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群眾》雜誌聚焦邳州:破解縣域治理現代化的突出矛盾

由中共江蘇省委主辦的《群眾》雜誌

2019年第22期

以“破解縣域治理現代化的突出矛盾”為題

聚焦邳州公共空間治理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邳州推進城鄉空間治理的創新實踐,有力破解了多年來城鄉發展積累的突出矛盾,有效激發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巨大熱情。其鮮明的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黨領導一切擺上縣域治理統領位置。黨組織向基層延伸,黨員在一線帶頭,黨的領導直達社會治理末端,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得到明顯加強。

二是制度創新增創縣域治理綜合優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同人大的法律監督優勢、政府的資源整合優勢、政協的民主協商優勢以及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社會組織的群眾動員優勢有機統一,形成巨大合力。

三是科技創新成為縣域治理堅強支撐。治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煥發出無窮的社會活力,激發出強勁的經濟潛力。

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這既是我們黨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有機結合的重大成果,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讓我們對堅定不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更有保障、更有信心、更有底氣、更有力量,讓我們對中國未來更加充滿希望。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把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說到底就是要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一是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做到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二是持續加強制度研究。做到深刻領會制度內涵,把握制度本質,增強制度自信。三是著力推進制度創新。緊密聯繫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實際需要,深入推動江蘇實踐,持續積累江蘇經驗,不斷貢獻江蘇力量。從縣域治理實踐創新看,就是要建設縣域治理現代化良好生態。主要包含五個關鍵環節。

一是以黨建引領凝聚強大力量。這是縣域治理良好生態的正確方向。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最高原則。邳州針對社會結構複雜、矛盾錯綜複雜、治理力量分散的現實情況,堅持以黨建引領城鄉公共空間治理,凝聚了無比強大的力量。實踐中,邳州依靠黨建整合各類資源,黨建植根社會組織,紅色基因激活了縣域治理的細胞,社會充滿生機活力。

二是以人民為中心增創綜合優勢。這是縣域治理生態的堅實根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緊緊圍繞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實踐中,邳州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營造最佳營商環境,千方百計夯實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民生資源的基礎,切實加強生態環境

整治,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以系統推進提升整體水平。這是形成縣域治理生態的必然選擇。必須立足全局和長遠,以系統性思維、集成式改革,有力有序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踐中,邳州著力加強基層黨建、網格綜治和在線治理三管齊下,把公共空間治理創新實踐不斷引向深入,增創新發展優勢。

四是以科技支撐增強治理能力。這是縣域治理生態的制勝手段。縣域治理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科技創新,推動縣域治理更加智慧高效,更有創新力影響力。實踐中,邳州積極創建信息化治理平臺,打造專業化治理隊伍,推行規範化治理標準,推動公共空間治理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是以法治保障促進健康發展。這是縣域治理生態的定海神針。必須堅持法治思維,發揮法治對治理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在實踐中,邳州推進綜合執法破解基層執法難題,著力構建共治監管體系。大力推進依法治理、依法調解,有力保障了縣域治理健康發展。

《群众》杂志聚焦邳州:破解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矛盾

邳州的成功實踐,對於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有著許多有益啟示。

一是必須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創新。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基層群眾的主動性首創性,有力有序全面系統地破解矛盾和問題,形成不竭動力。

二是必須加快完善治理體制。要把完善社會治理體制作為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著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三是必須更加註重科技支撐。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治理必須與信息化攜手同行。要不失時機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化手段,改善方法,不斷提高治理效率。

四是必須統籌兼顧發展大局。要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新發展理念三者有機統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中心、依法行政三者有機統一,堅持問題導向、改革開路、創新驅動三者有機統一,不斷促進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與生態文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群眾》(作者系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沈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