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八大夫人"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前身——北京石油學院的歷史上,流傳著一段"八大夫人"的故事。她們是煉製系的女教師,被學生稱之為"先生"。

與"八大夫人"一起出現的,往往還有這樣一個畫面感很強的描述:"八大夫人"講課時神采飛揚,內容生動,因而聽者如雲,教室無座位時,有些學生寧肯站在窗外也要聽她們講課。本期推送,小編帶你走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歷史上的"八大夫人"。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張錦:"布衣教授"全部心血獻祖國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傅鷹、張錦夫婦)

出生於1910年的張錦是清末兩廣總督張鳴岐的次女,母親紀鉅淑及祖母紀氏均為清乾隆大學士紀曉嵐的族人。丈夫傅鷹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膠體化學家、首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北京石油學院教授,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侄子張存浩自幼由張錦、傅鷹撫育成人,後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雖出身封建家庭,但忿於列強侵略中國的現實,自幼推崇科教救國的思想,刻苦好學,胸懷大志。20世紀30年代初就成為當時國內取得博士學位寥寥無幾的女性之一。1949年4月,任憑美國的挽留與誘惑,張錦與傅鷹懷揣科教報國的決心,毅然踏上了歸國的路程,畢生投身於祖國的科研與教育事業。

張錦一生儉樸,從不講究穿著,冬季總著長袖黑布長衫,夏季則只著短袖藍布長衫,一年到頭如此。"一對布衣教授",在當年學術界傳為美談。在很多學生記憶裡,張錦每天騎著自行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午做實驗也不休息。張錦一生悉心執教,對待教學、科研兢兢業業,把全部心血奉獻給了祖國有機化學事業。

魏娛之:為科研燃燒出最後一道火焰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曹本熹、魏娛之夫婦)

魏娛之1916年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望族家庭,父親魏伸吾早年留學日本,曾參加同盟會和辛亥革命。"九•一八"事變後,上中學的魏娛之和同學一起走上街頭遊行演講,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魏娛之考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北京石油學院成立後,魏娛之被任命為煉製系無機化學教研室主任,後任煉製系副主任,一直在北京石油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63年,作為學院代表出席了石油科學報告會議,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中南海的接見。

魏娛之在無機化學上有極高的造詣,但仍然把每一節課都當作第一次走上講臺那樣。為了帶好實驗,她親手複驗每一個學生做的全部分析試樣的定量數據,在教師預備室裡經常見到她埋頭工作、早出晚歸的身影。生前,魏娛之把和曹本熹院士多年的積蓄兩萬元存款捐贈出去。當生命的火燭燃燒到最後,她又將她和丈夫的遺體都捐贈給醫院,為科研事業燃燒出最後一道火焰。

唐偉英:大慶石油會戰專家副隊長

同樣有著傳奇經歷的還有1917年出生的唐偉英,畢業於西南聯大化學系,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前秘密加入黨的外圍組織。大慶石油會戰中,作為北京石油學院抽調的主要專家,任大會戰前線指揮部注水大隊副隊長。

很多學生對唐偉英的第一印象是"有點兇",但接觸久了就知道,那是因為她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唐偉英認為教學、生產和科研三者要緊密結合,她曾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也曾在東營開過荒種過水稻,一路的坎坷沒有讓她意志消沉,反而愈挫愈勇。

田曰靈: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為教育

1917年出生的田曰靈早在學生時代就參加了地下黨,高中因讀了斯諾的《西行漫記》後,迸發了投奔延安的念頭,卻因多重困難未實現。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北京大學任教。1954年調入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任有機化學教研室首任主任。丈夫是核磁共振的化學位移發現者之一、北京大學虞福春教授。在此之前,田曰靈曾赴美國求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參與發起並擔任留美科協區會組長(地下黨領導的學生組織),在新中國成立後懷著滿腔熱忱,夫婦二人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優越的科研條件毅然決然回到祖國,將拳拳愛國之心付諸教育事業。

田曰靈給同事們留下的印象是既無留洋博士的派頭,也無教研室主任的架子,對待年長的張錦十分尊重、謙讓,對待年輕同志平易近人、和善可親。田曰靈一貫生活簡樸,在北京石油學院期間總是穿著普通幹部服,騎一輛半舊女式自行車,車上掛著黑色人造革提包,包的提樑壞了就用綠色尼龍繩纏好。就是這樣樸素的一個人,在抗美援朝期間將歸國時剩下的一點美金和結婚戒指全數捐出。

孫懷琳:軍用油品研究支援抗美援朝

孫懷琳出生於1922年,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曾與張履芳、徐述華一起在清華大學燃料研究室工作,後調入北京石油學院。曾參加過川中會戰的孫懷琳十分注重實踐教學,她經常參加教學小組的集體備課,作為閱歷豐富的老教師,她經常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孫懷琳、張履芳、徐述華等早年還參加了燃料研究室的軍用油品研究,培訓部隊油料工作人員,以科研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

徐述華:石油工業突出貢獻教育家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唐偉英、孫懷琳、張履芳等合影)

徐述華192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金陵大學畢業。彬彬有禮、和藹可親、樂於助人、待人誠懇……這些優秀品質以及在學術專業上的造詣,讓徐述華深受學生尊重。"她用帶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講課,是一位美麗優雅很溫和的老師,又是一位極有威嚴的老師。"學生吳芳雲說。學生們清楚記得,徐先生的課內容豐富、條理清楚、語言生動,煉化樓329階梯教室總是滿滿當當,大家怕搶不到座位就用書包提前佔座。

張履芳:培養學生愛科學

張履芳1925年出生於湖北黃陂縣,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先後在燃料工業部、清華大學工作,1953年調入北京石油學院工作。

張履芳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無論多晚,張履芳都會耐心等到最後一個學生做完實驗,然後認真檢查一遍儀器和藥品,關好門窗離開實驗室。張履芳在設備比較簡陋的實驗室中培養了學生愛科學、愛實驗的嚴謹作風。"為人師,亦如母",她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時刻心繫著學生。

顧樂誠:五分鐘辦理轉系要"工業救國"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1928年出生的顧樂誠,父親是清華學堂第二批留洋學子,也是著名的實業家、開灤煤礦的總經理。顧樂誠考入清華大學時,強烈的"工業救國"思想使她五分鐘辦理了轉系手續,"我不能學化學,我要學化工。"

學生都說顧樂誠講課"清楚、易懂、系統性強",這些都和她備課時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顧樂誠從不會原封不動搬用之前的講稿,每次講課前都抽出時間看書,豐富講課內容。88歲高齡的顧樂誠在接受我們採訪時,仍然記得傅鷹教授的一句話"老師是怎麼教你的,你就會怎麼教給別人"。她明白傳承的意義,也清楚"老師"二字的重要,老師傳下來的優秀品質,她一直堅守。

王君鈺:兄弟姐妹專業組成工業部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武遲、王君鈺夫婦)

1929年出生的王君鈺,父親是數學教授,教授有六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分別學習土木、礦業、冶金、機械、建築。最小的王君鈺沒有別的選擇,選了化工。父親要求他們遠離空談、實業報國,整個家庭簡直就是一個工業部。

王君鈺主講物理化學,她十分重視講課這一環節,她把講課分為準備講義、準備講課、進行講課三個步驟,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使學生學得深入透徹。同事張曉梅還記得當年王君鈺資助她的細節:"由於歷史背景的原因,她們不太敢明顯幫助我們。儘管這樣,她還是會經常拿出一些錢或物來幫助我。"

傳奇!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走出的

(田曰靈、魏娛之、徐述華、顧樂誠、王君鈺、陳廷蕤、劉璞、張履芳、黃聖倫、伍耀雯等合影)

每位"夫人"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每段經歷都彰顯出一位出生在舊中國的知識女性自立自強的不屈精神、創新圖強的報國情懷。在北京石油學院剛剛成立的那個火熱年代,她們追求真知、務實樸素,為了新中國的石油高等教育事業殫精竭慮、默默奉獻。

在北京石油學院時期的師生記憶裡,煉製系課堂上的"八大夫人"已經不是八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種象徵,一道符號。後來,隨著學校的遷移,北京石油學院時期"女先生"的精神芳華悄悄撒播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校園裡,融入一代代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師生的血脈裡。

延伸閱讀:

關於"八大夫人",流傳著兩個版本:

一是張錦教授(傅鷹夫人)、魏娛之副教授(曹本熹夫人)、唐偉英副教授、田曰靈教授(北京大學虞福春夫人)、徐述華教授(北京大學李賦寧夫人)、張履芳教授(清華大學鄭林慶夫人)、顧樂誠副教授、王君鈺教授(武遲夫人)。另一個版本是增加了孫懷琳副教授,少了上面其中一位。

儘管"八大夫人"沒有確切的名單,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八大夫人"是指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主講四大化學課——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的多位女教師。他們的丈夫或者是北京石油學院時期著名教授,如傅鷹、曹本熹、武遲,或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招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