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人如果過度用眼,近視了怎麼辦?

河北解放


近視眼:去你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近視能咋辦?只能靠近看!

在古代很多人從小就看書,這也是唯一能讓他們近視的原因,這主要是環境影響的,因為他們夜晚讀書都是用的蠟燭,這樣對眼睛傷害是最大的,一不小心患上近視眼就很痛苦,不像現在人,陪戴眼鏡之後也能看清楚,那麼古人在患上近視眼之後都是怎麼處理的?


首先:眼鏡的發明太晚,15世紀中期才開始傳進中國。因為當時的眼鏡造價昂貴,所以普通家庭很少有人用的起,昂貴到什麼程度?就連朝中大臣有功,皇帝會拿眼鏡作為物品賞賜給功臣。電視劇裡的劉羅鍋以及乾隆皇帝也戴著眼鏡。再看看《說岳全傳》中的大奸臣張邦昌,他近視特別嚴重,但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眼鏡傳入,所以特別痛苦,可以說在沒有發明眼鏡之前的古代人,如果患上近視眼基本上是沒得治療的。



其次:雖說不能治療,但是可以緩解,他們儘量避免晚上看書,利用清晨來讀書,這樣不但對眼睛有好處,還可以節約燈油,兩全其美。

最後:開一些護眼的藥物,做一些眼睛保護的按摩,也能減輕近視眼的痛苦。


雖說古代有近視眼患者,除非特別嚴重,一般來說三百度以下的患者是不需要擔心什麼的,只需要做好預防就好。這跟他們身處的環境以及當時的社會情況有關。

一:古人私塾沒有黑板,先生教書都是走到各個學生那裡詳細教導,所以近視眼患者也不用擔心看不清字。

二:古人大多是步行,騎馬的很少,尤其是讀書人,除了讀書,他們基本上沒有可能患有近視眼,除非是遺傳的或者弱視。所以說不像現代到處都是車,出行還得謹慎。

三: 他們書中的字或者竹簡上的字體都是大號的,即使後來有印刷術,印刷出來的字也是大號的,不會有我們現如今課本上那麼小的字體。所以即使近視,也不用擔心近距離看書困難。

實際上古人換近視眼的概率極低,甚至不會患有近視眼,因為讀書人也並不多。

一:古人用的是毛筆寫字,而且對坐姿要求極其嚴格,相信大家在電視劇裡都看到過,只要趴下了就要挨竹鞭。有了一定的距離,眼睛自然就保護起來了。

二:用眼睛的時候少,我們現如今的工作中比如電腦、手機、電視等傷害眼睛的地方太多了,但是古人就不會,他們除了讀書眼睛要集中,其他時間基本上是放鬆狀態的,即使有其他工作時,也不會產生近視眼。

(古人近視笑話一則)

三:古人所處的地方視野開闊,並沒有如今的高樓大廈,他們一打開門,就能看見花草樹木,淨化眼睛,人的心情也不一樣,看看現在大多人都喜歡回家鄉住就知道了,城市的喧囂和農村的清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貓眼觀史


說起近視眼,現在應該是困擾廣大莘莘學子的一件麻煩事。雖然一副眼鏡就能解決,但是戴眼鏡難免有些麻煩,而且影響顏值。在我國古代其實也有很多人得了近視,只不過那時候沒有眼鏡,那麼,你知道古人得了近視眼怎麼辦嗎?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代詩人韓愈便是古代近視的代表。到了明朝,有人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譏諷近視者,“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怎麼樣,是不是很生動形象呢。



近視在古代中醫中被稱作:“能近祛遠症”,被當做一種病來看,古代並沒有眼鏡,所以只能通過針灸、吃中藥和去戶外活動來治療,現在看來這些都是緩解視疲勞的做法。而眼鏡最早是在13世紀同時出現於中國和歐洲,1260年,馬可波羅的遊記中稱: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這是老花鏡。


而近視眼鏡,則最早出現在16世紀。在此之前,古人用眼過度導致近視,只能用一些緩解的方法去防止近視加深,直至今日,除激光治療外也沒有良好的方法能矯正視力。但是,古人讀書者本來就很少,而且他們用毛筆寫字,字體很大,上學的時候不需要看黑板。他們夜晚讀書時間少,沒有手機和電腦,沒有光汙染,所以患近視的幾率很低。


歷史密探


古人都作古了,不過討論一下古人近視也未嘗不可。現代人近視很正常,不過古人近視的情況非常少見,因為古人沒有手機電腦之類的東西,古人讀的書也都是大字,古代的小孩子也不像現在的學生一樣作業多得寫不完。最重要的是,古人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是現代人不喜歡按規律做事,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該起床的時候不起床,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古人的近視問題,倒是要好好操心我們自己的健康問題。

古代近視少但也不是沒有,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諷近視眼打油詩:

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

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著眉。

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

往往用眼過度的都是特別好學的,比如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為什麼不用蠟燭呢?因為古代生產力底下,蠟燭生產成本很高,燈油便宜許多,但是,窮苦人家還是消費不起。

古人近視解決辦法

1、吸收煙霧

《本草綱目·葛蒲》記載:“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就是說石菖蒲這種草有吸收蠟燭或者燈油產生的煙霧,從而保護眼睛。亦可將燈油換成危害較輕的枸杞子油,《養病漫筆》記載:“枸杞子榨油,點燈觀書,能益目力。”

2、眼部清洗

《蘇沈良方》卷七“治諸目疾”:“上盛熱湯滿器,銅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緊閉勿開,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湯沃,湯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為之,無疾一日兩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瞼毗癢。”就是打一盆熱水,最好用銅器裝,用手捧著澆在眼睛上,不要睜眼也不要揉眼睛,澆到水涼就行了,有眼疾的一天三四次,沒眼疾的一天一兩次。管不管用不清楚,但是很舒服,我曾經面朝下將熱毛巾敷在眼睛下面,真的很舒服。

3、吃中藥

《本草綱目》記載蕪菁花“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槐實“令人可夜讀書,延年益氣力”,蒼朮“治目盲, 燥脾去溼宜用”。

《冷廬醫話》: “因服小黑豆勿輟,凡二十餘年,迄今目光如舊,燈下可作細字,未始非此方之力。”說是長期堅持服用小黑豆不間斷有奇效,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可以一試,反正無害。

4、針灸

針灸結合:“目暗不明,針中渚,人二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七 壯,炷如雀矢大,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千金翼 方·卷二十七》)。灸藥結合,可以是施灸與內服藥結 合,如《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上》提到“肝中有風 熱,令人眼昏暗者,當灸肝俞,及服除風湯丸散數十 劑,當愈”

5、戴眼鏡

提問者給的配圖很有意思,圖為《南都繁會景物圖卷》,這幅歷史長卷描繪的是明永樂年間南京秦淮河兩岸的盛況,作者是仇英。仇英(1498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居吳縣(今蘇州)。其生卒年及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活躍於正德、嘉靖年間(約當於公元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大家看右下角“兌換金珠”下面的那個人,是不是戴了眼鏡了?明朝時期眼鏡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清朝後期開始流行。不過一般都是皇帝及重臣才能用上,平民百姓很難佩戴眼鏡這種奢侈的東西。


考古班二愣子


我們這有個人近視很嚴重,有一次走到河邊遇到一個鄰居在河邊洗白色的編織袋,他站在遠處不敢走,順手摸起一塊石頭,舉過頭頂,又跺腳又吆喝。他的鄰居問他你幹什麼,他如釋重負把石頭扔在地上說,嚇死我了我以為是一條狗。


春眠11302692


古代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iPad,哈哈哈哈,所以大大降低了近視的幾率。

而且教育不普及,除了皇帝皇子、少數考功名的和當官的,老百姓讀書的也並不多,所以用眼少,哈哈。

古代肯定是有近視,但當時估計沒有“近視”這個詞吧,郎中大夫估計就說有眼疾,然後整點決明子之類的東西調理調理


胖吳貨棧


因為過去的時代,用眼強度比較低。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古代的知識以敘述性內容為主,沒有理工科這種假設、概念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推演分析。不需要用眼睛來回掃視定義和推演,不需要來回掃視分析圖和文字敘述。讀書節奏相對流暢,文字一旦以生活習慣流動起來,眼睛就不用死死盯著,一目十行很正常。而且文科知識重記憶,很多時間花在記憶領悟上,而不是紙面推演,這樣用眼壓力大大減少。

生活中的文字說明非常少。沒有使用說明書這種東西,沒有交通標誌沒有價目表。同樣是用眼睛,抽象信息需要人眼盯著分析,現實物體你看一眼就行了,就像看人一樣,認識不認識看一眼就行了,不用死死盯著逐行掃描。

夜間光源較少。減少了閱讀機會。而電視機普及後,人們在閒暇時間也不停止用眼。譯製片的年代,聽著配音是不用看字幕的,現在不僅看字幕,還看雙字幕加彈幕。有了計算機以後,一邊拖著快進條一邊捕捉畫面的局部器官也很吃力的。從DOS進入視窗系統以後,多任務處理功能讓人在用計算機的時候視覺切換更加頻繁,而處理視覺信息的時候同時用大腦處理多重任務的分析是否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視力,我覺得也很難說,完全可以設計一系列實驗來觀察。

大多數屏幕都是主動發光體。這就是為啥我要買kindle看書買投影儀看片兒了。有的人可能感覺不出來,可我感覺很明顯。從crt顯示器到LED顯示器到kindle的電子墨水,一個比一個刺激小。以前用CRT工作的時候,一天下來,臉都有灼燒感。而LED只會讓我眼睛糊,我吃點豬肝就好了。但是這些主動發光的屏幕有個好處,不容易睡著。同樣的內容,看kindle更容易睡過去。這裡多說幾句,傷眼也有不同的傷害方法,這條講的發光屏主要是讓眼睛模糊,眼睛的對焦位置其實沒啥變化,並不是那種遠處的東西看起來好費力目光射不過去的感覺。休息下眼睛又滋潤清晰了。中醫上如果細分,可能屬於肝陰虛的範疇。真正的近視眼可能屬於別的體質類型,比如腎精不足。腎的問題往往先天居多,所以大多數近視眼都是很小的年紀就形成的。以中醫的理論可以推測到這種可能的關聯。但是現代醫學有沒有對不同類型的近視眼和體質做過研究我就不清楚了。

我以前還看到一種說法,不知道是否準確:低分辨率信號更傷眼(這和眼前一團霧的那種模糊不是一個概念)。可能是不確切的信息需要你腦補合成,眼睛在不停地配合處理圖形吧。很多人可能沒有印象了,90年代的電視都是什麼清晰度,vcd是什麼清晰度。現在看來簡直全頻打碼,你說累不累?蘋果產品的Retia屏幕可能賣點就在於此。

答主是80年代開始讀書的,現實中觀察到的趨勢確實也很符合我猜想的這幾點因素。電視機的普及,電子遊戲的流行直到各種小屏幕填充了所有生活縫隙,每一次科技改變生活,小朋友的視力就會顯著下降一個層級,明顯出現近視的低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