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界限"的親情,為人父請保持界限

親情失去"界限",女兒16歲還跟父親一張床睡覺,警惕產生不良影響

之前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界限的家庭破壞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帶著任務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父母覺得越是親密越應該親密無間,幾乎容不得孩子跟自己有半點的間隔。但是他們卻忘了,父母還有另一個任務:放手。親情失去"界限",女兒16歲還跟父親一張床睡覺,警惕產生不良影響。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這是一位父親分享的故事:父親年輕的時候想通過努力工作讓這個家庭多一點收入,但是卻忽視了妻子的感受,妻子在家中感受不到丈夫的溫暖後,在某一天的清晨帶著自己的行李離開了,留下了5歲的女兒。

妻子的離去終於讓這位父親幡然醒悟,原來有時候物質並不能給家庭帶來溫暖,而是傷害。但是這位父親的悔恨為時已晚,只能自己帶著女兒繼續生活。女兒也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逐漸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然而女兒卻一直跟父親一張床睡覺,父親也曾經委婉的說過幾次分房睡,但是都被女兒拒絕。幾番拒絕之後,父親也就不再提了。

這位父親的苦惱跟大多數的家長一樣,孩子跟父母因為太親密,不願意跟父母分開睡覺。但是孩子畢竟是教育出來的,父母才是問題的關鍵。為了呵護孩子們的成長,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密無間,併為孩子製造了毫無界限感的家庭氛圍,這種家庭卻恰恰成了斷送孩子幸福的第一兇手。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父母應該怎樣跟孩子"劃清界限"呢?

1. 自立能力

首先父母要先確認好,孩子是否有可以自己生活的能力,是否可以照顧好自己。即使是以後兒女不在自己身邊生活,作為父母是否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只要有了自立的能力,雙方才能更好的生活。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2. 對孩子放手

學會對孩子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愛。小小的樹苗總會有長成參天大樹的一天,蒲公英也在渴望著飛向更廣闊的天空。從漫長的人生軌跡來看,孩子早晚一天會離開我們,孩子成長的過程正是父母不得不放手的過程。

一個過於"熱情"的父母、沒有親情界限的父母,這樣的關愛往往適得其反。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3. 先分床後分房

我有個表弟一直跟他媽媽睡到了小學六年級。舅舅是一位沒怎麼有家庭責任感的父親。從表弟小時候開始就對錶弟的關心很少,在表弟還吃奶的年紀就跟舅媽分屋睡了,原因是嫌表弟半夜吃奶影響自己的睡眠質量。

從很小的時候表弟就跟舅媽一起睡覺,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上初中前。知道的親戚朋友都勸舅媽不要再跟表弟睡一張床,這樣對錶弟沒有好處。最後在大家的勸說下,舅媽終於下定了決心分房睡覺。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但是猛地分房睡,讓表弟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從那以後形成了怕黑的習慣。直到現在表弟都是開著燈睡覺。

和父母睡習慣了的孩子,如果操之過急的讓他自己一個人睡覺,極有可能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

所以,最開始可以嘗試先分床睡覺,然後慢慢過度到分房睡覺,這樣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些。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4.陪伴需要坦然

也許開頭提到的女兒一直不願跟父親分房睡的原因是怕父親一個人的孤單,想要更多的陪伴父親。但是父親卻並不知道女兒心中所想。

所以陪伴需要坦然,像父親跟那位女兒的關係很難被打破的時候,不如順其自然。

16歲女兒還和爸爸睡一張床,失去

5.尋找各自的幸福

學會跟孩子做好約定,各自尋找自己的幸福生活。開頭父親的幸福可能是尋找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女兒的幸福可能希望父親可以走出之前失敗婚姻的陰影。

父母和子女是一家人,但同時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適當的放手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家長們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跟孩子分床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