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在2019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名單中,由海茵建築設計完成的太原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榜上有名。

6年前,海茵的建築師們開始進行這個項目的設計工作。而今,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已經成為太原天際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道都市輪廓。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是一座擁有47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聞名天下。隨著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一條貫穿城市東西方向的主軸線正在日新月異地不斷髮展和變化。太原未來的城市新面貌由此展開帷幕。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穿插的流線交織出矩形的建築基地,結合周邊景觀,形成建築的道路。在此基礎上生長出的建築體量應當明朗大氣,挺拔優雅,體現企業文化內涵,並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更應展示其注目於未來的高遠姿態。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建築單體設計簡潔實用——從來自基本矩形的整體體量,到依據空間需求進行劃分,再到引入流線,並創造景觀視野,帶來建築的形體變化。建築形體在城市十字路口構建出退讓空間,創造出一個集建築與景觀於一體的開放廣場。建築師充分考慮了建築與環境、功能的相互協調。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這一設計的重點在於建築的基本形體,令人過目不忘的簡潔線條,挺拔並充滿力量的整體體量,這些建築設計語言都代表了企業文化。這座建築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之後,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城市中心軸線上的一座嶄新的超高層建築,也對中鐵三局的企業精神有了更加具象的認識。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根據面積需要,建築以能滿足使用面積的最基本的幾何形式——矩形為基礎,結合使用功能和城市空間對建築形體的影響,在面向十字路口對建築平面進行退讓處理,創造出良好的景觀視野,也為城市創造出開闊的公共空間。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由低到高,建築二維平面的變化,影響三維空間。建築體量在首層為八邊形,向頂部逐漸變化為倒角矩形。立面也因此產生了豐富的變化效果。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建築首層功能為辦公大堂、銀行等區域,向上延伸功能過渡至辦公場所。建築外部交通主要以人車分流為主,辦公人員車行流線主要從場地的東側入口進入,到達地下停車庫或建築入口處。辦公的人行流線主要是從建築的東北角廣場或東側入口進入到達建築內部。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建築出入口設置,辦公出入口分別設置在塔樓的三個切角位置:建築東北角及東南角為辦公主入口;西北角為辦公次入口。建築西側為後勤入口。不同的辦公區可分別通過高區低區電梯直接到達各層。餐廳則可由首層景觀電梯直達。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建築立面設計基於其體量形式邏輯本身。建築的四個切角幕牆從下至上呈現出由虛到實的變化。同樣,建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立面自上而下通過幕牆系統的實體百葉裝飾來實現塔樓的整體外觀效果。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幕牆單元最大的特點是對每個位置日光情況做出具體應對。在對塔身進行光照分析之後,工程師精確地預測出了立面上每個位置的光照條件。每個幕牆單元都被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部分為透明的玻璃,上部分為背面附有隔熱板的不透明玻璃。兩部分根據每個單元的光照條件,都被預先設計為相應的傾斜角度,形成折板形式。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折板形式的幕牆單元可以最好的遮擋不必要的直射光和反射光,提供最佳的自然照明和視野,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對室內溫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幕牆單元之間增加了豎向金屬遮陽板,可以再將玻璃窗的節能表現提升15%左右。

由這種系統組成的立面,統一之中具有變化,不僅擁有具有針對性的建築智慧,同時展現建築在莊重的形體之外的輕盈靈動的另一面。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太原天際線上的超高層——中鐵三局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