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當網絡主播比上大學更有”錢途”?

上大學究竟值不值得?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發佈的一篇文章又掀起了有關教育回報的討論。文章稱經濟學家的數據顯示,參加一場為期8周的真人秀節目,收入可能超過牛津、劍橋學生畢生的工作酬勞。

這篇文章提到的節目叫做《愛島》(Love Island),是英國一個有關旅行與伴侶的真人秀節目。根據一家經濟諮詢機構“前沿經濟學”的分析,參加這個真人秀節目的選手預計能從出場費和贊助費中獲得約110萬英鎊,而獲得牛津、劍橋大學本科學位與不上牛劍相比,給你帶來的終身額外收入平均為81.5萬英鎊,從而引發各方討論。

隨著各國獲得高等教育學位人數的增多,加上一些國家高昂的大學費用,催生了更多有關“上大學值不值得”的爭論。在中國,類似的話題也受到關注,比如受到互聯網追捧的網絡主播。

根據一份由花椒直播平臺在2016年公佈的《網絡主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網絡主播月直播15次以上,平均收入9975元,而月直播達到22次以上,平均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其中,45%的主播收入在8001元至15000元這一區間,20%的主播月收入超過1.5萬元。

中國網的報道指出,2016年應屆大學生的平均工資為4187元。在白領群體中,全國收入最高的北京白領的月平均收入為9240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絡主播出現之前,我們也曾有過類似的討論,但是與其對比的是藍領技術工人、商人等。再早些年,流行的說法是“讀書無用論”。可以說,對於教育回報的質疑一直存在,並且可以說是一個全球現象。

《紐約時報》在一篇報道中指出,“80後”是歷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他們中約三分之一的人擁有大學學位。不過,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1965年以來,25至32歲的年輕人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收入中值沒有多大變化”。也就是說,雖然更多人獲得了大學學位,但是他們的收入並沒有相應上漲。

報道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在於高中文憑的貶值。換言之,獲得大學學位的年輕人收入確實增加了,而僅有高中文憑者的收入降低了,低到足以抵消前者帶來的收入增長。如果事實確是如此,那麼它能夠有力反駁人們對高等教育回報的質疑。

在中國,一項綜合分析2005年至2012年、19個不同行業數據的研究顯示,中國城鎮居民的學歷與收入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性,即受教育年限越長,居民個人平均收入水平就越高。具體來說,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收入平均增加0.126%。

然而,這些討論僅僅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算獲得大學學位的這筆賬。對高等教育的從業者而言,他們未必認同、甚至可能反感這個邏輯。美國曆史學家、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性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在2010年的一場演講中談到了大學在當今社會的角色。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知識對我們的社會和經濟至關重要。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資本和人類快速流動,通信技術正在經歷巨大變革。知識正取代其他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教育也越來越成為個人發展和社會流動的基礎。”

“當其他組織和機構逐漸放棄繼承許多使命,大學正在培育世界的希望,解決跨越國界的挑戰,解鎖和利用新的知識,建立文化和政治理解,以及構建促進對話和辯論的環境。”

不過,前述的討論主要在於高等教育能否帶給我們期望的物質回報,而這裡說的是高等教育可以給個人和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回報,通常指的是非物質的、有關價值和人類進步的領域。當然,這也應當是另一個層面的討論了。

作者:Karen Liu,Formative Content

當網絡主播比上大學更有”錢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