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近幾年,“拼媽”這個詞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頗為流行。但是“拼媽”具體拼的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也許你會很好奇,荷蘭的媽媽們之間也會有這種水深火熱的比拼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荷蘭的媽媽們到底拼些什麼呢?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拼的是培養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

在荷蘭,媽媽們從一開始就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培養,賦予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穿衣服、吃飯、繫鞋帶……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技能,在荷蘭,卻是要寫入公立小學的評分表格裡的。

在荷蘭的幼兒園裡,當孩子們學會給麵包抹果醬、繫鞋帶等本領以後,就會得到一張證書以示表揚。

身處在這麼一個環境裡,我也迫使自己用同樣的思路,培養孩子們在生活上的獨立自理能力:孩子們不到兩歲就學會了用勺子自己吃飯;3歲左右掌握脫衣服、穿衣服、穿鞋子等技巧;自己不小心把水弄灑了,他們會自己拿布擦乾……

所有這些,都是在為孩子們4歲上小學而做準備,因為如果他們笨拙嬌氣就會跟不上集體氛圍。

我始終相信這麼一點:家長放手給孩子越多自我努力的機會和信任,他們就能回報給我們更多的進步和驚喜。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在荷蘭“拼媽”,拼的是從零開始,建立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在荷蘭上學,手工這個逃不掉的話題,同樣貫穿整個學年。

和國內學校不一樣的是,除了必須由家長完成的高難度手工,其餘手工作業,家長一般都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獨立完成。

實在需要技術上的幫助或指導,家長才會適當地從旁邊搭一把手。

比如說,荷蘭學校要求孩子在生日那天準備小點心,帶到學校裡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在孩子還年幼的時候,點心製作一般會由家長親手完成。

在荷蘭“拼媽”,拼的是一份務實,買現成的高級點心、禮物會對部分家境不好的孩子造成壓力,反而不一定受到歡迎,鋪張浪費更是不可取。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拼的是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自由

孩子一天天在長大,慢慢到了參加各種興趣班的年齡。荷蘭的教育體制不會讓學生因為某種興趣或特長而加分上大學,家長們也因此不會在孩子特長髮展方面有太大爭強好勝的野心。

荷蘭家長培養孩子喜愛一兩種運動,擅長一兩種樂器,根本目的在於讓孩子煥發更大層面的想象力,在智能領域有更加自如的融會貫通。

興趣愛好的持續發展可以拓展他的人生和事業,在學習過程中增長的知識,也能擴充孩子日後與人交往相處時的話題。

荷蘭屬於低窪之國,每個孩子都會自發學習游泳,考取游泳技能級別證書。我也擔心孩子日後會因為不懂游泳而覺得自己和別的孩子有差距,甚至因此產生自卑。

在孩子達到年齡標準後,我就趕緊隨大流地替兒子到游泳班報名排隊,每週按時上課,為考取游泳證書而努力。

面對孩子的志趣發展,我自問絕不是“虎媽”,不會逼著孩子學任何他不想學習的內容。

當然,我也是有原則的:始終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讓他自己做決定,只要是孩子自己希望要學的興趣班,那就一定鼓勵他堅持學好,不能隨意放棄。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學輪滑是兒子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他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過困難。

為了讓他明白自主選擇是對的,我曾經徵求他的意見:你覺得怎樣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呢?肯定並鼓勵他說出的一些解決辦法,因為他自己想的辦法,大多是他能夠做到的。

如果他說不出來,我再和他一起想克服困難的辦法,但我們堅持了一條:不輕言放棄。學會輪滑很容易,技術提升遇到瓶頸是無可避免的。除了教練的悉心指導,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肯定。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荷蘭,不會因為“拼媽”的努力而取代了孩子的努力,學習取向要以孩子為主、自己為賓,家長和孩子共創雙贏。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拼的是傳遞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身為媽媽,在不同尋常的崗位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工作和家務常讓媽媽們感到分身乏術、異常忙碌。

媽媽的天性總是樂於給予,但人無完人,有些時候不能達到孩子的要求,孩子也會撇嘴,這時媽媽們也難免產生自責,會產生“拼”不過其他媽媽的遺憾心情。

其實,媽媽們可以客觀看待,只要自己確實盡力了,是可以儘快平息這種心情的,用平和的心情去化解,孩子們才不會有巨大的情緒起伏。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們一直在鑽牛角尖,孩子們又怎能不緊張。

怎樣看待一件事?荷蘭“拼媽”更多的是為孩子傳遞積極正面的事物觀,關注進步和熱情,放棄灰心和委屈,率先為孩子樹立陽光明朗的心態,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吸收更多更好的想法、做法上。

這些才是值得一拼的育兒之道,是給與孩子立足社會、與人相處、成功做事的心理基礎。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在這裡分享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兒子的一個同學忘記帶書包上學,這事兒要是換成是我,都會覺得挺沒面子的。

沒想到在放學的時候,老師只是若無其事地把孩子的飯盒、水杯放在孩子的衣服帽兜裡,抱歉地對家長說,找不到其他袋子來裝這些了,只能這樣帶走吧。

家長非常感動,連說實在不好意思,今天太匆忙,孩子忘記拿書包出門了。其實在荷蘭,老師、家長、學生都會覺得一件小事很快就被風吹散,一點小錯誤根本不值得放在心裡。

在荷蘭的“拼媽”,拼的就是透過這樣無數日常相互交往、教學生活中發生的事例,從中表現出的高情商、高智慧。

作為家長,我們傳遞出哪方面的正能量,孩子們就會往哪方面模仿、吸收和積累。

荷蘭人“拼媽”,拼的到底是什麼?


我相信無論在哪裡,“拼媽”的核心其實都在比拼家庭教育理念,而非家長自己的一己財力、一門才華;家長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把孩子給拼“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