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梅州三高農業發展:“梅州金柚”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梅州三高農業發展:“梅州金柚”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1992年,梅州正式把本地出產的沙田柚的商品名確立為“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品牌開始打響,逐漸由分散種植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產業化大跨越發展,成為區域特色明顯的支柱產業。


梅州三高農業發展:“梅州金柚”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2017年金柚採摘時節,梅縣區金柚產業園一家水果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在包裝金柚,將發運到湖南。


家種百棵柚 好比開金庫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梅州廣泛發動農民利用山坡地的優勢,有計劃有組織地大力發展種植沙田柚,優質沙田柚得以快速發展。1989年成立了梅州市沙田柚研究所,專門從事沙田柚品種研究開發,建立了優良柚類母本園,每年對沙田柚單株進行評比選優,確定優良單株後再進行育苗,經過長期的提純復壯,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柚類品種。

房始豐,是沙田柚育苗界的老專家,由於梅州沙田柚快速發展,他的沙田柚育苗生意可謂是紅火了幾十年。房始豐告訴記者:“從我手裡賣出去的沙田柚苗有幾百萬條,上世紀90年代,政府派人下鄉動員農戶種苗,貸款或補貼給農戶種苗,鎮裡每個月都召開果樹例會。農戶看到效益好,紛紛排隊買苗。”當時沙田柚收購價1元,農戶家中種植100棵就能夠收穫大約30000元。那時,積極發展沙田柚的農戶收入比年薪只有幾千元的“白領”們高多了。很多村民由此發家致富,甚至買房買車。

沙田柚成熟時顏色呈金黃色,連片的沙田柚基地就象金山一樣。當時 “家種百棵柚,好比開金庫”成了群眾口頭禪,沙田柚自然也就成為農民心目中的“金柚”了。


拓展市場需要一個新名字

上世紀90年代初,梅州沙田柚聲名遠揚,甚至被很多華僑帶到國外。現任梅州市金柚協會會長李永生當時成為一名金柚經銷商的。他回憶,梅州的柚子管理水平高、質量好,連續很多年在市場上都是供不應求。“之前,梅州金柚在珠三角範圍內就早早賣完了,很少流通到外省。”可是,後來梅州沙田柚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越來越大,遭遇外銷的困難。他說:“名正才能言順,當時沙田柚出口配額是由外貿部門安排給廣西,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區域性名稱,把梅州沙田柚與廣西沙田柚區別開來。”

為了更好打開國內外市場,尤其是國外市場,1992年,梅州市政府將梅州出產的沙田柚商品名確立為“梅州金柚”。可這事遭到不少人特別是外地人的質疑。

直到2000年之後,省裡還特地下文件要求梅州市農業局解釋此事。當時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的農技員侯釗泉從金柚研究所轉到了梅州市農業局種植業科工作,他回憶,局裡接到任務後,他就馬上調出了梅州近10年的天氣數據和沙田柚種植情況,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從每年的有效積溫、日照時數、海拔等方面,總結出梅州不管是在沙田柚種植環境氣候還是種植的結果均可證明梅州沙田柚是區別於其他地方的且具有明顯優勢的商品,具備確立“梅州金柚”獨立商品名的需要。這種客觀全面的答覆最終被採納。


獲得“六個第一”的讚譽

此後,梅州從生產到銷售均統一使用 “梅州金柚”商品名。上世紀90年代,梅州金柚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一大批的金柚經銷商、種植大戶興起,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李永生等一批人將梅州金柚賣至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市場網點不斷擴大,甚至出口到國外。每當金柚成熟之際,就有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前來梅州訂購。梅州金柚的生產地域也覆蓋了梅州市所轄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豐順縣、五華、興寧、平遠的共63個鎮。

1995年梅縣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予“中國金柚之鄉”,成為全國最大金柚商品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和總產均佔全國柚類的1/3多。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柚類協作小組組長何天富教授在考察全國各柚類產區後在大會發言說:“梅州金柚在我國是六個第一:生產發展速度第一、單產第一、總產第一、種植面積第一、管理水平第一、生產效益第一”。

 


鏈接

沙田柚原產廣西容縣沙田鄉,栽培歷史至少有400年之久。民國初年,沙田柚開始在梅州種植,距今約100年曆史。

據記載,1911年梅縣丙村的郭某在廣西梧州做官,託人帶回沙田柚苗木200株,種後產果被人譽為“甜柚”,成為當時人們送禮之佳品,後逐漸傳至梅縣各地及蕉嶺縣附城、新鋪等地,但大都是小果園或房前屋後零星栽培。經原培基學校校長弼良先生辛勤培育柚苗,終於獲得成功,並大量培育柚苗廣為傳種。至1949年,沙田柚在梅縣丙村一帶小有名氣。果形似梨,金黃可愛,果肉晶瑩,清甜如蜜的沙田柚,被稱為“柚中之王”。


燃情故事:包山被笑“楊百萬”,種柚致富成“大戶”

1992年,在福建和廣東梅州等地收購經銷柚子的楊守勝看到當時的沙田柚行情好,早熟柚的價格更高,而當時人工成本低,每個月只需300元便可聘請一名專職的員工,便放下了做流通生意,回到梅縣雁洋老家在原來承包的山地辦起了農場種植沙田柚。1995年,楊守勝的首批200畝山地正式開發,次年種上了幾百株的金柚和蜜柚苗,當時算得上是“大戶”了。

楊守勝在上世紀80年代花一萬多元承包山林時,村裡的人紛紛笑他是“楊百萬”,暗諷楊守勝有錢卻花在“不切實際”的地方。楊守勝說:“當時我承包這片山是為了砍樹賣柴,100斤柴能夠賣2塊錢。可沒想到,後來居然可以開荒建成柚園,並且帶來這麼大的收益。” 為了建成有機柚園,他建起了養豬場,自己生產有機肥用於培育品質好的柚子。

21世紀初,楊守勝柚園不斷擴建並陸續投產,他在全市率先對柚園進行有機認證,並註冊了“梅盛”商標。村裡的農戶不相信,7毛錢一斤的柚子在楊守勝的手裡能夠賣到5元一個。楊守勝的柚子後來賣到了10元一個、20元一個,甚至更高價格。楊守勝是梅州金柚產業最早萌發品牌化發展思維的一批人之一。

 


梅州蜜柚,大放異彩

1984年,大埔縣從福建引種蜜柚,首批引進8.3萬株,蜜柚成為重點發展的名優水果。1988年,首批蜜柚開始掛果,總產3.65噸,蜜柚果大皮薄,汁多肉脆,參加當年全省柚類評比名列第一。

2000年,大埔蜜柚種植面積已經發展至4.4萬畝,總產1.57萬噸。梅縣、梅江區、五華、蕉嶺等地也陸續有人引種。2000年底,梅縣蜜柚已經發展到6.3萬畝,在雁洋、南口、松源、城東、丙村等地均有種植。

此後,我市又從福建引進了紅心蜜柚。“當時從別人手裡買來一袋紅心蜜柚,才十個左右,就花了一千多元。”梅州市金柚協會會長李永生回憶。當初引進紅心蜜柚,一斤蜜柚就銷售到20-30元,頗為珍貴。

梅縣松南賴作君是最早引種紅心蜜柚的一批人。通過自己試種,詳細記錄種植方式,再將取得的成果分享給柚農。

上世紀90年代,梅州蜜柚的發展速度漸漸超過了沙田柚。“蜜柚的收購價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是高於金柚的,並且蜜柚的管理更加簡單且對產地要求沒有沙田柚般苛刻,一般一家人只能夠管理100棵沙田柚,但卻可以同時管理500棵蜜柚。所以頗受農戶歡迎。”房始豐告訴記者。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埔已經成為了廣東省最大的蜜柚種植基地和國內最大的蜜柚種植縣之一。2012年7月,大埔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蜜柚之鄉”稱號。

當前正值蜜柚採摘季節,今年梅州蜜柚的產量預計達到50萬噸。


產量產值大增 ,殊榮紛至沓來

多年來梅州是全國最大的柚類商品生產基地,金柚成為梅州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品牌農產品。

2017年全市柚果種植面積58.64萬畝,總產量89.92萬噸,總產值約40億元。梅州金柚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2006年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2008年獲廣東省優質柑橘評比柚類金質獎,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在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暨1999年中國國際農博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六次在全國柚類評比中獲得金獎,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積極發展柚果出口業務,擴大市場影響,拓寬銷售渠道,也帶旺了金柚銷售。梅縣區鬆口鎮建立了梅縣金柚產業園,成為梅州金柚大宗交易方式走向全國的重要樞紐。梅州金柚銷售網點遍佈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四川等40多個國內城市,柚果國內銷售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產業鏈不斷延伸,向深加工領域拓展。目前已研發出包括金柚醬在內的近十種深加工產品,遠景規劃達到20多種,形成了一條以金柚為資源依託的現代農業產業鏈,產業鏈延伸增加的工業附加值比單純賣果提高10倍,按照梅縣目前的金柚產量,完善運營後預計可創造產值2億多元。


梅州三高農業發展:“梅州金柚”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東學梅州”:農業綜合開發成為全省典範

梅州農業綜合開發曾被樹立為全省典範。1999年6月廣東省山區綜合開發工作會議在高州和梅州召開,梅州為主會場,會議提出“西學高州、東學梅州”。

目前全市已建成 5 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5 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了金柚、臍橙、茶葉三大區域品牌,此外還有糧油、茶葉、花卉、畜牧水產、蔬菜、中草藥等農產品。

1990年,全市興辦小莊園10萬戶,經營面積為100萬畝。上世紀90年代開始,梅州農業以茶葉、稻米、蜜柚等多種區域特色農產品快速發展,傳統農業向“三高”農業(指高產、高質、高經濟效益的農產品)方向轉變。

2017年全市水果總面積135.44萬畝,總產155.65萬噸,產量比增3.2%。其中,柚子總面積58.64萬畝,總產量89.92萬噸;橙子面積5.22萬畝,總產量7.41萬噸;茶葉面積19.73萬畝,總產量1.58萬噸。

通過發展“三高”農業,梅州農業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2017年新增廣東省名牌產品15個(歷年最多),累計(有效期內)90個,佔全省10%。107個農產品入選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約佔全省10%;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含地標保護產品)5個,截至目前,累計15個。

201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301.99億元,比增2.4%;農業增加值190.33億元,比增2.8%;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8.5元,比增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