,徐晃來救,掄斧與文丑大戰,文丑後軍趕來,徐晃自料不敵退走;

6. 延津渡之戰,關羽突至,截住文丑大戰。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敗走,繞河而逃,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斬殺。

文丑被關羽斬殺前,5場廝殺,4勝1平,斬將2人。

文丑的武藝也相當不錯,能與趙雲五六十合戰平,也不可能被關羽三合打敗。因與力量型的武將徐晃一場大戰,體力消耗較大,再遇到力氣更大的關羽,心心怯意。繞河而走,是想拉開一段距離,以箭術取勝,但沒想到赤兔馬速度太快,被關羽斬殺。


三、河北“四庭”之三:高覽

高覽戰鬥技巧全面,擅長使槍,也能使刀。性情機敏果決,下手狠辣。

高覽的廝殺戰績:

1.官渡之戰,高覽“躍馬挺槍”,力抗許禇(高覽用槍時能與許禇對抗);

2.穰山之戰,高覽率兵截殺劉備,劉備部將劉闢出馬來戰,戰不三合,高覽一刀將劉闢斬於馬下(高覽斬劉闢用的武器是刀);

3.穰山之戰,高覽斬殺劉闢,阻住劉備,趙雲突然突然從後軍衝陣而來,混亂中,趙雲衝到高覽近前,高覽猝不及防,被趙雲一槍扎中腰子,翻身落馬。

高覽能與許禇相抗,武藝絕不低於張郃,但一個回合就被趙雲秒殺,應屬意外。一來,趙雲突然出現,高覽不備;二來,高覽當時拿的兵器是刀,不是其更擅長的長槍;高覽剛斬殺劉闢,背對趙雲,扭身作戰,很不方便。


四、河北“四庭”之四:張郃

張郃是個智勇雙全的猛將,很有戰略頭腦,無論領兵打仗還是上陣單挑廝殺,都是一把好手。

張郃的戰績表:

1.官渡之戰,與張遼交鋒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2.穰山之戰,張郃率兵攔截劉備,趙雲趕到,槍挑高覽,殺散後軍,再來戰張郃,張郃被趙雲三十回合打跑;

3.長坂坡之戰,張郃堵截趙雲,戰有十餘合,趙雲懷抱阿斗,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4.烏林突圍,曹軍遇趙雲攔截,曹操命張郃與徐晃雙戰趙雲,被趙雲擊退;

5. 渭水之戰,張郃迎戰馬超,被馬超二十合擊敗;

6. 平定漢中之戰,張郃與張魯部將楊昂交鋒,一槍刺死楊昂;

7. 平定漢中之戰,張郃對戰龐德,數合詐敗而退;

8. 閬中之戰,張郃迎戰張飛,兩將交鋒二十餘合,後軍遭襲,張郃退走;

9. 閬中之戰,張飛副將雷銅追擊張郃,被張郃回馬刺死;

10. 瓦口關之戰,張郃夜襲張飛大營,陷入埋伏,與張飛夜中大戰三五十合,瓦口關被取,張郃敗走;

11. 宕渠之戰,張郃誘敵,與張交手十餘合,詐敗而走,張飛不追;

12. 張郃率兵攻打葭萌關,孟達出城迎戰,被張郃打得大敗

13. 黃忠率兵支援葭萌關,張郃迎戰黃忠,交鋒二十餘合,張郃後軍被嚴顏偷襲,張郃退走;

14. 漢中之戰,黃忠偷襲米倉山,被張郃、徐晃包圍,趙雲衝陣,救走黃忠,張郃、徐晃不敢迎戰;

15. 街亭之戰,張郃包圍馬謖,王平來救,與交鋒數十合,王平力怯敗走;

16. 街亭之戰,魏延來救馬謖,與張郃交鋒,不數合,張郃詐敗,誘魏延入伏;

17. 木門道之戰,張郃追擊蜀軍,關興攔阻,戰十餘合,關興詐敗而走;

18. 木門道之戰,張郃追擊,魏延攔阻,戰不十合,魏延詐敗而走,張郃追來,陷入伏擊圈。

張郃是“河北四庭”中最有頭腦的一位,他性格堅韌不拔,善於自保,趨利避害,務實能幹。雖然他是“河北四庭”中武藝最低的,但他靠著堅韌的毅力熬死了所有比他武藝更高的戰將,在三國後期,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猛將。

五、河北“四庭一柱”中的柱:麴義

在河北袁紹麾下諸將中,麴義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是個出色的將才,其作用和地位有點像呂布麾下的高順。

麴義的戰績表:


1.磐河之戰,麴義在陣中遇到公孫瓚麾下前鋒大將嚴綱,只一個回合,麴義斬殺了嚴綱;

2.磐河之戰,麴義斬將奪旗,率兵衝入公孫瓚後陣,在亂軍中突然遇到了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挑翻。

在袁紹軍中,麴義的地位實際上要高於顏良、文丑、高覽和張郃這“四庭”。他掌握著袁紹最精銳的突擊部隊,在戰鬥陷入僵局時,突然殺出,一擊而殺,扭轉局面。

麴義能一個回合斬殺公孫瓚前鋒大將嚴綱,說明他的武藝絕不在文丑之下。但倒黴的是,他遇到了天下混戰第一高手趙雲,不數合就被趙雲幹掉了,沒有能夠繼續發揮和展現自己的才能。


河北“四庭一柱”,兩人死於關羽之手,兩人死於趙雲之手,只有一個張郃僅存下來。

張郃的肩擔承擔著各位老戰友寄託的期望和使命,他靠著頑強的毅力終於熬到天下第一猛將的位置,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其實歷史上沒有“河北四庭柱”這個概念,這是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張國良老先生在《平話三國》中創造的一個概念。

張國良老先生把袁紹麾下四員大將: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四人稱之為河北四庭柱。意思是這四員大將撐起來了河北冀州的穩定局面,等到四人先後戰敗、投降,袁紹也就大勢已去。

雖然歷史上沒有河北四庭柱的說法,但是這四將卻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中,下面以史為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四位將領。

一、顏良、文丑

顏良和文丑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在民間知名度極高,但可惜並不是啥好名聲。實際在《三國志》中,這兩位雖然沒有演義中那麼弱,但都敗給了曹操的出其不意。

首先說顏良,官渡之戰前,袁紹不聽沮授勸阻,執意讓顏良領兵。結果曹操聽取荀彧之計,先故意分兵迷惑了袁紹,然後曹操親自帶著張遼、關羽等人突襲正在攻打白馬的顏良。

顏良知道消息時曹操已經距離不足十里,於是顏良自持勇武,曹操長途跋涉士兵都累了,反過來直接去攻擊曹操。張遼和關羽作為曹操前鋒直接擊破顏良隊伍,並且斬殺了顏良。

袁紹得知顏良被殺,於是大怒,命令文丑和劉備率領五千騎兵報仇。

曹操這時候正押運糧草,聽見兵馬追來,乾脆把糧草輜重扔在路上,自己率領騎兵埋伏。

果然,等到劉備和文丑率領騎兵過來之後,發現路上堆滿了輜重財物,於是紛紛下馬搶奪。

這時候曹操率領騎兵突然殺出,一下子打個措手不及,又一次斬殺了主將文丑。劉備見機的快,看到形勢不妙,早早撒丫子逃跑。

不過關羽在亂軍之中,早就發現劉備,當天晚上就從曹營叛逃,尋找劉備去了,並沒有演義上所說過五關斬六將的存故事。

顏良和文丑,就個人武勇來說不算差,可惜顏良沒有大局觀,文丑軍紀又太差,遇到曹操這樣用兵如神的豪傑,加上張遼、關羽這樣的大將也只能飲恨。


二、高覽、張郃

高覽,張郃二人也是河北名將,知道曹操正在攻打烏巢之時,張郃趕緊建議袁紹前往救援,烏巢距離袁紹大本營並不遠,前往救援完全來得及。打算袁紹的謀士郭圖卻說:張郃這是餿主意,曹操現在出兵攻打烏巢,大本營勢必空虛,現在我們應該派兵攻佔曹操軍營,而且就算攻不下,曹操聽說軍營被攻擊勢必回軍救援。

於是袁紹認為郭圖說的對,並沒有聽從張郃的建議,而是直接命令高覽與張郃二人去攻打曹操大營,以攻對攻。

可惜,袁紹高估了自己在烏巢的防守,也低估了曹操大本營的防禦。

等到曹操攻破烏巢,放火燒了袁紹糧倉,高覽與張郃二人,還沒有攻破曹操大營的跡象。郭圖這個時候感覺自己害了袁紹,但是又不想自己背鍋,於是放謠言說:張郃聽到烏巢被攻佔後,自己也要戰敗了,這時候竟然大罵袁紹不聽自己的建議。

張郃也聽到了這個謠言,於是張郃覺得袁紹肯定會殺了自己背鍋,就乾脆和高覽一起投降曹操。

當時鎮守曹操大本營的是荀攸和曹洪,曹洪是一員武將,還以為張郃是假投降,拒不接納。荀攸氣的大罵:張郃的計策袁紹不能用,所以生袁紹的氣這才投降的,你還懷疑啥?

這才接受了張郃和高覽的投降。


所以說河北四庭柱,兩人陣亡,兩人投降。

高覽投降曹操後,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後面沒有了記載;但是在演義中劉備敗走荊州時,高後隨曹操出征汝南,三合斬劉闢,正欲擒劉備之時,被趕來的趙雲一槍刺於馬下,也算是小露了一面。

唯有張郃,投降曹操後被曹操所喜愛,跟著曹操北攻烏桓、西破馬超、南降張魯,屢建戰功。成為曹操麾下著名的外姓五子良將之一。

曹丕稱帝后,張郃也被升為左將軍,先後跟著曹真、夏侯尚平定西北和江南。228年,張郃跟隨曹真對抗諸葛亮,張郃在街亭大破蜀軍先鋒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因功升為徵西車騎將軍。

最後張郃於231年,在領兵追擊諸葛亮時,被伏兵射中而死。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三國中有很多厲害的組合,不如劉備集團的“五虎上將”、曹操集團的“五子良將”、孫氏集團的“十二虎臣”,而當時割據北方的大諸侯袁紹也有自己的猛將組合,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指的是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這四個人都是猛將,武藝都相當不錯,其實袁紹人才不少,除了四庭柱外,猛將鞠義,以及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等謀士團體都是不錯的。

準超一流猛將顏良

顏良,字公驥,袁紹大將,“河北四庭柱”之首。

顏良和文丑齊名,說實話這兩個人的名字實在是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深意。顏良代表了袁紹集團武藝的最高水平,當然顏良也對得起這個評價。

關東諸侯討伐董卓,董卓的先鋒華雄在汜水關前連殺俞涉、潘鳳二將,諸侯悚然,袁紹嘆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 在此,何懼華雄。”。之後袁紹謀奪韓馥的冀州時,韓馥的心腹耿武行刺袁紹,被顏良一合斬殺。在袁紹攻滅公孫瓚的系列戰鬥中,顏良屢屢充當先鋒,所向睥睨,立下不少戰功。

曹操、袁紹官渡大戰,在前哨戰白馬之戰中顏良表現神勇,所向睥睨:顏良引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顏良數合連斬魏續,宋憲,一流大將徐晃上去也二十合就被迅速擊敗,顏良武藝屬於準超一流的猛將水平。

準超一流猛將文丑

文丑,字叔惡,自從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之後,顏良、文丑這兩個人的名字便經常打包出現,文丑和顏良兩人武藝相當。

袁紹徵滅公孫瓚的系列戰役中,文丑表現優秀,磐河大戰文丑只十合便擊敗了公孫瓚,公孫瓚手下四員健將圍攻文丑,文丑刺死一個一個,另外三人逃竄,在追殺公孫瓚的時候,少年趙雲和趙雲大戰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顏良被殺後,袁紹震怒,復仇的文丑帶七萬大軍渡黃河,據延津和曹操交戰,曹操用荀攸的誘敵之計,將文丑及其前鋒騎兵引入了包圍圈。

陷入曹軍包圍的文丑表現神勇:曹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 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 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

文丑武藝一點不亞於顏良,張遼、徐晃這兩個曹營中一流水平名將聯合去戰文丑,張遼被一箭射翻死戰馬墜馬後受傷失去戰鬥力,徐晃戰了不多回合就跑掉了。

文丑也無愧準超一流猛將這個水平!

一流強將張郃

張郃,字儁乂,早年歸屬冀州牧韓馥賬下,被拜為軍司馬。袁紹攻取冀州後,張郃率兵歸降,官渡之戰張郃投降曹操,從此征戰四方,成為曹魏一代名將。

張郃在官渡之戰和曹操一流名將張遼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證明張郃武藝和張遼相當,張郃和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中武藝最高的兩個。

張郃最出名的實際上是被蜀漢“五虎上將”中趙雲、馬超、張飛、黃忠四人都依次擊敗過。

敗於趙雲:穰山大戰是趙雲的超神時期,劉備敗退的時候被曹操大將高覽和張郃攔截,趙雲突襲殺掉,斬殺高覽,三十合擊敗了張郃。

敗於馬超:潼關大戰,馬超超神,馬超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

二次敗於張飛:漢中大戰張郃兩次被張飛擊敗;第一次張飛出馬,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郃後軍忽然喊起:原來望見 山背後有蜀兵旗幡,故此擾亂。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第二次張郃中了張飛埋伏,張飛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郃不見救兵至,正沒奈何,又見山上火起,已被張飛後軍奪了寨柵。張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 口關去了。

敗於黃忠:葭萌關之戰,黃忠與張郃交戰,二馬相交,約戰二十餘合,忽然背後喊聲起:原來是嚴顏從小路抄在張郃軍後。兩軍夾攻,張郃大敗。連夜趕去,張郃兵退八九十里。黃忠、嚴顏收兵入寨,俱各按兵不動。

張郃先後敗於五虎中的張飛、馬超、趙雲、黃忠四人,但是這四人張郃都至少堅持了二十回合,且每次都全身而退,這也反映了張郃雖然武藝不如這些超一流猛人,但是差距不是很大。

張郃是一個優秀的一流強將。

準一流名將高覽

高覽,字元伯,東袁紹大將,“河北四庭柱”之末,。官渡之戰,高覽和張郃率眾降於曹操。

高覽的武藝表現不多,主要的就是和許褚大戰。

高覽大戰許褚: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

這是高覽表現最好的一次,大戰超一流猛將許褚數十合居然不敗,但是許褚這個人爆發力不足,數十合戰平許褚並不能讓高覽躋身於一流名將。

高覽還算是一個優秀的準一流名將。

“河北四庭柱”之死

“河北四庭柱”四人都是死於非命的。

顏良一合被關羽秒殺: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文丑三合被關羽追斬: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 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 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高覽被趙雲秒殺: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衝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

張郃中了蜀軍伏擊被射殺:張郃殺得性起,又見魏延大敗而逃, 乃驟馬趕來。此時天色昏黑,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將下來,阻截去路。郃 大驚曰:“我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中間只有一段空地,兩邊皆是峭壁,郃進退無路。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將張郃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我家的貓叫皮蛋




路遙lgy


“河北四庭柱”一說,出自張國良老先生的《評話三國》。顧名思義,“河北四庭柱”說的是袁紹手下的四名大將,顏良、文丑、高覽和張郃。接下來我們便一一來認識這“河北四庭柱”。

咱先說顏良和文丑這兩兄弟。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顏良於討董戰役的汜水關之戰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當時顏良、文丑催軍未回,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就算有他們其中一人在此,也不會怕這區區一個華雄。由此可見,顏良和文丑的武力在袁紹心裡是極為厲害的,起碼不在華雄之下。

就武力而言,首先,顏良和文丑兩兄弟一出場就分別斬殺了耿武和關純,讓袁紹得入冀州。然後官渡之戰時,白馬坡上顏良連斬曹操兩員大將,敗其一將。然後又二十合勝徐晃,徐晃曾與許褚比試切磋,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而且許褚可是自典韋死後曹營第一高手。最後曹操問營中可有人願出戰與顏良對陣,無一人回應,包括許褚。

然後再說文丑,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時,公孫瓚手下四員大將皆敗於文丑,一死三逃。當時文丑可謂是十分的勇猛,若不是趙雲的阻攔,那白馬將軍公孫瓚也許還會成為他的一份戰功。而與趙雲,文丑也能和他戰一個六十回合而不分勝負。趙雲是誰?常山趙子龍是也,僅次於戰神呂布的第二高手。就此可看出文丑的武藝是何等高強。

雖然二人均被關雲長所殺,但是卻不能因此而否認顏良文丑二人的武力值。顏良以為關雲長是來投奔他的,因此並沒有與之相廝殺的準備,所以才被關羽所殺。不得不讓人嘆顏良死的冤枉,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三國演義》中文丑明明為報兄弟顏良之仇,獨戰曹軍,對上張遼徐晃等一流武將仍遊刃有餘。但一遇上關雲長便戰不三合就露怯,然後被斬於馬下。關雲長武功雖高,但書中的描述也過於誇張。

總而言之,就武藝而言,顏良和文丑兩兄弟可列入僅次於呂布的超一流武將行列。不負他們“勇冠三軍,河北雙雄”的名號。

然後我們便說說另外兩人的武力值。張郃和高覽第一次出場是在曹操和孔融的對話中,孔融說高覽和張郃等人都是“俱世之名將”。由此也可看出他們二人也是頗讓曹操他們忌憚的。就武藝而言,官渡之戰時,張郃對陣張遼,高覽對陣許褚,都是不分伯仲的。由此可見,張郃和高覽二人武藝之高強應列入一流武將之列。

正所謂有勇有謀,所以除了武藝,作為一名合格的將領,還需有謀略,如在排兵佈陣方面的本事。

咱先說河北雙雄之一的顏良。白馬坡之戰,顏良帶的兵是“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盡顯風采,足以證明顏良的治軍嚴謹,領兵水平之高。連曹操看了都讚歎說:“河北人馬,如此雄壯!”

然後便是另一位河北雙雄之一,文丑。歷史上對於文丑領兵打仗的描述可以說是極少,但是既然他可以和顏良齊名為河北雙雄,想必文丑之謀也不在顏良之下。至於張郃和高覽,同上面的顏良和文丑一般,他們二人齊名,智謀也應不分伯仲。

官渡之戰,因為郭圖的陷害,袁紹的不信任,張郃和高覽為自保不得不投了曹操,這可以說是袁紹的一大損失。張郃和高覽能察覺到這一點從而做出最優的選擇,可見他們雖忠卻不愚,且心思細膩,做事果斷。

棄袁投曹後的兩人才算是有了綻放自己光芒的機會。張郃還從袁紹的“河北四庭柱”之一變成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郃真可謂是一個用兵的奇才,他用兵巧變、善列營陣,且擅長於利用地形。特別是這擅長利用地形對戰這一點,可是令諸葛亮等蜀國大將都忌憚的。由此也打開了張郃征戰四方的局面,隨曹操攻烏桓、渭南,鄜城大敗馬超、街亭大敗馬謖、降張魯等等,屢建戰功。

另一位同樣投靠曹操的高覽也是立下了諸多功勞。只不過對比張郃,書中對高覽著墨倒是較少。

袁紹的“河北四庭柱”勇猛謀略樣樣不缺,卻二死二離。不得不說是袁紹沙場人生中的一大敗點。顏良文丑“勇冠三軍,河北雙雄”當之無愧,張郃高覽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歷史龍元閣


“河北四庭柱”是指雄據冀、幽、並、青四州的袁紹,所屬的四位能征善戰的將領。

四庭柱分別是張郃、高覽、顏良、文丑,其中顏良為四庭柱之首。 四人與袁紹手下的八大謀士,合稱為“四梁八柱”。



河北雙璧之顏良、文丑

這兩人一般都是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的,不管是演義還民間文學,提顏良避說文丑,而說文丑則必提顏良。

在演義中,袁紹曾說過“若有顏良、文丑之一人,何懼華雄”,可見這兩人的武藝還是得到領導肯定的。官渡之戰中,兩人作為袁紹軍的先鋒。顏良進攻白馬港,連殺宋憲、魏續等健將,二十回合內擊敗徐晃,後被關羽偷襲而死,文丑則出兵延津,並擊敗張遼、徐晃等,後也被關羽一刀搞定。

在正史中,顏良也確實死在了關羽手上,而文丑極有可能是死在了虎豹騎首領——曹純之手。(我認為當時虎豹騎應該是屬於試水的階段,兩年後在黎陽大戰正式登場)。

五子良將——張郃;下落不明——高覽

文學作品中將張郃排列在“四庭柱”之三,但這是單就武力值來排的。而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張郃所擅長的是用兵、列陣,尤其是利用地形作戰,百戰百勝,深受曹家三代器重。是連劉備、諸葛亮都忌憚的人物。

張郃的演義描述和正史基本相同。不過作為和他一起投靠曹操的高覽,則落了下落不明的結局。

演義中的高覽曾和許褚單挑,不分勝負。在官渡之戰後期,和張郃一起在官渡之戰中反水,導致了袁紹最後的兵敗。之後在汝南伏擊劉備,三回合內斬劉闢,最後被趙雲一槍刺死。但相比演義中的“多姿多彩”,正史中的高覽卻不是那麼顯眼。

正史中,高覽和張郃一起投降曹操之後,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但此後就不見記載。推測應該是在黎陽大戰前夕病死,或者在黎陽大戰中戰死。

所謂的“河北四庭柱”,其實也是小說家語罷了,裡面除了張郃之外,多是充數之輩,和“西川四將”、“呂布八健將”一樣,大多都是名氣大於實力的。



一貳一橙


袁紹的所謂“河北四庭柱”,是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這也只是後世小說家的叫法,在正史上,不要說“四庭柱”,連“五虎將”,“五子良將”這些說法都未曾見過。

如何評價這四根柱子,結合正史來看一下,在《三國志》中,除了張郃,並沒有其他三人單獨的傳,幾次出現,都是通過別人的口述來得到的印象,先看看顏良、文丑。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

可見顏良、文丑此時已是袁紹手下統兵的大將,攻許的主將,當仁不讓的武力擔當。

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

顏良、文丑的形象,在孔融眼裡得到了證實,是勇冠三軍的將領,以武力見長。

那麼在自己人眼裡呢?袁紹派遣顏良進攻曹將劉延駐守的白馬,沮授這樣對他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在沮授眼裡,顏良也是勇將,但性格不佳,氣量狹小,不能讓他獨自領軍。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惜袁紹並沒有聽進去。

不過在對手荀彧眼裡,卻是另一回事: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荀彧其人,有“王佐之才”,他在官渡之戰中為曹操定的計策,最後都得以實現,他看人極準,曹操說:“二荀令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

上面說到二荀,顏良、文丑之死,則都與另一荀——荀攸有關,荀攸畫策,曹操以輕騎突襲白馬,顏良倉促中被關羽擊斬。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

關羽固然是勇將,但這樣的情節,恐怕電影都未必敢拍,如果是真的,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顏良的性格缺陷導致身邊的人離心離德,竟然無人肯為他效死力。畢竟赤兔馬再快,也快不成一道閃電,萬軍之中來去耗時也要以分鐘計算,關羽刀法再好,刺顏良還要斬首也得以十秒為單位計算,這麼長的時間,沒人能擋住關羽,可見顏良的失敗。

文丑死得就更搞笑了,兩軍對壘,勝敗未分的情況下,作為統兵大將,竟然不能約束住部下去撿曹軍故意丟棄的輜重。仗,是這麼打的嗎?軍紀之差,可想而知,這也是荀攸的誘敵之計,所以文丑在亂軍中被殺,也就一點不冤枉。

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斬其騎將文丑。

以這些表現來看,顏良、文丑是徒具勇力的匹夫,荀彧對他們的評價,一點都沒有錯。單論武力,他們或許不輸於曹操賬下典韋、許褚之流,怪只怪袁紹不會用人。看看典韋、許褚在曹操身邊擔任的是什麼職務?典韋被拜為校尉,負責曹操的安全工作,他完成的相當完美,最後力戰身亡。典韋死後,許褚接任,同樣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甚至到了曹操死後,曹丕升許褚為武衛將軍,負責的還是宮中的安全,在曹營中,才詮釋了“人盡其用”這個詞的意思,

張郃就不同,他是《三國志》裡河北四庭柱中唯一一位有傳的。張郃的才幹其實長期被壓制,即便如此,他還是能拿出有說服力的表現,從袁紹取冀州後由韓馥處歸附袁紹開始,張郃就屢立戰功,平滅公孫瓚居功至偉,或許因為他不屬於袁紹心腹,所以並不能掌握軍權,只能排在勇夫顏良、文丑之下。

張郃投曹後,曹操對他評價極高,將他比為商朝的微子、漢朝的韓信,可見張郃的分量。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不過比歸比,你張郃既非我宗族,也非我心腹,還是個降將,韓信又如何?最後還不是要謀反?所以一把手是不會讓你當的,曹操這點還是很有原則的。

這就是張郃的鬱悶之處,他降曹已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三次更換主子,先韓馥後袁紹再曹操,和呂布有的一比,雖說在三國時期並不是不能接受,但在曹操賬下,能成為五子良將之一,已經是到頭了,哪怕他後來立功無數,終其一生,也沒能當上過領軍一把手。

雖然這樣,張郃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光是武將,還可稱智將,劉備陣營、曹操陣營都能看得出來,定軍山也全靠了張郃,曹軍才能全身而退。小院認為,單論能力,張郃在曹營中出類拔萃,他欠缺的只是出身。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另外一位高覽,在史書上記載實在太少,只記載與張郃一起投降曹操後就再也沒有出場了。如果以這樣寥寥的記載來推論,有資格被稱為河北名將,同張郃一起出場,實力應當也不會太差,不然也不會被選入四庭柱。不過具體資料實在太少,無法做出評價,大家就以演義裡的說法當結局,權當他是被趙雲一槍刺死了罷。

總體而言,這四人的境遇可以說是“未遇明主”,被袁紹給耽誤了,如果袁紹能重用張郃、高覽,能使顏良、文丑也人盡其才,官渡之戰的結果,或許還說不定。


小院之觀


袁紹的“河北四庭柱”分別指的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一般順序是這樣,而顏良當之無愧是四庭柱之首。顏良和文丑、高覽由於死的早,書中評價較少,張郃由於相對比較能活,把其他大將一一熬死後,成為後期魏國第一勇將,就連蜀漢的魏延在武力上也戰勝不了他。我們來看一下這四人的戰績:

顏良、文丑被稱為袁紹帳下勇將,袁紹對他們極為看重,從書中的戰績看也確實沒令袁紹失望,但是早期的戰績並沒有提到,在華雄在汜水關前挑戰時,顏良文丑並沒有出現,只是通過袁紹的口說出他們的勇猛,如有一人在就不容許華雄猖獗。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可是一件最大的事情,袁紹不留著最勇猛的將軍在陣前,不知把他們派往何處去了?就從這一點來看,袁紹的將略就遠不如曹操和劉備。顏良文丑第一次出彩是袁紹奪了韓馥的冀州後,韓馥的手下耿武和關純刺殺袁紹,被顏良和文丑一人一個輕而易舉殺掉。接著就是在破公孫瓚時,兩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文丑曾一人戰公孫瓚四將,而且殺死一人,將其他三人嚇跑。顏良在白馬與曹軍大戰時,曾迅速斬殺呂布的原部將宋憲和魏續,二十會合打敗徐晃,令曹軍諸將慄然,此時典韋已死,被曾為曹操第一勇將的許褚也沒有任何的表現。文丑呢,在顏良死後帶著為顏良報仇的決心,一人戰張遼和徐晃,而且箭射張遼馬,逼退徐晃,武藝可以說非常了得,也是令曹操部下將領不敢小瞧的人物。顏良、文丑要不是被關羽殺那麼早,估計還會立下不少戰功,比如說後文官渡之戰時,袁紹不至於沒有大將守糧草,而讓個酗酒的庸才淳于瓊守糧草。如果顏良文丑不死,張郃高覽或許不會走向投降曹操的境地,有一人代替淳于瓊守糧草,袁紹的糧草不至於那麼容易被燒掉而導致軍馬大亂。

關於顏良文丑的評價,孔融曾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對顏良文丑的武力充分肯定。袁紹的謀士沮授說,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就是說顏良性格不大好,性情不夠寬厚,而且行事著急魯莽,雖然勇敢不能獨當一面,只可做先鋒,不可當大將。而曹操的謀士荀彧更瞧不起顏良文丑,認為他們有勇無謀,可以通過計策擒獲或斬殺掉。

高覽呢,曾和許褚戰平手,武藝明顯不低,至少準一流,投降曹操後,三合斬殺劉闢,因疏忽大意被趙雲從背後突襲殺死。關於高覽,沒有多少具體的評價。

張郃呢,打仗次數較多,有勝仗,更有敗仗,敗仗最典型的是在瓦口關敗給張飛,棄馬上山逃命,經典的勝仗就是打敗馬謖,奪取街亭。後期成為曹魏第一猛將,事蹟較多,就不再贅述了。關於對張郃的評價更多,陳壽對張郃的評語就不少,“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曹操是這樣評價張郃的“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可以說對張郃的評價是不低的。陳群對張郃的評價更高,“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因此可以看出,“河北四庭柱”中,綜合實力最強的無疑是張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