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吳剛:馬克思的精神啟示

小時候,家裡書櫃上就藏有厚厚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四卷本。這是我對馬克思的朦朧認識。我知道馬克思偉大,至於怎樣偉大,那時並不清楚。長大了,每當看到這四卷本選集,我常常在想他何以那樣偉大?聽老師講、從書本中看,得知他建立了不朽的業績,被譽為“千年第一思想家”。既然如此,何不好好研究一下他如何治學的呢?2003年讀研期間,學校開設了馬列經典選讀課。我從中文系資料室借來《馬克思傳略》、《馬克思生平事業年表》,讀後對馬克思的人生道路、治學方法、家庭生活,有了深入的感知。

一、馬克思的道路

馬克思為何選擇建立共產主義學說?我想,這與他的精神內涵有關。在中學時,他就立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志向。這是宏大的志向,不是為單個集體、單個國家,而是為整個人類社會。有什麼能比得上“為推動人類進步而努力工作”的宏願呢?當馬克思立下這個宏願後,他就開始鎖定了目標,頑強地奮鬥著。為什麼他以後的道路遭遇貧困、汙衊、流放、病痛,都沒有讓他退縮和低頭?我相信,強大的正義願望一定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對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無比熱愛與忠誠,對全人類幸福的不懈追求,是馬克思不畏艱難險阻、堅持革命道路的力量之源。

馬克思能有這樣的宏願,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對歷史與未來的充分把握的基礎上,並與自己的行動統一起來。馬克思之所以有這樣偉大的志向,固然是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特里爾城崇尚自由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歐洲大革命時代的需要。偉人的與眾不同,總能直覺洞察時代的走向,並與個人行動結合起來。孫中山本來可以當個好醫生,並且已經是個好醫生,但他走上了棄醫救國的道路;魯迅棄醫從文,也是為從精神上解救中國國民;毛澤東獨特的革命道路,不因循留學之徑,不迷信本本、教條,從研究本國問題開始,引領中國走上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些都證明偉人能抓準時代的脈搏,個人的志願堅決服從這一走向。馬克思愛好詩歌,出了三本詩集,可以成為詩人;他最初學法律,課程優秀,完全可以子承父業成為律師。但他最終還是走上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並從事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偉大革命實踐。

青年時代的馬克思大量閱讀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的著作,這些德國的哲學大師無疑給馬克思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養料,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他們的思想,曾經成為“青年黑格爾派”的一員。但是,當馬克思走向社會,成為《萊茵報》的主編,當面對《林木盜竊法》等涉及的一系列現實問題時,為了尋找科學真理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他的研究逐漸從法律轉向政治經濟學。可見,馬克思治學志向的轉變,不是在書齋裡發生的,而是與時代要求相一致的。乃至,他後來的治學,不僅一刻也沒有離開時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創立的共產主義理論,成為無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的強大武器,為世界歷史開闢了新的紀元,指明瞭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

由此,我們反對死讀書,讀書為什麼?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果我們缺乏預見的能力,盲目學習,缺少學習動力且不說,最終不易有大成就。馬克思以一生的治學經歷與革命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結合社會前進方向與個人的志趣成才的生動案例,是我們值得學習效仿的光輝典範和優秀楷模。

二、馬克思的治學動力

有人神化馬克思,說馬克思是天才,對此我看完馬克思的相關材料之後,不完全這樣認為。馬克思的確有超乎常人的才能,但更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馬克思是勤奮的,看他的生平年表,我們知道他從中學時代開始直至去世之前,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著。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的歲月裡,每天9點去大英博物館查找資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十數年如此。晚年的馬克思疾病纏身,但仍在堅持學習與著述。

不要忽略一點,馬克思是自學成才的大師。一切大學問家都有自學的本領。恩格斯中學未畢業,在治學的道路上,成為會二十幾門外語、通曉眾多國家歷史、軍事的學識廣博的學者;毛澤東中師畢業,在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成為學問淵博的革命導師。明末清初哲學家王夫之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就很具有真知灼見,因為圍繞一個人的社會實踐,會帶動許多方面的學習。只要你的實踐不是盲目的,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是最高意義上的追求,那麼你就會在實踐中促進學習,不斷積累知識,提升理論水平。正因為有如此的實踐動力,所以會迫不及待學習眾多知識。

馬克思之所以能夠做到知識淵博、學問精深,就是不斷的實踐給了他強大的動力。他總要解決許多問題,為研究地租完成《資本論》寫作,他要學習俄語、學習數學;為研究西班牙歷史,他要學習西班牙文;為研究波蘭革命,他要學習波蘭歷史。就是這樣,革命實踐方向總是帶動著他的治學與思想進程。我認為,革命實踐是他的中心,他的著述圍繞著他的革命實踐來展開,涉及什麼就學習什麼,一切問題與困難,在他這種強大的動力面前都迎刃而解。正是這革命實踐方向,才讓他如飢似渴地讀書,讓他成為運用十幾門外語、通曉眾多國家歷史、橫跨文理學科的偉大思想家。這就給了他學識淵博的最好解釋!

學貴得法。馬克思最主要的學習方法是摘錄、札記。我認為,這是馬克思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列寧的《哲學筆記》、錢鍾書的《管錐篇》不都是在筆記中得來的嗎?讀書的形式就是合理吸收,形成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不然就是死讀書。馬克思的一切學問,就是在閱讀、研究、關注現實中得來的。同時,馬克思治學嚴謹也是有名的,為了某一個問題,他要認真查閱資料;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正確,他要等待實踐的發展,不達到成熟決不發表。

三、馬克思的家庭生活

馬克思一生貧困,晚年又疾病纏身,三個兒女先後死於貧困,一度處於典當衣物、被房東攆走的狀態。有時沒錢買車票參加國際會議,甚至連寄稿件的錢都囊中羞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夫人燕妮理解他、愛著他,他也愛著她和孩子們,全家克服著一個又一個困難,在偉大革命戰友恩格斯和其他朋友的接濟下,渡過難關。馬克思不忘教育引導兒女,三個女兒都成為了革命者,並各自組建了革命者的家庭。由此可見,馬克思不僅個人投身革命,還深深地影響著家人。成為什麼樣的父親?馬克思為我們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就是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們言傳身教。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感染著我們,在今天注重物質的社會里,我們應該看看馬克思夫婦,同甘苦、共患難,相互扶持走過重重困難,他們是一對情感真摯、愛情忠貞、榮辱與共的模範夫妻!夫妻除了是生活的伴侶,更是精神的結合,有了精神契合,才會相互信任,才有家庭的穩固,才能提供精神動力。

馬克思晚年備受癰病、肝病、腮腺腫、肺病等多種疾病折磨,是生活條件的惡劣、工作的勞累,令其疾病纏身。他為人類而工作,但卻以損傷身體、影響家人的健康為代價,我們能不為他執著的理想精神所感動嗎?馬克思是真正的無私者,更是是精神的富有者!他為眾多人所愛戴,即使被迫害入獄,廣大民眾堅定的呼聲與支持依然高漲。

就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馬克思不斷地著述。他完全可以放棄這種困難生活,他想獲得富裕生活太容易了,放棄理想就可獲得高官厚祿,但他沒有這樣做,為了理想,他信念堅定。

馬克思的偉大,還在於他看到了資本在現代社會的決定性力量,但他卻過著貧困的生活,像他那樣深刻闡述資本運動規律、資本支配作用的思想家,自己卻身無分文,甚至從未考慮過改變自己貧困的艱難處境,為了什麼?是為了真理,為了千萬貧困人過上不受資本奴役、自由解放的幸福生活!為此,他不惜犧牲個人家庭的物質條件,忍痛失去三個兒女,堅忍疾病纏身,不斷髮奮著述,指導革命實踐。這正是馬克思的偉大之處,我們應該向他致敬!致敬他“為人類而工作”的奮鬥理想與戰鬥精神!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